前情:
Freya的學術人生篇,有一點感情線。
01.
很多年後網際網路有個新詞“做題家思維”。
Freya看到後五味雜陳,一方面她喜歡認真完成課業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她又覺得,要是那時候自己能再懂一些變通就好了,這一路就不會走得那麼艱難。
她出生於普通家庭,但也有一點少女的野心。
那時出國的人還不多,所以見證了神仙打架遍地二代的古早年代。
留學後,因為學習好和性格好,在學校裡交到了第一批把她當工具人使用的“朋友”。
總有人問她借筆記,或者in-class quiz要和她坐一塊,結課後就刪除聯絡人。
其中包括Claire。

放在現在的標準來看,Claire算是當年的小名媛。
微博知乎發照片圈粉好幾萬,大家眼裡的高價值女生。
Claire天生習慣利用所有人,不論性別。她正在和一個負擔她所有開銷的男生談戀愛,動輒索要昂貴物品,但對外是單身人設。她只把對方當跳板,在學校裡物色更優質的物件。
她作業抄Freya答案也是手到擒來。
她從來不說謝謝,而是說“寶寶你真聰明”。
Freya大一時和直男一樣單純,以為對方性格很好,卻不知道Claire的說話風格就是這樣:她不會讓你覺得她從你這裡獲得了好處,相反,你被她誇了之後還會因為被美女誇獎而沾沾自喜。
美貌,無往不利。
02.
Freya以為在課堂上認識了一個好朋友,並不知道對方打心裡瞧不起自己。
這個時候的她剛出國,從國內的高考氛圍脫離出來,還不會打扮,樸素節約。又因為在暗戀物件Carl那裡受到了打擊,所以十分自卑。
Claire習慣性拜高踩低。她發現Freya脾氣好之後就主動和她做“課堂閨蜜”,表面上左一個寶貝有一個姐妹的看看筆記,問問題,下課之後直接已讀不回。
不過也得感謝她。
如果不是Claire,Freya並不會在第一年就知道CSSA,也不會認識喬學長,她的未來合夥人。

那幾年是他們學校CSSA最巔峰的時候。
本來就是富官星子女聚集地,二代濃度比較高。當然學生組織也花裡胡哨,沒什麼正經的工作內容,純粹是篩選高階玩家,人手超跑名錶高現金流。
Claire當然也想進CSSA核心部門,她找了一個曖昧的男生想要內推。
但行情也只是打雜崗位,口頭答應要幫她,實際沒有話語權。
03.
Freya看到Claire這麼忙,很奇怪地問:“我們學校還有這種中國社團嗎?”
Claire看她本身社交圈小又什麼都不知道,覺得對方除了幫自己指導作業之外毫無價值,並不想多一個競爭對手,隨便搪塞搪塞就過去了:
“哎呀,很浪費時間的,我也沒打算去。”
Freya卻記了下來,回去她做了功課,以為和高中的學生會差不多。她當然想和其他中國人打交道,也想刷一下leadership,於是也發了郵件申請。
實際上大學學生會和高中學生會差別很大。不過國外cssa確實和國內大學學生會一樣,hierarchy嚴重。
唯一的不同是這裡確實大家背後都有點背景。確實有些人是來組建未來人脈圈的,畢業後為家裡產業牽線搭橋的。

這是Freya第一次在國外見到這麼多中國留學生。
她碰巧在面試遇到了Claire,跟對面打了個招呼,Claire白了她一眼就和新認識的朋友繼續聊天去了。
04.
學長學姐們煞有介事地搞了二輪群面和第三輪終面。
Freya一邊回答問題,一邊在心裡想,大部分人都是美高升上來的,自己在國內讀高中會不會有所影響。
結果出來之後Claire沒過,Freya反倒是進了。
並不是有什麼光環,Claire面的是最核心熱門的行政,超過半數人都選了這個部門。被刷下來很正常。
Freya選的是最冷門部門,學術部。
這個部門才剛剛成立,是為了給向校方樹立一點正面形象,充門面才拉起來的。但實際經驗資質為0,畢竟沒有人真的想自掏腰包去辦什麼質量不高的學術會議。
所以應聘者寥寥無幾,其他都是工程或者cs的學生,確實都一心向學。
Freya是唯一的女生。
再次在課堂上見到Claire的時候,對方又換上了甜甜的面具:“寶貝,恭喜你呀,我朋友說你進了。怎麼樣,裡面活動多嗎,累不累呀。”
Freya後來才知道,其他幾個部門裡面常常有私下聚會,酒局飯局為主。
他們應酬屬性是藏在基因裡的,喝到位了就勾肩搭背打探對方家裡是做什麼的,看值不值得交接。

她第一次遇到這種場景時,彷彿又回到了剛上小學的時候。
小時候大家攀比心重,哪怕是公立小學,互相問的都是“你們家有幾套房子”還有“你爸爸開公司嗎”。
並且大家回答了最後還有人做了個統計,不知道誰突然大喊一聲:“傅雅是窮人!”
班主任並不會管這些事,因為Freya媽媽不知道要給老師送禮。
後來呢,這些bully過她的小朋友們家裡要麼房產升值或者成為拆二代,要麼父母賺錢,大多幸福美滿。命這種事情真是說不準。
只有她十年如一日,考九十九分,聽父母說“你能不能懂點事呢”。
誰能想到,六七歲的窘迫,十八歲也要經歷一遍。
(未完)
留學圈平臺,原創內容。也歡迎樹洞投稿。
別忘了分享/點贊/評論/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