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本文字數:3929,閱讀時長大約6.5分鐘
導讀:增長最多的是深圳市,增加達19.94萬人;增速最快的是合肥市,比上年增長1.51%。
作者 | 第一財經 何濤
3月30日,南京日報刊發《南京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2024年末南京全市常住人口(以下皆指常住人口)95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萬人,增長0.31%。
至此,全國27座萬億GDP城市中的15座已公佈2024年人口資料。該資料來自國家統計局統一部署的5‰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抽樣時間為2024年11月1日零時。
這15座城市中,11座的常住人口錄得正增長。其中,增長最多的是深圳市,增加達19.94萬人;增速最快的是合肥市,比上年增長1.51%。
多個城市保持了連續多年的人口正增長,例如,從網上公開可查的官方資訊來看,成都、長沙、福州分別實現至少連續24年、22年、18年人口增長;部分城市還保持連續多年的10萬級以上人口增長,像長沙、杭州分別實現連續15年、連續10年10萬級以上人口增長。

▲部分萬億城市2024年常住人口資料(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製圖)
一位智庫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口數量是觀察區域宏觀經濟形勢的重要指標,與就業、消費、產業佈局和區域競爭力等息息相關。當前,在全國總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多數萬億城市人口保持增長,表明這些城市的發展勢頭總體向好。

深圳重奪年度增量第一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核定結果,深圳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為1798.95萬人,同比增加19.94萬人,增幅1.12%。
這是深圳人口在2022年異常減少1.98萬之後,連續第二年正增長,並且重奪年度增量第一。
經濟活躍、人口結構年輕、生育率高,是人口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這三點因素深圳均具備。
2024年,深圳GDP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連續3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雙雙超萬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萬億元、增長16.4%,總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出口實現“32連冠”。
人口結構方面,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占比高達79.5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深圳市民平均年齡為32.5歲。
人口年輕通常意味著更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2023 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為8.46‰,死亡率為1.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同期,全國人口出生率6.39‰,人口死亡率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深圳的人口自然增長能力顯著強於全國。
不出意外的話,深圳常住人口有望在年內突破1800萬大關,距離2035年規劃上限(1900萬人)僅差100萬以內。
而據本次抽樣調查結果,2024年末,深圳社群登記總人口為2237.88萬,同比增加74.11萬,每天即時生活在深圳的人口超2300萬。
2024年12月,智聯招聘釋出的《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顯示,深圳市排名第一。這對任何城市都是喜訊,唯獨對深圳而言同時意味著壓力。原因很簡單——
深圳的總面積只有將近2000平方公里(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相當於廣州的1/4,不到上海的1/3、北京的1/8,空間資源和配套公共服務承載力已逼近極限。
接下來,深圳既要擁抱人口增量,也要化解人口服務壓力,進一步平衡好人口和發展的關係。
深圳的同省兄弟城市廣州市奪得年度人口增量第二名。2024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897.8萬,同比增加15.1萬,增幅0.8%。
2024年,廣州戶籍遷入人口達16.52萬,機械增長(遷入減遷出)貢獻增量12.47萬,佔總增量的八成以上,凸顯了廣州強勁的人口吸引力。
記者注意到,有深圳、廣州兩大人口流量大城強力拉動,2024年,廣東省常住人口增加74萬,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外來人口淨流入27萬人。自2007年起,廣東已連續18年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

合肥杭州靠科創“搶人”
2024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為1000.2萬,增加14.9萬,增量位居全國第三,增速第一。
在人口連增5年後,合肥成為全國第18個千萬人口城市,也是長三角地區繼上海、蘇州、杭州之後的第四座GDP過萬億、人口過千萬的城市。
過去10年,合肥人口增量達186.2萬,過去3年增量達53.7萬。
在2024年新增人口中,外地遷移來肥人口達到13.1萬,佔比近九成;2021-2024年新增人口中,外來人口占比超七成。遷入來源既有安徽省內其他城市,也有省外地區。
作為安徽省省會,合肥享有“強省會”戰略的政策紅利。2011年,原地級巢湖市一分為三,其中居巢區和廬江縣被劃入合肥,讓合肥常住人口數量從500萬級一舉登上700萬級。
同時,近幾年,合肥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主動對接上海、江蘇、浙江產業,吃到區位紅利。這兩大優勢,成為合肥吸引省內及周邊省份人口流入的法寶。
2024年,合肥GDP為13507.7億元,同比增長6.1%,增幅位居萬億GDP城市之首。這背後,是近些年合肥精準地踩中了產業發展的風口,在新興產業佈局方面收穫豐厚。
依託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千億級產業叢集,2024年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35萬輛,僅次於深圳。
2024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為1262.4萬,較上一年增加10.2萬,增長0.81%,是人口增加第五多的城市。
杭州歷年統計年鑑資訊顯示,從2014年末的901.8萬起,杭州人口已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增加360.6萬。
上述專家指出,杭州人口持續增長的原因同合肥相似,也主要得益於長三角省會城市的區位優勢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經濟活力。
過去10年,杭州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智慧型網際網路產業為主體的資訊經濟,逐步完善智慧物聯、生物醫藥、高階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同時,圍繞建設“全球人才蓄水池”目標,杭州頻出人才新政招攬年輕人。加上G20杭州峰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會議和賽事帶動,多重因素疊加,吸引越來越多人湧入杭州。
去年以來,“杭州六小龍”橫空出世,正是杭州多年持續吸聚人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結果。
從2024年常住人口來看,杭州13個區(縣、市)中,有12個實現了增長。其中,蕭山(增加2.4萬人)、餘杭(增加1.7萬人)、臨平(增加1.5萬人)增量最多。
這三區均非傳統意義上的杭州主城區,但蕭山是浙江製造業高地,餘杭是浙江“數字經濟第一區” ,臨平則是杭州製造業的重要板塊。
不過,合肥、杭州均需注意人口增速放緩的苗頭。2024年,合肥新增人口較2023年(21.9萬)減少了7萬,也不及2022年增量(16.9萬);杭州則已經連續三年增量減少(2022年、2023年分別增加了17.2萬、14.6萬)。

成都長沙連增20餘年
成都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2147.4萬,比上年末增加7.1萬,增幅0.33%。同期,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3.2萬,兩者僅相差35.8萬。
由於北京近些年正在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成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反超北京,成為全國人口第三城。
從網上可查的成都市官方統計資訊來看,成都常住人口從2000年的1110.85萬起步,已實現連續24年正增長,位居萬億城市前列。
成都是受益“強省會”戰略最早和最大的城市之一。2003年,成都就提出打造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2011年,四川提出支援成都打造西部核心增長極,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省會。
與此同時,成都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提升交通樞紐功能,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對省內其他地市和周邊省市人口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
過去20餘年,成都管轄面積擴大了3倍,常住人口增加了近千萬。2024年,成都GDP達23511.3億元,佔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
2024年末長沙人口達1061.7萬,比上年增加10.39萬,增幅0.99%,增量在全國排第四。
公開資訊顯示,從2002年的626.88萬到2024年,長沙常住人口連續22年增長,增量達434.8萬。
從2010年猛增39.85萬開始,長沙人口實現了連續15年每年增長10萬以上,累計增長397.48萬。
長沙的新增人口中,外來流入佔比超過八成,主要來自省內其他地州市,也有相當數量來自周邊江西、廣西等省份。這一資料反映出長沙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強大的人口吸引力。
專家分析,長沙的人口吸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相對宜居的城市綜合環境。長沙的教育、醫療水平多年來維持在二線城市前列,近年來,更以突出的居住價效比優勢蜚聲國內。
在一項“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中,長沙已連續17年上榜。
二是突出的產業競爭力。長沙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工程機械、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先進儲能材料等多條優勢產業鏈;還是媒體娛樂業之都,文化創業產業叢集產值過千億。
這些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加上頗具力度的引才政策,對人口形成強吸引力。
根據《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常住人口預計達1400萬。這意味著未來10年長沙還將增加人口約338.3萬。難度不小,但也不無可能。

這些城市也增勢可觀
近日,福州市統計局在回覆市民網上詢問時透露,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850.1萬。這表明去年福州新增人口3.2萬,增幅0.38%。
而網上可查的福州統計年鑑顯示,該市人口從2006年的671萬開始,已連續增長18年。
政策紅利與城鎮化程序是福州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作為福建省省會,福州在省內人口分佈中佔據核心地位。
2010年以來,福州透過放寬落戶政策等持續吸引外來人口,城鎮化率從61.95%提升至2023年的73.91%。
寧波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977.7萬人,比上一年增加8.0萬,增幅0.82%。記者查詢統計年鑑發現,寧波人口從2011年的785. 1萬起,已連續增長至少13年。
2024年寧波GDP為18147.7億元,超越天津躍居全國第11位,距離第10位的南京僅差353.1億元。去年寧波、南京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5.4%和4.5%,寧波優勢明顯。
此外,2024年末,濟南常住人口951.5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增長0.8%;泉州常住人口891.4萬人,實現連續4年正增長,同比增加3.1萬人,增幅0.35%。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瘋狂拉磨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