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香港有這樣一件大事驚動了國家出面,並且還是兩次發聲!
3月13日,先是港澳辦罕見地轉載了地方媒體評論,是一篇名為《莫天真 勿糊塗》的文章,文章中直接點名批評了李嘉誠旗下的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圖:港澳辦)
隨後在3月15日,港澳辦再次轉載評論文章《大公時評: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

(圖:香港01)
與此同時,中聯辦也對這兩篇文章進行轉載。

(圖:中聯辦)
官方這個動作一出來直接衝上了內地熱搜,更引起股市動盪。
長和的股價在3月14日(港澳辦轉載文章翌日)大跌!時至今日也沒回升到3月13日的水平。

(圖:雅虎新聞)
長和系4間重要成員企業的股價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了208億!

(圖:明報)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28億美元賣港口
事情還要追溯到3月4日,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釋出公告,表示要以228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港口賣給美國企業。

(圖:星島頭條)
賣的港口主要是長和在國外持有和經營的港口,這些港口分佈於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其中就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

(圖:香港經濟日報)
當時訊息一齣,就被不少港媒“罵”慘了。
為啥呢?畢竟這個買家身份可不一般!

(圖:香港01)
與長和交易的是美國貝萊德財團,財團CEO芬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關係非同尋常,在收購洽談期間曾到白宮向特朗普彙報有關情況。

(圖:香港01)
所以就有港媒認為貝萊德的收購行為也代表著特朗普的意志。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引人關注的點就是長和將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也出售了。

(圖:BBC)
巴拿馬運河的位置非常特殊,屬於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海運貿易都經此通行。
中國商船貨運量佔比達21%,如果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被收購後,美國可能會將其用於政治目的,限制中國的航運貿易。

(圖:香港01)
雖說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陸法蘭此前強調,交易是純商業性質,與政治無關。
但港媒還是發文提出質疑和批評,奉勸長和三思而後行。

(圖:香港經濟日報)
隨後就是驚動官方轉載文章,雖說都是同樣的內容,但是中聯辦和港澳辦轉發出來,感覺就不一樣了,畢竟文章中有這樣幾句話:
“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官方之所以願意轉載“敲打”,那還是因為賣港口這個事情還有得商量還沒簽最終合同。

(圖: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咱們接下來也就等著看長和會怎麼選了……
話說回來,歷史上的香港企業家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方顯英雄本色!
資本的力量固然強大,但香港的歷史中,始終不乏熱忱的愛國企業家!

(圖:香港文匯報)
在抗美援朝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同時對中國封鎖禁運,其中就包括港英政府也下達封鎖令,禁止像內地運送物資。
當時香港走私的船隻並不少,畢竟軍需物資的利潤非常可觀。

(圖:網路)
但!在這些走私船隻的商人中,只有霍英東家是無私支援僅賺取極低的利潤,頂著槍口給內地運送藥品、鋼材等戰略物資。
在改革開放之後,霍英東更是在香港積極宣傳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帶領香港工商界人士到內地投資,興辦實業。

(圖:香港01)
光是對內地捐贈投資超過50億元!
同樣在改革開放後到內地投資的還有“香港毛氈大王”曹光彪。

(圖:橙新聞)
曹光彪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赴內地投資興業的港商,當外界還在擔心會不會虧本時,曹光彪毅然決然地表示一定要做,哪怕虧掉所有投資也值得做,因為這是對國家發展有用的。
為了擴大影響、吸引更多中外認識前來內地投資,曹光彪廣發請柬,邀請了逾百位中外工商界知名人士、外國駐港領事以及中外記者前往珠海出席開幕儀式。

(圖:網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內地還沒有恢復辦理外國人士的簽證手續,特殊批准下只能由當時海關負責人站在關口,一個一個認人和放行,這也是中國外交和入境事務上的一大奇聞。
“世界船王”包玉剛一生愛國愛鄉。
自改革開放開始,包玉剛就與國內造船企業簽署協議,訂製多艘船隻,推動中國船舶業走向世界。

(圖:網路)
為了香港問題的順利解決,包玉剛經常奔走於北京、倫敦和香港之間,與各方頻頻接觸聯絡,幾次抱病仍堅持參加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總之,香港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眾多愛國企業家,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砥礪前行,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家國情懷,更見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