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財經
曾以為哪吒低價策略能複製特斯拉的崛起,但現在看來,這更像是賈躍亭故事的另一種翻版。
前有賈躍亭赴美造車,後有張勇跑到英國融資。近日,媒體報道稱哪吒汽車原CEO張勇被曝已在英國引發熱議。張勇在朋友圈緊急回應稱:“至今仍擔任哪吒汽車顧問,為公司四處奔波融資。” 與原CEO跑路相對應的是,網路流傳多段哪吒汽車經銷商代表齊聚桐鄉工廠討債的影片。

裁員、降薪、工廠停產……這家曾以“為人民造車”口號攪動行業的造車新勢力,如今深陷債務泥潭,而其命運軌跡正引發外界對新能源車行業集體狂熱的反思——當資本褪去,誰在裸泳?
針對裁員、降薪、工廠停產等相關傳聞,一位身處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的哪吒汽車客服告訴鳳凰網財經:“客服部門目前正常運營,其他部門運營情況以官方資訊為準。自去年張勇離職之後目前哪吒汽車CEO為方運舟。至於目前車輛是否會準時交付等事宜,需要與具體門店核實。”
01
從資本寵兒到“棄子”:logo設計費用高達5億元
哪吒汽車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方運舟,安徽桐城人,曾經是奇瑞汽車的元老級人物,是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的左膀右臂。2014年,方運舟離開奇瑞新能源創立合眾新能源,即後來的哪吒汽車。合眾新能源的元老級人物大多技術出身,曾經在奇瑞、北汽擔任營銷總經理的張勇便成了營銷推廣的“天選之人”。
2021年,當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以29億元注資哪吒汽車時,這家公司的估值一度衝至250億元。彼時,資本對“下沉市場”的狂熱催生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梯隊神話:哪吒V系列以7萬元起售價橫掃網約車市場,2022年交付量飆升至15萬輛,力壓“蔚小理”登頂新勢力榜首。
很多人認為只要賣出10萬輛車,就能靠規模效應翻身。然而,這種樂觀在2023年急轉直下。哪吒汽車2023年營收為135.55億元,淨虧損68.67億元,2021、2022則分別淨虧損48.4億元、66.6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約183億元。隨著補貼退坡和價格戰,主打B端市場的哪吒汽車毛利率跌至-18%,2023年交付量同比下滑16%。不但在當時主流的五家新勢力中墊底,且是唯一銷量負增長的頭部新勢力。

2024年,哪吒汽車銷量同比暴跌40%,2025年以來哪吒汽車整體經營情況慘淡,其中1月銷量僅為110輛,2月及3月銷量並沒有明確公開的數字。如今,面對造車虧損和高額員工工資支出等壓力,2023年還“不著急IPO”的哪吒汽車將融資續命的希望放在了港股IPO上。
事實上,合眾新能源已融資10輪,融資金額達到228億元,投資機構包括寧德時代、合肥高新、桐鄉市財政局和360集團、華鼎基金等,但是造車燒錢速度驚人。據國際洞察室報道,哪吒汽車前CEO張勇曾爆料,哪吒汽車logo的設計費用高達5億元,而被雷軍們重視的小米汽車logo,邀請的日本設計大師,總花費只有200萬。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張勇2023年的總薪酬高達3099.4萬元。
與哪吒形成映象的是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後者曾憑藉“生態化反”概念圈錢超400億元,但量產車至今仍未交付。不同的是,賈躍亭靠“畫餅”維繫資本信心,而哪吒的問題更顯現實:低價策略雖帶來銷量,卻未能構建護城河。
02
見昔日造車“新勢力”冠軍涼了,員工、供應商上演討債大戲
被爆拖欠員工薪資、供應商款項,哪吒汽車正遊走在崩盤邊緣。
按照方運舟的話來說,創業十年的哪吒汽車正站在鳳凰涅槃的十字路口。面對近兩年市場競爭的極度內卷化、輿論傳播的瞬息擴大化,疊加自身在戰略、組織、管理體系上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致使公司的發展遭遇了短期震盪。
2024年10月起,哪吒汽車被爆全員降薪50%。2024年11月,哪吒汽車啟動裁員潮,承諾對於離職員工將補齊工資以及賠償N+1。據相關媒體報道,包括認購股權退還等在內,哪吒汽車累計拖欠補償、應付款項近4億元,涉及員工超3000人。
一位去年11月離開哪吒汽車的公關部人士告訴鳳凰網財經:“一直沒有收到‘N+1’的賠償,慶幸的是自己沒有欠薪,但是大部分同事都遭遇了薪資拖欠問題。有的去年9月到11月份的工資都還欠著,欠了一半。”據瞭解,目前哪吒汽車的總負債接近百億元,其中對供應商的債務佔據了絕大部分。
今年3月,哪吒汽車召開供應商大會,針對部分供應商欠債討論了債轉股方案及E輪融資進展。計劃70%債務轉為母公司合眾汽車股權;E輪融資共30億元,原定今年3月底交割,但因為目前哪吒汽車高債務風險,延期到四月。
03
哪吒還有救嗎?
哪吒汽車如今的現狀讓員工、供應商、車主等感到痛心,也讓背後的“金主”——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力推的網際網路造車模式蒙上了一層陰影。
周鴻禕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品牌力不強是造成哪吒銷量不佳的原因之一。但業內某分析人士卻認為,根本原因還是產品力不行,沒有產品力就談不上品牌力,哪吒內部向來是把營銷看得重於研發,過去多次“硬蹭式”營銷雖帶來了流量和曝光,但沒有過硬產品支撐,長期下去難以支撐銷量的增長。
早在2024年3月,周鴻禕在參觀哪吒汽車工廠時就狂懟哪吒原CEO張勇:“你們什麼都想不明白。”他直言哪吒汽車的命名策略讓人困惑,營銷和產品規劃也存在問題,甚至呼籲哪吒高管向小米學習。
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方運舟接替張勇兼任CEO。方多年來在幕後運籌帷幄,技術出身,資歷足夠,卻話題不足。更糟糕的是,據愛企查顯示,2025年以來他已經收到限制消費令8次。
雖然國內業務幾近崩盤,但是海外業務對於哪吒汽車來說還有一線生機。自2024年以來,哪吒汽車的發展重點已明顯轉向海外市場。方運舟將海外市場視為救命稻草,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國內外銷量對半開”。
近期,哪吒汽車在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動作不斷。去年11月,哪吒汽車與玻利維亞合作伙伴簽約,深化南美市場佈局;在印度尼西亞,哪吒汽車新店成功開業。2024年,哪吒汽車海外銷售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累計銷售近3萬輛,銷售渠道擴充套件至184家,覆蓋東南亞、中南美等全球主要市場。

(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方運舟)
對於未來發展,方運舟提出了具體目標:在全力以赴實現IPO的同時,未來2-3年內能實現銷量一半在內、一半在外,2025年內整體毛利率轉正,2026 年公司整體盈利。
這一戰略令人聯想起樂視汽車早年“北洛矽線”全球化佈局——賈躍亭曾宣稱要在美國自建工廠,最終卻因資金鍊斷裂淪為笑柄。
哪吒的海外野心同樣面臨現實拷問:低價策略在競爭日漸白熱化的印尼電動汽車市場是否會有突破?面對供應鏈短板,玻利維亞工廠仍依賴中國零部件空運,單臺運輸成本高企下是否有盈利空間?此外,在政策風險方面,南美市場普遍設定本土化生產門檻,哪吒尚未取得玻利維亞整車認證,或影響其在該地區的業務擴張。
此外,想要複製小米在印度的套路,但雷軍至少先投了20億美元建廠。如今,哪吒的30億融資計劃中還有很大部分需要還債,會有錢開啟市場嗎?
從“價效比屠夫”到“債務困獸”,哪吒汽車的起伏折射出新勢力造車的集體焦慮。海外突圍與債轉股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周鴻禕們的投資能否止損?答案或許藏在方運舟接下來的戰略執行中,但時間視窗已不容試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