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車狀告哪吒魔童,誰在碰瓷?

最近10天,《哪吒2魔童鬧海》以任何人無法預料的票房奇蹟,成為了全國最熱的話題。
有許多人,許多公司都想蹭哪吒2的流量。凡是想蹭流量的,當然都希望是一些 正面新聞。
無論是其他的電影,發祝賀票房奇蹟的海報,或者是資本市場的股價節後漲停,繼續上漲,都是一些正面的利好。
唯有一家公司,從表面看來,最應該從哪吒2的火爆中獲利的公司,偏偏攤上的是一個負面新聞,而且是大負面。
那就是哪吒汽車。
哪吒魔童系列電影,是由北京光線影業投資製作的。那麼相應的北京光線影業也就申請註冊了【魔童哪吒】的商標。
去年,哪吒汽車所屬的公司,就向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判決光線公司的魔童哪吒的商標無效。
哪吒汽車提出的狀告理由,是:光線影業明知哪吒汽車‘哪吒’系列商標仍註冊爭議商標,惡意明顯。
就在前幾天,監管部門宣商標爭端了最終結果,那就是哪吒汽車的申請被商標局駁回。
如果我們仔細梳理,哪吒汽車與哪吒魔童之間的商標鬥爭,會發現遠不只有這一次。
哪吒汽車早在2023年就申請了【魔小童】的商標,同時還申請了【哪吒大魔童】、【哪吒小魔童】等商標。
光線影業,同樣也向監管層提出申請,要求裁決這些商標無效。
目前可以查到的結果,是哪吒汽車2023年申請的【魔小童】的商標,被光線影業提出異議之後,商標局決定不予註冊。
哪吒,無論是封神,還是西遊,或者是咱們其他的傳統神話故事中,都是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神仙形象。
哪吒,並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他就和悟空是一樣的。
所以有人用悟空這個名字去做順風車,也有人用悟空這個名字去做瀏覽器,還可以用悟空這個名字去做黑神話遊戲,甚至用悟空做網際網路理財產品,他們彼此之間是不會被控告商標侵權的。
哪吒這個形象同樣如此。
在多個神話體系中,哪吒一直是基於傳統的反抗精神的代表。
哪吒汽車以此為突破口,其實是很好的品牌塑造。
但是魔童這個形象除外!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大家將時間線撥回到2019年之前。在那個時候,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取得了50億以上的票房,但是哪吒的魔童形象在當時依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它也被稱為史上最醜哪吒,而恰恰是這種醜,這種魔童形象讓它具備了獨一無二的辨識度。
所以我們並不是因為哪吒2,在今年取得史無前例的票房成功,我們就要站哪吒魔童公司,而不站哪吒汽車公司。
以哪吒命名的其他的電影,包括有以末世風格為背景的新神話哪吒故事,在2021年也取得了6~7億的票房,他們與哪吒魔童公司不存在任何的糾紛。
而就在2023年中秋節期間,還有一部打著我是哪吒二為名的電影,在短時間之內賺取了2000多萬的票房。
雖然當時民間輿論有稱為這是一場詐騙電影,因為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就是哪吒魔童二的這種感覺,但實際上你只要是叫哪吒二,你的形象和魔童不沾邊,魔童公司依舊無法告你侵權。
哪吒汽車如果是以傳統神話中的逆天改命形象,來推動中國的新能源變革,以此來作為自己的品牌宣傳賣點的話,與哪吒魔童之間是不應該存在糾紛的。
但偏偏哪吒汽車公司要蹭的,不是傳統的哪吒形象,而是2019年哪吒魔童電影創立以來的這個魔童形象,才是雙方的矛盾根源點。
而這個魔童形象,是光線電影公司,是餃子團隊原創的。
哪吒汽車更應該深耕科技創新,增強品牌競爭力。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這種氣概,去打破國內其他新能源汽車龍頭以及西方新能源汽車霸主的設定的天花板,那才是哪吒汽車應該主攻的方向。
結果卻將他的大量精力,用來與哪吒魔童這個電影來打商標官司,來蹭魔童的流量,希望用魔童的形象來給公司逆天改命。
說實話哪吒汽車還是別針對魔童的商標,乾脆連這個名字都放棄,他真的不配哪吒這個名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