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Guim Tio Zarrakuki
聊聊科技股。
艾瑪…科技股最近勢如破竹,揚眉吐氣。
比如,恒生科技指數週K線:今年以來漲了30%,幾乎每週都在漲。
超過了黃圈處、去年10月初的關鍵高點。

又比如,A股的科創50指數:
過去的一週,衝過了去年10月初的高點。

股市中,前期高點是一個心理層面的壓力位。
每到前期高點附近,就會有大堆資金腳軟、想跑路。haha~
突破前期高點,說明了一點:
科技股吃著火鍋唱著歌,情緒很高亢了。
前期心理陰影消失後,接下來看點是,它將來能否有更佳表現。
當然,過程會有波動、反覆、來回拉扯。
一
有些深套網際網路、科技股的丐幫群眾,也在陸續翻身,開始報喜了。
比如有讀者說:
也有讀者說——
“我22年5月開始定投港股通網際網路,現在有近50%的浮盈。昨天賣了四成。不過醫療和消費基金還在坑裡,繼續扛。”
恭喜恭喜,堅持總算都獲得了回報。
我就不行了。
雖然我之前提過——
我在低迷時也買了一些科技股、成長股,但比例畢竟不大。
我主要還是以收息為主,所以今年表現平平。
別人在前面飛,我在後面苦命追

會有讀者問——
“現在要不要賣科技股?漲到發燙了,有點兒心慌。
既怕後面跌回去,又怕錯過更大漲幅。”
我做法比較中庸——
我不會清空科技持倉。
我一直在說,我對今年的股市不悲觀,覺得雖然實體經濟不行、就業不行。
但投資中會有賺錢機會。
賺錢機會從哪裡來?讓人心頭燥熱的“中國AI”講了一個好故事。
所以我不會全賣了。
但——
我也實在不敢傻傻地一動不動。畢竟科技股起伏太劇烈了。
萬一故事講完了一個段落呢,人都散了,留我買單?
所以最近科技股漲得猛,我也賣掉了一部分止盈。
止盈一部分後,自己的持倉成本也就變低了。
這樣後面哪怕它再波動回撤,內心也不會那麼脆弱。
值得提示的是——
科技股漲起來很猛,回撤時也很劇烈,尤其這種回撤必然會發生。
車上的朋友,一定要了解到這點。
二
為啥科技股這麼火了?
發生了什麼?
一方面,這行業在密集湧現很多“性感新故事”。
比如deepseek,比如宇樹機器人,春節期間開始爆火。
又比如小米的汽車,華為的產業鏈,比亞迪的智駕,中芯國際的製程突破…等等。
這些故事突然共振了起來,讓中國AI熠熠生輝了。
甚至有分析師貼出了「科技十傑」的說法。
把10家中國科技公司打包在一起,誓要和美股
「華麗七雄」比美



這也挺黑色幽默。
就像湊一群愛豆成團,讓資金(粉絲們)追逐。
總有一款擊中你心巴。
很多時候,科技股=故事。
另一方面,這行業也有紮實的產業趨勢,有一定的業績潛力。
現在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擁抱AI,做了巨大的投資。
AI基礎是:算力和電力。
我自己用Deepseek,經常出現“伺服器繁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算力不足。
所以AI類公司,需要堆砌算力。
買入大量晶片、自建或租用算力中心。
就像修路、建橋一樣,對算力需求的增長,帶動了整條產業投資。
對AI的產業投資、以及AI反過來,能促進科技公司自身業績。
這些給科技股帶來了“上漲動力”。
雖然未來的事不好說,但科技主打一個:預期。
朦朦朧朧的夢最美

只是這並不符合我的風格,所以我對科技持倉並不重。
哪怕買,也就是選有業績的。
就,只淺嘗了一口蛋糕。
簡單分析一下大的科技邏輯。
經常炒作科技的人,能掰著手指頭說出很多細節,我感覺那並不重要。
但重要的是:風來了,資金上頭了。
三
關注我的讀者,有不少“老”投資人了。
經歷過股市紅火,也經歷了一路下跌。
哪怕現在——也還有很多人深陷在消費、醫療、新能源的坑中。



科技股的爆火,帶動很多讀者出坑了。
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發呢?
說起來也很簡單——
在股市,閃電總會劈下來。
只是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劈到你。
有時候故事的走向,會很匪夷所思。
就像阿里巴巴,幾乎已經被當作棄子了,人人都能踩一腳。
誰想這次講了新的英雄故事,它又當上了主角了。
成了上漲急先鋒。
所以股市低估的時候,最好能持續地一直拿住;
以及如果能有子彈,堅持小筆小筆的買入,逐漸降低成本,就更好了。
一直熬到曙光出現,熬到閃電劈下來的那一刻。
高估的時候則要果斷減倉,或者不買。
我自己總結,這是一種「苦行僧」式投資法。
一切都是週期,壞日子總會過去;只要你苟得住、一直在,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但——
說起來太容易,實際做起來太考驗人了。
經常有人問我看啥書來了解股市。我的答案是:靠自己虧過錢

沒有親歷過痛苦,很難感同身受,從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像前面幾位出坑的朋友,也是前前後後堅持了三、四年,到現在開始賺了錢。
而我在過去被毒打幾次後,決定堅持收息打底。
無論漲與跌,至少每年拿筆分紅,心裡舒服些。
但缺點就是:
股市紅紅火火時,收息就寂寥了。
錯過了這輪漲漲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