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眼,俄烏衝突這場“國際大劇”已經上演三年了!最近更是迎來了美歐“反目”的高能情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為了“紀念”俄烏衝突三週年,歐洲下了大血本!
瞧瞧這陣仗,不但歐盟委員會27位委員傾巢而出,歐洲主要國家的首腦們也紛紛奔赴基輔。
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基輔成了歐洲的“新首都”呢!
他們來幹什麼?
當然是支援烏克蘭啦!
英國信誓旦旦的表示,將力挺烏克蘭,要對俄羅斯實施自衝突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攬子制裁舉措,同時還承諾每年向烏克蘭提供30億英鎊的軍事援助。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是“財大氣粗”,當場宣佈將提供35億歐元的援助,還言之鑿鑿的表示要加快武器和彈藥的供應速度。
你以為這就是歐洲所有的手段了?
怎麼可能!
2月24日當天,另一位歐洲風雲人物—馬克龍還前往了白宮坐鎮,“制止”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拋棄行徑!

據悉,本月27日,英國首相斯塔默也將與特朗普會面,準備為烏克蘭求情。
可歐洲為什麼這麼積極?真的是出於“人道主義”的偉大情懷嗎?
當然不是!
說白了,歐洲就是擔憂自己的利益受損。

一方面,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的日子可謂是苦不堪言。能源價格直線飆升,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導致民心不穩。另外企業也深受其害,能源成本的上升讓許多企業利潤銳減,甚至不得不外遷,致使歐洲經濟遭受重創。
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心裡都清楚,俄羅斯在歐洲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一旦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佔據絕對優勢,歐洲自身的政治利益必將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歐洲這麼傾力支援烏克蘭,與其說是為了烏克蘭,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錢包”和“安全感”。

而另一邊,特朗普上臺後先是和普京頻繁通話,接著又讓人在沙特和俄羅斯展開密談,還丟擲了結束俄烏衝突的四點共識,前幾日更是公開大罵澤連斯基是個獨裁者、詐騙犯,詐騙了美國3500億美元。

這一系列騷操作,不單單是讓人歎為觀止。美國為什麼畫風突變,把歐洲和烏克蘭晾在了一邊,開始和俄羅斯“眉來眼去”呢?
難道是老美突然良心發現,想為世界和平出一份力?
別開玩笑了,老美向來都是“無利不起早”的!
首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很可能是為了抗中而聯俄。
畢竟以中國目前的發展勢頭,美國單靠自己想要遏制中國越來越困難,而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核武器,在國際事務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只要中俄聯合沒那麼緊密,就算是普京拿了好處不出力,美國目的也達到了。

其次,特朗普一直對烏克蘭的礦產和稀土念念不忘。美國提出的“關鍵礦產和稀土協議”,不僅要求烏方將價值數千億美元的礦產開採權拱手相讓,還妄圖讓烏克蘭把50%的自然資源開採收入以及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的收入,都注入一個由美國持有100%權益的基金。
這吃相真不要太難看!
另外,美國這麼做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打壓歐洲。
歐洲一直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現“戰略自主”,這勢必會讓美帝很不爽。所以,美國就想透過和俄羅斯單獨談判,讓歐洲認清自己的位置,知道誰才是“老大”,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弟位”。

問題來了,歐洲會聽從美國,對烏克蘭徹底撒手不管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從歷史因素來看,歐洲長期以來都受到俄羅斯的軍事威懾。

早在1654 – 1667年,俄波就曾為爭奪烏克蘭爆發戰爭,1812年俄羅斯軍隊更是一路打到了法國巴黎,這些歷史事件讓歐洲各國對俄羅斯軍事實力心存忌憚。因此,支援烏克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歐洲為自身購買的一份“保險”。
其二,在經濟層面,歐洲很多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的能源供應變得極不穩定,經濟遭受了沉重打擊。如果此時歐洲聽從美國的,對烏克蘭撒手不管,那麼之前投入的鉅額援助資金不僅付諸東流,還可能面臨俄羅斯進一步的地緣政治壓力,在未來的能源談判中處於更加被動的地位。
其三,從政治角度分析,歐洲也希望透過支援烏克蘭來提升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如果輕易聽從美國拋棄烏克蘭,真正坐到小孩那桌,其國際形象就相當尷尬了。
所以,綜合來看,歐洲大機率不會完全聽從美國的安排對烏克蘭撒手不管,而是會在與美國的博弈中,艱難地維持對烏克蘭一定程度的支援。
其實,美歐關係早已貌合神離,只是表面上還維繫著同盟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是矛盾重重、裂痕百出,這次對於烏克蘭的態度也只是讓雙方之間湧動的無數暗流上升到了明面。
倒是烏克蘭,美國想從他身上撈取經濟利益,歐洲想利用他遏制俄羅斯,這些所謂的好盟友如今全部拉下了偽善的面具,啖肉飲血的可怕面目早令其瑟瑟發抖。
2月24日,澤連斯基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希望能在2025年結束俄烏衝突,還提出交換全部被俘人員作為結束衝突的開端。

很明顯,烏克蘭已經認清了儘早結束衝突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不過就是看清時局有點晚。在這場美歐“權力遊戲”中苦苦掙扎的烏克蘭,卻難以擺脫最終的“炮灰”命運。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