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方調查黑匣子錄音:印航機長關閉引擎燃油開關,或直接導致墜機,機上和地面共270餘人遇難

據央視新聞報道,記者當地時間7月16日獲悉,美方初步調查評估訊息稱,印度航空失事航班的黑匣子錄音顯示,機長關閉了控制兩臺引擎燃油供應的開關,這可能是導致墜機的直接原因。
該錄音內容為兩名飛行員之間的對話,目前調查重點已從技術故障轉向機組操作失誤。
印度航空尚未就此回應,訊息尚待官方確認。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12日披露了此前印度航空波音787-8型客機墜毀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
報告顯示,飛機起飛後數秒內,兩臺發動機的燃油開關幾乎同步從“執行”位切換至“切斷”位,導致發動機燃料供應中斷而空中熄火。
報告稱,“在駕駛艙語音記錄中,可以聽到一名飛行員向另一名飛行員提問說,為什麼切斷”。“而另一名飛行員回答說,他沒有這麼做。”
在這段飛行員對話發生後不久,兩臺發動機的燃料供應開關被再次開啟,發動機似乎在進行重啟。但其中一名飛行員在此時發出了“緊急求救訊號”(Mayday)。
詳細資料顯示,涉事客機燃料供應被切斷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秒,隨後燃料供應開關被調整至開啟狀態,但飛機此時已無法獲得足夠動力立即停止下降恢復爬升。此外,涉事客機兩臺發動機的燃料供應開關相繼關閉的相互間隔時間約為1秒。
波音787應急能源衝壓空氣渦輪(資料圖)
報告還說,從機場監控影片可以看到,飛機應急能源衝壓空氣渦輪在客機起飛後立即開始工作,表明客機失去動力。飛行路徑附近未觀察到明顯的鳥類活動,客機飛過機場圍牆前即開始下降。
圖片顯示失事客機的衝壓空氣渦輪在爬升階段就已彈出(印方報告附圖)
報告同時顯示,客機失事時襟翼設定和起落架位置均為正常。
意外移動燃油開關可能性較低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紐約時報》援引航空專家分析稱,涉事客機的每一個發動機燃油供應開關均配備有鎖止機構,以防止意外碰觸導致開關狀態變化。
波音客機發動機燃油供應開關示意圖
開啟燃油供應裝置,必須將開關外拉,然後移動至“供應”位,鬆開後其會自動滑至鎖止位。要關閉燃料供應時,必須再次向外拉動開關,將其移動至“關閉”位置並鬆手。據此,專家認為飛行員意外移動燃油開關可能性較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兩名飛行員失事前操作引發外界關注
報告指出,客機發動機燃油開關曾被“短暫切斷”,導致駕駛艙出現混亂,外界因此將關注點轉向執飛這架客機的機長和副駕駛。
報告和媒體報道資訊顯示,機長蘇米特·薩巴瓦爾56歲,累計飛行時長超過15000小時,其中8596小時執飛波音787。據《印度時報》報道,薩巴瓦爾曾在機場與家人通話,承諾抵達英國倫敦後會再次聯絡。
副駕駛克萊夫·昆德爾32歲,2020年考取商用駕駛員執照,具備空客A320和波音787的副駕駛資質,累計飛行時長3403小時,其中有1128小時擔任波音787副駕駛。印度媒體援引昆德爾家屬的說法報道,他自學生時代就懷揣“飛行夢”,2012年開始其飛行員生涯,2017年加入印度航空。
涉事客機的推力杆和燃油控制開關(印方報告附圖)
專業航空網站“氣流”8日援引多名調查知情人士訊息報道,調查重點已縮小到“發動機燃油開關的操作上”,完整分析報告可能還需數月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美國航空專家約翰·南斯說,兩個燃油開關在一秒內先後切斷,這大致相當於人為操作的時間。他強調,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尤其是在爬升階段,正常情況下絕不會關閉這些開關。將燃油開關切換至“切斷”位置會立即導致發動機熄火,通常僅在飛機到達停機位置、關閉發動機時,或是在“發動機起火”等緊急情況下才會作此操作。而調查報告顯示,當時並不存在任何需要切斷髮動機的緊急情況。
報告指出,兩名飛行員在起飛前獲得充分休息,接受了酒精含量呼氣測試,結果顯示適合執行本次任務。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表示,調查仍在進行,已向相關方“索取補充證據和資料”。
波音787機型首起致命空難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7月8日向印度民航總局和其他相關部門提交了印度航空波音787-8型客機墜毀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
涉事客機的黑匣子照片(印方報告附圖)
當地時間6月12日下午,一架從印度飛往英國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787-8型客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造成機上和地面上共270餘人遇難。這是波音787機型首次發生致命空難。
編輯|何小桃 杜恆峰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