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大V、UP主,錨定優質內容創作:上海是懂“聚變”的

2025.07.18

本文字數:2523,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寧佳彥
“現在區裡有具體舉措了嗎?”“我想找一個辦公室,應該聯絡哪位?”這兩天不少內容創作者都來詢問第一財經記者,希望能親身體驗“滬九條”的利好。
“滬九條”,是對《上海市關於支援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的簡稱,針對全球創作者,“滬九條”給出了支援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的一系列政策。眾多大V、UP主對此紛紛點贊、響應熱烈,在內容創作者群體中實現了“政策有感”“傳播無界”。
7月17日,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正式亮相,也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更豐富、具體的支援。
“我們做財經內容,現在向影片轉型,自己搭建場地的話使用效率並不高,因為可能一週就拍幾次。如果有園區有一些共享的裝置、拍攝場景,能實現很大一部分的成本節省。”全網粉絲超2000萬的“飯統戴老闆”對這次“滬九條”裡的產業配套服務非常感興趣。
為內容創作者提供“空間”
“上海是第一個推出對內容創作支援一攬子政策的一線城市,我和身邊的內容創作者們對此都非常關注,會做城市之間的對比。我們很想了解入駐集聚區的規則、標準和可以給到的使用面積。”全網粉絲500萬的汽車科技UP主“所長Wy”合夥人白哲睿告訴第一財經。

吸引這些外地內容創作者的楊浦區創智天地6號樓的“V聚場”和黃浦區九江路69號的外灘FTC裡,配備了專業攝影棚、配音室、特效製作中心等多種設施,集辦公、培訓、直播等功能於一體,將成為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者創意創作的新舞臺。
V聚場運營團隊成員告訴第一財經,除了為內容創作者們提供空間服務,運營團隊還在同步籌備很多其他工作,“有企業表示想接洽創作者商談宣傳工作,也有科技創作者想和周邊的企業對接”。
全網粉絲數超2000萬的電影評論“獨立魚”創始人魚叔,是對辦公場地感興趣,他表示會進一步瞭解公司同事們的居住情況,再考慮是否搬遷公司位置。“內容創作者能聚在一起也蠻好的,有一個交流的氛圍,像產業園,也有點像一個群,會有更多的交流。”
對這一點,粉絲量逾350萬的新民晚報“網紅記者”晏秋秋也非常認可,“同在一個物理空間,如能在當中產生思想碰撞有利於我們形成新的認知”。
依託黃浦和楊浦兩區打造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能匹配兩區現有核心產業和頭部平臺的綜合優勢,為政策落地和集聚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滬九條”也鼓勵各區結合實際打造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產業鏈優勢環節,最佳化全市產業佈局。
楊浦從“免、獎、服、投、補、管”六個維度推出18條措施,打造支援政策的立方體,緊密對標全市部署,立足區域“大學+大廠”“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資源優勢,聯動發展線上文娛、直播經濟、創意設計、數字貿易等數字經濟產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產業生態。
“一句話,市裡政策全都認,區裡努力再升級。”楊浦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尼冰表示。隨著“V聚場”的啟用,楊浦區“大學—大廠—大V”集聚的“創新大三角”正在初步形成。
黃浦區除了提供內容創作空間,還將設立政務服務點和網際網路優質內容創作促進中心,提供市場主體登記、財稅諮詢、政策申報、網信服務、版權確權等一站式綜合服務,並建立創作者合法權益保護快速通道,加大原創內容保護力度。
黃浦科創集團副總經理陳萌說:“黃浦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為內容創作者營造創意氛圍,構建創作空間,落實生態服務。我們透過‘給空間、給場景、給資源’,全方位培育優質內容創作者在這裡紮根、交融、綻放。”
北京知外文化有限公司主要是基於小紅書和知乎的MCN機構,內容營銷涉及3C數碼、大健康等行業,簽約的知識創作者有1400位,年營收約為3億元人民幣。
該公司創始人汪麗娜告訴第一財經,創作集聚區的場景落地,可以推進更多的線上優秀創作者線上下聚集。影片號、知乎、小紅書等平臺有著許多專業領域的創作者,他們平時在各自的行業積累經驗,透過內容創作平臺,可以將專業人士的知識生產力,匹配上相適應的行業領域,促進線上、線下的專業相融合,達到創作者、平臺乃至集聚區等多方共贏的目標。
談及版權內容創作的出海方面,“滬九條”以及黃浦區推出的政策,她認為,涵蓋到智慧財產權方面能夠為創作者們帶來很好的賦能。
給內容創作者身份“認可”
作為內容創作者,獲得粉絲們的喜愛和關注是一種認可,但還有一種認可來自家人和社會。
小紅書博主夏萌人已經有了超十萬粉絲,她告訴第一財經,“我對社會身份認定完全無所謂,但我爸爸和我舅舅對別人提起我的工作時,還是會說我在上一份工作中。”
這是對內容創作者身份認知的一個縮影。“和長輩聊起來,他們總不覺得我現在的這份工作是一份職業,這次‘滬九條’是對我們身份的認可,給到了非常好的身份認證。”白哲睿說。
“如果是個人創業,甚至可能拍影片、剪輯都是一個人完成,會缺少一些和社會的連線感。和同行在一起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社會中人’。”魚叔說。
本次“滬九條”聚焦網際網路內容創作者的職業特點和成長路徑,上海人社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針對性地完善職稱評審通道和評價標準,將最佳化職稱評審服務體系,支援自由職業者、小微企業創作者等各類人才參加評審,加大典型人物職業成長故事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激發人才活力。
“這些政策對我們來說還是蠻有幫助的,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對於成本還是比較敏感的,特別是招募一些比較年輕的員工時,如果生活成本不足以支援他在上海立足,其實人員流動性很大。有了政策幫助解決生活問題,還可能有補貼,我們肯定想把政策用足。”飯統戴老闆說。
這些政策也吸引了海外內容創作者的關注。憑藉“City不City”走紅網際網路的保羅·邁克·阿什頓(保保熊)告訴第一財經,“每次人們看到有資金湧入都會很激動,何況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政策,這打開了新世界的可能性,讓原本無意於長期投入時間精力的人們願意來做這件事。我相信多種資源與渠道的融合將進一步促進創作”。
此外,抖音、B站、小紅書還將提供現金激勵和流量激勵,部分有獎項榮譽推薦和生態共建支援。比如B站,除了百大UP主等獎項,也將進行白玉蘭獎、金鷹獎等行業獎項推選以及官方獎項(如中國科協)評選,讓內容創作者在上海發展有“裡”也有“面”。
(第一財經記者計亞對本文亦有貢獻)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三小時搬800箱,一臺機器人或可替代約1.4~2名工人!實探智元機器人落地工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