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欣
編輯|米娜
“國貨美妝一哥”,再現人事變動。
5月19日晚,珀萊雅發公告稱,王莉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職務。辭職後,其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之後,暫由董事長侯軍呈、總經理侯亞孟分別代行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職責。
珀萊雅此前公告顯示,在加入珀萊雅之前,王莉擁有通訊、服飾、科技等多行業的財務工作經驗,曾在多家公司任職。從2018年5月開始,王莉擔任珀萊雅的財務總監,2021年起開始擔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的職務。2024年,其稅前年薪為293.3萬元。
2024年9月,珀萊雅宣佈繼續聘任王莉為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任期三年,這也意味著,其原定任期至2027年9月12日,此番屬提前離任。
另值得一提的是,王莉宣佈辭任的當天,珀萊雅召開了2024年度股東大會。據財聯社報道,當日,珀萊雅董事長侯軍呈表示,公司考慮透過巴黎分公司進行併購,填補公司在嬰童、香水、男士護膚等賽道的空白,併購後會將新品牌引入國內。
併購,向來是企業邁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雖尚無公開證據支援,但王莉在此關鍵時刻辭任,也引發了此舉是為給熟悉國際併購規則、擁有跨境併購經驗的人才讓位的猜想。
幾乎在高管變動的同期,多位從珀萊雅離職的員工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自去年9月,珀萊雅“二代”侯亞孟接班總經理後,珀萊雅內部出現組織架構調整,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陸續離職,連帶著部分員工離職,近期也有一批員工主動離職。5月22日,《中國企業家》據此向珀萊雅的工作人員求證,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事實上,2024年一整年,珀萊雅發生了頻繁的人事更迭,多箇中高層領導崗位發生換任。其中引起討論範圍最廣的,當屬在衝刺百億營收的歷史性時刻,原珀萊雅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兼總經理方玉友卸任,交棒給了外甥侯亞孟。

來源:視覺中國
這一關鍵節點的高管變動,外界很難不解讀為,這是“二代接班”後的管理迭代,侯亞孟在以最快速度搭建屬於自己的班底。
在變動中,2024年年報顯示,珀萊雅成為中國化妝品業第一個營收達到百億元的國貨美妝上市公司,這也是二代侯亞孟接任總經理後交出的首份成績單。在業績交流會上,侯亞孟提出了“雙十戰略”,稱珀萊雅要在未來十年躋身全球化妝品行業前十。
但未來之路,註定是一場艱難求索——畢竟,擺在新領導班子眼前的,有營收百億的底氣,也有高管頻繁變動、渠道結構失衡、營收增速顯著放緩等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現實難題。

高層頻繁變動背後
早在王莉提前離職之前,珀萊雅就被指面臨核心人員流失頻繁的風險。
先是2024年年初,珀萊雅前CMO葉偉離職。葉偉曾是珀萊雅在營銷體系建設上的重要一員,其在任期間推動了“早C晚A”等代表性護膚理念的傳播,也見證了珀萊雅營收從23.61億元一路增長到89.04億元。
彼時,官方口徑稱其因“個人職業規劃”主動離職,屬於正常人事變動。而葉偉的離開,似乎為珀萊雅中高層人員變動拉開了序幕。
同年7月,珀萊雅首席科學官魏曉嵐離職。據瞭解,在入職珀萊雅之前,魏曉嵐曾任全球化妝品巨頭科蒂集團的亞太區研發副總裁。來到珀萊雅後,她接替前首席研發官蔣麗剛,負責公司研發工作。
但在珀萊雅工作不滿兩年,魏曉嵐便離職。
緊接著,當年9月,珀萊雅公司聯合創始人方玉友卸任,原珀萊雅公司副總經理侯亞孟接替舅舅,被聘任為公司總經理。這也標誌著珀萊雅二代侯亞孟,正式走向臺前。
此後,從外界看,侯亞孟開始從研發、數字化等關鍵領域著手,組建屬於自己的管理班子。
最明顯的變動發生在研發領域。從2024年11月到今年2月,珀萊雅分別迎來了新的首席科學官黃虎和首席研發創新官孫培文。
值得一提是,二人都有寶潔的工作經歷,也曾是另一美妝頭部企業上美股份的核心研發人員。黃虎此前在上美股份擔任CTO兼全球首席科學家,主導了環六肽-9等核心成分的開發,並推動上美研發體系的國際化建設,而孫培文則推動了上美全球研發中心體系構建。
今年4月,繼黃虎與孫培文外,珀萊雅再次官宣了兩位研發負責人,其中,Lieve Declercq曾任雅詩蘭黛基礎科學研究副總裁(歐洲及亞洲市場),常曉維曾任職於聯合利華、漢高等多家國內外化妝品頭部企業。
對於研發人員的大變動,有化妝品行業人士向《中國企業家》分析,科研技術已是當下中國美妝市場的核心競爭點,頭部企業搶奪行業拔尖科研人員產生的人才流動屬正常現象。
在此前發展階段,珀萊雅已在全球化優質原料商資源庫及關係網的佈局上有所積累,選擇黃虎等既有國際視野,在國內有成功操盤經驗的科研人才,未來也許能更快推動科研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
侯亞孟時代,對於人才的挖掘並不侷限於科研這一行業內卷的焦點。
今年4月,珀萊雅官宣了首席數字官(CDO)胡寧波,負責推動數字化轉型,這也是公司歷史上的首位CDO。這一變動或與侯亞孟不無關係,據報道,任職副總經理一職時,侯亞孟就在珀萊雅內部牽頭引入了部分數字化工具,還曾表示數字化是推動珀萊雅業務能力和市場表現升級的關鍵。
從科研到數字化,肉眼可見,侯亞孟在關鍵領域已完成了核心人員團隊的調整,豪華班底與剛剛破百億的成績單,成為其高喊“雙十戰略”的底氣,但在進擊的野心下,隱憂亦逐漸顯現。

百億國貨的隱憂
疲態直觀地顯現在財務報告中。
2024年,珀萊雅營收突破百億元,營收與淨利潤連續7年實現雙位數增長。但橫向拉長對比來看,2024年珀萊雅的營收與歸母淨利潤的增速較2022年、2023年,呈增長放緩趨勢。
單看2022年至2023年,珀萊雅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7.82%、39.45%。同期,歸母淨利潤增長均在40%以上,但2024年營收與淨利的增幅卻分別下降至21.04%與30%。
進入2025年一季度,該問題依然未解。期內,珀萊雅營收與淨利增幅繼續收窄,分別實現8.13%與28.87%的增長,雖然跑贏了行業,但與過去高進擊的態勢相比,略顯遜色。
渠道結構亦存在偏科現象。2019年,珀萊雅線上業務營收首次反超線下,隔年其正式將“線下、線上渠道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調整為“線上渠道為主,線下渠道並行”。
去年一整年,線上渠道更顯強勢,實現收入102.34億元,佔集團總收入95%以上。而線下渠道收入則只有5.32億元,同比下降13.63%。這意味著,在全渠道成為大趨勢,國貨品牌陸續落地線下直營門店的時期,珀萊雅對線上渠道卻更為依賴了。
且如今線上流量成本攀升已成為化妝品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高流量成本下,2024年,珀萊雅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加了11.8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達47.88%,原因系本期的形象宣傳推廣費同比增加10.68億元。
對這一壓力,珀萊雅已有警覺。其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要透過直播間內容帶動自然增長,降低流量成本。而未來,隨著國際化戰略的深入,線下渠道勢必是其需要下功夫補齊的功課。

來源:視覺中國
隨著品牌建設的推進,在主品牌珀萊雅之外,珀萊雅陸續佈局了“彩棠”“Off&Relax”“悅芙媞”“原色波塔”等品牌矩陣,覆蓋大眾精緻護膚、彩妝、洗護、高功效護膚等美妝領域,不過,營收的增長長期高度依賴單一品牌“珀萊雅”。
但如今,作為營收增長強勢引擎,佔主營業務總收入比例接近80%的主品牌“珀萊雅”,在2024年的收入增幅卻有所收窄,未能延續2022年、2023年接近40%增速。
這些年,珀萊雅也在精心佈局第二增長曲線,其中,定位在專業化妝師品牌的彩妝品牌彩棠,頗有成為新增長點的潛力,已成為繼主品牌珀萊雅之後的第二大品牌,目前其在總營收的佔比超10%,但2022年至2024年的3年時間裡,彩棠收入增幅從132.04%變動至19.04%。
在珀萊雅品牌與彩棠之後,其餘子品牌明顯短期內暫不能為業績的增長挑大樑。而這或是侯軍呈宣佈開啟海外併購的原因之一。
內部隱憂已現,外部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國外一線大牌始終是珀萊雅不容小覷的競對;而上美股份、鉅子生物等頭部國貨品牌亦是挑戰者。比如,今年年初,上美股份董事長兼CEO呂義雄就公開喊出了2025年衝刺100億元、2030年衝刺300億元的目標。
以上種種,意味著業績想持續攀升並非易事。站在父輩打下的基業上,侯亞孟給出的解法是,建設全球化研發團隊的“豪華班底”,快速進行數字化變革。
只是,在高舉高打的戰略下,在業務增長的隱憂中,每一步仍充滿了不確定性。
參考資料:
《從卷營銷到卷研發,珀萊雅打響人才爭奪戰》,北京商報
《珀萊雅首位CDO上任,國貨美妝龍頭重注數字化》,36氪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審校:張格格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