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B站這部小眾神級紀錄片!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30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週末了,推薦一部奈飛原創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慧陷阱》,非常有價值!
在現在的這個時代,不管是小朋友、青少年、甚至老年人都值得一看。
後臺回覆【媒體】,我發你觀看連結
我先不說紀錄片裡面的內容到底是否正確,包括他在裡面所擔憂的事情,但看完了之後,你會多一分警醒,我們是否正活在楚門的世界而不自知。
所以豆瓣也有人評論:
這部紀錄片最有價值地方在於,他把我以前對社交媒體癮性的模糊特徵更加肯定了,因為採訪的人都是臉書、谷歌、youtube等社交媒體的前工程師。
他們都是負責如何讓人們上癮,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來,會更有說服力一些。
還有比較有趣的地方是,他把無形的演算法推薦比喻成了一個個人。
看起來會更加真實,有3個人在為我們“工作”,想辦法推薦我們更喜歡的內容:
三個“演算法人”在一個格子裡控制著一個人,所有格子拼起來像極了《駭客帝國》的Matrix。
他們監視著我們看的內容,並且根據停留的時間來判斷出下一個推送的內容,能讓我們停留更久。
對某項運動感興趣的時候,在恰當的點馬上給你推送一個跑鞋的廣告,能夠增加你下單的機率。
當我們長時間沒有玩手機的時候,他們會想各種策略讓你回到拿起手機,例如社交媒體經常會提示我們看什麼。
我就截取了手機提示我的內容,真是壞的很:
寫到這裡,我馬上去把後臺的通知給關了,步驟也分享給大家:
【設定】-【通知】-【APP】-【允許通知】關掉。
誰老是通知老子,老子就關誰!
這裡建議大家一次性把能關的都關掉,微信肯定不要關,這屬於不能關,因為有人要聯絡你。
其他很多能關的就關了,例如抖音、天貓、網易雲等娛樂性的APP。
以下是我看完這部紀錄片的一些感受: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開始放下了手機,更有意識地去看看書、看看風景、看看這個真實的世界。
這部紀錄片短暫地把我從虛擬拉回了現實,光是這一點,以後肯定會成為我二刷三刷的作品,因為這個時代太需要它的存在來抗衡一下虛擬的力量。
這紀錄片裡面有一個諷刺的現象,有一個專門研究如何讓大家上癮的工程師,結果晚上回到家了,他竟然沒有時間陪他的孩子,就因為他也對社交媒體上癮。
白天想著如何讓別人上癮,晚上回到家竟然被自己設計的模型套住了,就連發明者知道他的運作機制,也是難以抵擋這種誘惑,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後來工程師只能寫一個新的程式來切斷自己的癮性。
其實想一想也合理,因為就算是生產鴉片毒品的人,他們自己吃了,依舊會上癮。
但他們比普通人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在於,知道這個危害,會想辦法隔絕。
最好的做法就是別碰,我瞬間理解了之前喬布斯被《紐約時報》採訪時問道:
“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iPad吧?”
他說:
“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事實上,我會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我對於社交媒體是又愛又恨的,原因就是,我今天做的事情就是社交媒體強大的演算法帶給我的成就。
也就是說,雖然我有一部分是實力,但也有很大程度是演算法的威力。
我是在知乎上做起來的,這個也有賴於知乎用強大的演算法,把我的內容推薦給喜歡的使用者,從而讓我帶來更多關注。
恨的地方在於,我自己也會上癮,知乎這個平臺有一段時間我也用的特別多,也有上癮的一段時間,後來擺脫也是知乎的深度無法滿足我了,所以也就沒看了。
但後來,我進入了短影片領域,這個萬惡的抖音,我已經好幾次刪了再下載,原因就是我想在這個平臺更新影片,但是,我卻在更新的時候又忍不住刷了幾下,結果也會浪費不少時間。
而且最開始想著研究一下別人是怎麼拍的,但不小心就會陷進去,每當我意識到,我就會再次刪掉。
神奇的是,每當刪掉之後,我的身心就會變得愉悅,也更有耐心讀書了。
所以,後來我就決定,如果這個平臺會讓我上癮,那我寧願放棄在這個平臺更新影片,除非有一天,我可以控制住自己。
那到底如何避免陷入社交媒體的圈套呢?
最好的辦法一定是隔絕,別試圖想著和全世界最強大的工程師對抗。
之前也回答過一個星友提問:
如何戒掉手機?自己平時玩手機的次數和頻率都很高,也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效率。
自己從前是個10年的重度電腦網癮者(遊大型網路遊戲),今年才徹底戒除。
而現在又面對手機的問題,我想讓自己每天在手機上娛樂,碎片化的休閒控制在1小時以內。或者你每天對手機是怎麼把控的?
我是會完全杜絕,比較娛樂時間也做點比較不會上癮的時間,例如運動、看電影、看紀錄片、看閒書、出去走走。
除此之外,還可以:
1、關掉所有不必要的通知功能
2、不要被動看任何推薦,看什麼要自己選
3、使用多平臺主動搜尋資訊
4、多關注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看完記錄片,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推薦尼爾波茲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
《娛樂至死》

《童年的消逝》

《技術壟斷》
還有一本書《注意力曲線》也非常值得一看!
有趣的是,我是在張一鳴的豆瓣上看到他看過這本書。
抖音這類產品就非常符合這本書的內容,估計原本張一鳴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注意力,最後變成了如何利用這本書來獲取他人的注意力吧,我猜。
好久沒在公眾號發創富社優惠券了,前幾天也有人留言問。
歡迎下方微信掃碼,加入阿貓的付費社群【覺醒創富社】,一起覺醒創富,領券可以優惠166元(只剩8張)
首次完成百日寫作打卡,每天寫100字,連續100天(可請假3次),還可以全額退回門票錢
推薦閱讀

老同學限時5折續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