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Thomas Fuchs
撰文|朱利安·諾沃格羅茲(Julian Nowogrodzk)
翻譯|仇豔菲
2022年6月,當一場酷熱的熱浪席捲美國伊利諾伊州時,作物生理學家凱瑟琳·米查姆-亨索爾德(Katherine Meacham-Hensold)期盼著,她的團隊新研發的轉基因土豆品種能在熱浪中存活下來。令人驚喜的是,土豆不僅活得很好且長勢喜人。根據《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在相同的生長條件下,這種土豆植株的紅色塊莖產量會比普通土豆植株高出30%。
“這項研究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它顯示的是一種主要糧食作物能在田間環境中帶來真實的收益,”英國牛津大學的生物化學家愛德華·史密斯(Edward Smith,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我們沒有理由不將這種技術應用於其他更多的作物。”
為了改造土豆植株,任職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的米查姆-亨索爾德和同事專注研究了一種名為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的植物生理過程,在大部分植物中,其會導致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光呼吸的產生是因為關鍵的光合作用酶RuBisCO受到干擾。正常情況下,RuBisCO需要與二氧化碳結合才能完成光合作用,但其有大約25%的時間會錯誤地與氧氣結合,開始產生一種抑制光合作用的有毒副產物(磷酸乙醇酸)。受高溫的影響,作物中這種低效、錯誤的過程會變得愈發頻繁,這可能會使作物產量降低多達50%。

圖片來源:pixabay
他們將一個基因插入到了轉基因土豆植株的細胞核中,使其可以產生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轉移到葉綠體中,分解有毒副產物。這樣葉綠體就無需再將副產物轉移到其他細胞器中,可以節省能量。
2022年,當試驗田中的轉基因土豆進入生長季時,伊利諾伊州遭遇了一場極端熱浪,連續四天氣溫超過95華氏度(約35攝氏度)。不過這種土豆植株由於擁有新基因,產量提高近三分之一。這種基因還可以繼續遺傳給下一代。米查姆-亨索爾德說,“我們對這一結果十分震驚。”她補充說,在農業工程研究中,光合作用過程是一個具有潛力的靶點,透過影響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在不增加土地使用和化肥的情況下提高作物產量。史密斯表示,這些結果令人興奮,但他希望看看這種植株在未來數個種植季的表現。
新方法有可能幫助農作物適應氣候變化。雖然類似的策略曾在水稻中使用過,但這項研究首次證明這種方法不會降低糧食作物的營養價值。接下來,他們會將這種方法應用於大豆和豇豆。米查姆-亨索爾德提到,在非洲國家,豇豆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糧食安全作物。另外,一種經過相同基因改良的高產大豆品種將在今年開展田間種植。
本文選自《環球科學》2025年03月刊“前沿”欄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