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舟 編輯袁暢
中籤如中獎,打新神話依舊。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環境之下,新股申購策略難能可貴地延續了其穩定性,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憑運氣,但幾乎穩賺的機會。
剛剛過去的一週裡,又有三隻新股上市,漲幅均在230%以上。最“肉”的一簽,中國瑞林,單籤可賺24325元。如果能夠把握住時機,在最高點交易,單籤可賺超7萬元。
新的一週(4月14日至18日),將有三家公司分別登陸上交所主機板、深交所主機板和深交所創業板,新股投資者們可以期待一番。

單籤最高可獲利超7萬
根據東方財富網統計,上週上市的三隻新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漲幅均在230%以上,單籤盈利平均超過15000元。
4月8日上市的中國瑞林,發行價20.52元/股,首日收盤價99.90元/股,首日漲幅均值達237.07%,首日單籤平均可賺24325元。中籤率屬近期中等水平,為0.026385%。
值得一提的是,首日盤中最高價達到165元/股,一度漲超700%,據此計算,中一簽最高可獲利7.22萬元,以收盤價計算,單籤也可賺超4萬元。
看來,這隻新股相當考驗打新人的擇機能力。
不過,這家有色行業技術服務商的勢頭並沒有延續下去,上市第二個交易日跌幅就達26.69%,領跌滬深兩市。
4月9日上市泰鴻萬立,漲幅達294%,單簽收益為12640元,稍顯遜色。不過,中籤率高達0.040507%,創下了開年以來的次新高。
泰禾股份則於4月11日登陸創業板,中籤率為0.021296%,漲幅達到299.61%,單籤盈利可達15385元。

國產汽車儀表企業
本週開放新股申購的公司中,有兩家聚集在汽車零配件領域。其中,天有為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儀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於4月14日(週一)開放申購。
公司的客戶主要包括現代汽車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一汽奔騰、奇瑞集團等知名汽車品牌。
現代汽車氣團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2024年現代汽車集團的銷售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3.03%、 52.79%和 55.56%。投資者需要注意,公司客戶的集中度相對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天有為的毛利率普遍保持在30%以上,顯著高於同業水平。

招股說明書顯示,高毛利率的原因,從成本端來看,主要是具備一定的成本和技術優勢。
從收入端來看,主要是公司報告期內產品結構有所最佳化,全液晶組合儀表、雙聯屏儀表等主要產品在儀表產品中附加值加高。另外,公司外銷收入佔比較快增長。
業績方面,公司正在從快速增長到逐漸平穩的過程中。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9.72億元、34.37億元和 44.65億元,同比增長68.93%、74.27%和29.90%;淨利潤分別約為 3.97億元、8.43億元和 11.36億元,同比增長241.26%、112.41%和34.84%。

“小巨人”研發能力存疑
另一家汽車零配件企業——眾皆汽車,主要從事汽車熱管理系統精密加工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於4月15日(週二)開放申購。
招股說明書顯示,除中國總部外,公司在北美、歐洲設立了製造基地和銷售公司,業務覆蓋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產品主要運用於中高階整車品牌,包括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等全球主流汽車品牌。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市場銷售佔主營業務收入比分別為80.88%、81.35%和83.61%,佔比較高,且緩慢上升。
而眾捷汽車被詬病較多的則是,作為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研發能力卻似乎並不突出。

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佔比僅為3.86%,較前兩年有明顯下降;公司研發人員佔比也不斷下降,僅為9.40%。這兩個指標均處於同業較低水平。另外,研發團隊中本科以上學歷佔比僅為20.83%。
不過,業績方面,公司仍然處於上升階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13億元、8.22億元和 9.78億元,同比增長20.20%、15.25%和19.00%;淨利潤分別約為7832萬元、8251萬元和9526萬元,同比增長60.25%、5.35%和15.45%。

江順科技曲折上市
最後一家公司,江順科技,擬於4月15日(週二),登陸深交所主機板。這家公司主要從事鋁型材擠壓模具及配件、鋁型材擠壓配套裝置、精密機械零部件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早在2021年,江順科技就開始了首次深交所主機板IPO的嘗試,經過了4年的曲折戰線,2025年3月26日才終於註冊生效。
在最初嘗試IPO時,就有聲音質疑江順科技有“圈錢”之嫌,一邊大額分紅,一邊募集補流。
2019年至2021年,江順科技曾分別分紅3000萬元、4000萬元、1000萬元,合計8000萬元,同期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高於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招股說明書中,募集資金中有1.2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毛利率方面,2022年至2024年,江順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3%、38.99%和39.09%,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不過,公司也提到“較高毛利率無法維持”的風險。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92億元、10.43億元和11.36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2.85%;淨利潤分別約為1.39億元、1.46億元和1.55億元,複合增長率為5.71%。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