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很忙,好不容易空下來一會,突然接到了一個語音,原來是好幾年沒見的好友。
他說是家裡的老母親突發心肌梗塞,好不容易砸了17萬,才把老人家從ICU中搶救回來。
現在又被醫生告知,要想保證母親今後的生命質量,就必須再做一個心臟搭橋手術才行,至少還要再準備幾十萬。
我這個老友,其實經濟條件並不差,一年20多萬的收入,按理來說來說不至於到找別人開口借錢的地步,這次主動開口,說明確實是遇到難處了。
作為多年朋友,我很想去幫助他,但同時心裡又很糾結。
借錢吧,知道治病是個無底洞,還上這筆錢遙遙無期,自己手頭也沒那麼寬裕,而且自己也有一家老小要養。
不借吧,心裡又實在是過意不去……
說真的,在現實面前,我真的做不到和年輕時一樣,把情誼看的比什麼都重了。
最後擰巴了半天,還是微信轉了幾萬過去,想讓自己內心好受點。
透過這件事,我猛然驚醒,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要養。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背後誰都是頂著巨大的生活壓力。
疾病、事故、意外都是人生旅途上的暗礁,指不定哪一天自己也會遇上,我們也需要提前為自己的家庭做好打算。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醫學紀錄片,片中有這麼一段令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28歲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ICU裡僅能維持生命,我已經忘記了她的名字,但還記得大家都叫她“9床”。
她住了半個多月ICU,催費單上幾乎每天都出現9床的名字。
9床,欠費26000元
9床,欠費30800元
9床,欠費53000元…
那些日子,9床成了ICU裡大家時不時地談起的話題,擔心她的家屬會選擇放棄治療。
果然,沒過多久,9床不得不提前出院。出院前幾天,她全身浮腫,呼吸衰竭,行氣管插著管,上著呼吸機。
出院那天,9床看見丈夫進來,她像往常一樣,浮腫的臉上浮出一層笑意,吃力的向丈夫揮了揮手。
但她丈夫,並沒有看向她,而是一直望著醫生,彷彿在故意逃避著什麼。
醫生停頓了一會兒,才說,9床,別怕,我們今天需要把管子拔了。
9床臉上的笑意頓時凝住了,怎麼要拔管子?她說不出話,但眼神里滿是疑惑,她將目光從醫生移到一旁的丈夫身上,丈夫看向床畔的監測儀,沒有說話。
她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扯了扯丈夫的衣角,終於,她的丈夫說話了:“咱們回家治,真是沒有辦法在這裡待下去了,親戚都借遍了”。
“還是離婚吧,我對你也仁至義盡了。”
護士要伸手解下她嘴上的呼吸面罩,她一把抓住呼吸管子,驚恐地望著醫生,再望著丈夫。管子插在嘴裡,她無法開口,可是她很清楚,這是救命的管子,哪能拔掉?管子在一天,她的生命才能維持一天。
當醫生最終伸手拔掉她身上的插管的時候,她抓住醫生的手終於慢慢地、無力地鬆開,眼淚一直在流,那種求生的慾望令人看著心碎。
生和死這個大命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會去考慮,但當我們真正面臨的時候,往往都會措手不及。
救命誰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這個錢?
就算花得起,會不會最後人財兩空,自己還要負債?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如果能負擔得起,誰都有要求醫生馬上做手術的底氣,而不會糾結於計算錢與生命哪個價值更高。
沒進醫院的你,根本不知道錢有多不經花。
如今的我們,萬事順遂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還過得去。但意外一旦來臨,大多都招架不住。
我不敢想,萬一哪天我倒下了,年邁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侶如何支撐整個家庭?
說實話,我們很難避免一輩子不遇到這些事情,也無法避免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衝擊。但是有兩樣東西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第一,是面對苦難的態度。
第二,是未雨綢繆的準備。
至於如何準備?我思來想去,發現其實也沒太多的辦法,就兩條路:
1、在利用好槓桿的同時,還要不斷增加收入、控制開支,掌握儘可能多的存款,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
2、對於結餘比較少、收入增幅比較慢的讀者,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險配置齊全,用盡可能少的錢,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本文不推薦任何保險產品)
關注我的老粉絲都知道,一直以來我都在建議大家一定要把保險配置齊全,那是因為,這些年我在醫院裡見證了太多這樣的悲劇,而這些悲劇很多時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險就能解決的事情。
藉此機會,想再給大家做點簡單的保險科普,都是很實用的知識,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已經參加了城鎮醫保或者新農合,因而可能會覺得已經後方無憂,那你就錯了。



利兄日誌粉絲專屬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