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是窮病,逆行是卷命

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01
8月3號去看了《逆行人生》的點映。
電影講述了高志壘(徐崢 飾)和家人在面對生活變故時的轉變。
內卷、裁員、投資暴雷、房貸危機……
一股股現實感撲面而來。
這不就是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最常面對的壓力麼?
觀影過程中真的很有共鳴。
回家後我還專門去豆瓣搜了下,發現有類似觀影體驗的人還真不少。
還有一條評論我覺得寫得特好:
是啊,我們已經那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過得不好,那問題一定出在別的地方。
一部電影能夠引出這個問題,其實就已奠定了它的現實主義基調
沒錯,《逆行人生》把目光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讓我們看到這個時代下普通人的困境和痛點。
這也讓我想起《我不是藥神》裡那個經典的“窮病”之問。
同樣是定位於現實主義題材,同樣是聚焦於普通人,你能在他的電影裡看到普通人的自強不息,也能看到普通人的掙扎和不易。

很慶幸,在爽劇滿天飛的大環境下,還有人願意拍攝這樣一部走心的現實主義電影。
徐崢不愧是徐崢,還是《藥神》裡的那個徐崢!
02
接下來說說電影的主角高志壘。
在我看來,高志壘是典型的“茶渣”。

什麼是“茶渣”?
這就不得不提吳伯凡老師提出的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概念:泡茶型公司
所謂的“泡茶型公司”,就是把員工像茶葉一樣,扔到這個公司裡,然後把你的精華都泡走,等到你像茶渣一樣的時候再把你扔掉。
最典型的就是程式設計師。
年輕的時候敲程式碼加班加點,或許收入也看起來也挺光鮮,但如果你在35歲之後還沒能成為技術骨幹,或者不能及時轉到管理崗位,那處境就很危險了。
有資歷,但卻沒有核心競爭力,一邊拿著比新人更高的工資,一邊又要兼顧家庭,在老闆眼裡,這群人的價效比非常低。
究竟把這一批人往哪擱?
對於公司來說,把已經被榨乾的“茶渣”倒掉,同時引入朝氣蓬勃的新茶,顯然是更經濟的選擇。
所以那些網際網路大廠,經常會一邊裁員,又一邊招聘。
說好聽點,這叫“人力資源最佳化”,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倒掉茶渣,然後抓點新茶進來繼續壓榨。
作為公司開發組的一名程式設計師,高志壘長期熬夜,為公司的專案加班加點。
多年以後,他終於熬成了開發組的一名組長,但也熬出了糖尿病,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有越來越多的家庭事務需要處理。
高志壘漸漸熬不過年輕人了,這樣的他也越來越能體諒打工人的不易,於是他拒絕了無限制地給組裡加工作量,甚至還主動攬下了組員犯下的過錯,寧願自己加班,來幫下屬“擦屁股”。
劇情到了這裡,其實是刻畫了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團隊小領導形象。
然而,公司對此的回應就是——裁員

而接替他的那個年輕人,恰恰就是組裡最能加班,最能卷的“孫奮鬥”。
一切以利益為導向,殘酷到不近人情,這就是典型的“泡茶型公司”。
只是,新茶早晚也會有被壓榨乾淨的那一天。
所以,只要遊戲規則不被打破,“孫奮鬥”從被提拔的那一天開始,其結局就已註定。
電影在安排後面這個橋段的時候,引入了一些喜劇色彩,甚至會讓一些觀眾不由發出“你也有這麼一天”的感嘆。
但孫奮鬥也不過就是個打工人啊。
喜劇外殼包裹著的,實則是壓在打工人肩頭的悲劇。

03
高志壘被裁時,還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公司在裁員時,竟然可以冠冕堂皇地說出,這是基於人力資源考評演算法做出的決定,要高志壘“尊重演算法”。
你看,把“演算法”兩個字往前一推,任何殘酷的決定都能顯得理所當然。
而更諷刺的是,這個人力資源演算法,就是當年高志壘一手設計的。
電影中的這個細節讓我想到了演算法對人的異化和壓榨
我認為這也是導演在電影裡非常想表達的一個點。
因為在後續的劇情中(高志壘成為一名騎手之後),演算法的不合理反反覆覆地出現過。
超時扣錢可以不顧任何理由(哪怕是消費者單方面的責任)、不定時出現地微笑驗證(哪怕騎手當時身體不適)……影片中的種種細節,無一不在諷刺演算法的冷漠和對人的壓榨。
這就不得不提起當年引起熱議的那個話題——被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
在接受《人物》雜誌的採訪中,一名曾做過三年美團站長的受訪者透露過這樣一組資料:
“2016年到2019年間,他(受訪者金壯壯)曾三次收到美團平臺加速的通知:2016年,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又縮短了7分鐘,定格在38分鐘——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但在送餐時間縮短的同時,騎手的壓力和交通事故發生率卻在陡然上升。
“您有新的訂單了”
“您的訂單即將超時”
“你要超時啦”
“完蛋啦”
“您的訂單已被使用者取消”
哪怕只是一名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聽到系統一聲聲的催促,都能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那麼,真正的騎手在面對系統催促時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所有人的速度都在加快,而與之相伴的另一個後果,就是你必須付出比過去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和過去一樣的收穫。
就像老摳在電影裡抱怨的,“以前跑12個小時掙到的錢,現在必須要跑14個小時了。”
這就是演算法的可怕之處。
對於演算法而言,騎手只是“工具”。
如果有工具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任務,演算法就會要求所有的工具都向最高效的那個看齊。
至於是不是逆行,有沒有違章,會不會因此增加人生風險,演算法並不關心。
只是,人真的可以被當成工具嗎?
這樣的話,人還是人嗎?
不諷刺嗎?!
在我看來,這真的太諷刺了!
演算法本身沒有價值觀,但演算法的制定者和開發者,必須要有生而為人的底線,要有基本的是非判斷。
希望這部電影的上映能夠讓演算法問題再一次被公眾看到,被監管部門重視,督促那些躲在演算法背後的網際網路大廠,肩負起基本的社會責任來。

04
為什麼說《逆行人生》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電影?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因外,電影還有一個非常打動我的點,那就是:
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是沒有主角的光環。
高志壘一家,經歷了千辛萬苦,跨越了艱難阻隔,但最終,一家人的生活真的獲得了改善嗎?
很遺憾,哪怕是拼上性命付出的努力,結果卻依然讓人唏噓。
真正實現改善的,其實只是高志壘一家人的心態。
殘酷嗎?
殘酷。
但也真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與人言者並無二三。”
這才是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所以,當看到電影最後那個不那麼完美的結局時,我反倒是有被撫慰到了。
就好像導演在透過這部電影告訴我:
“我知道你的不易,但這不是你的問題,你已經很努力了。”
越長大越明白,個人的努力是有侷限性的。
就像那位長者說的:“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憧憬過,努力過,掙扎過,也奮鬥過,然後,無論好或者不好,我們都不得不去直面努力後的那個結果。
這才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寫照啊。
真正的普通人是沒有主角光環的,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但是,這不妨礙每一個努力過的、認真生活過的普通人,也值得被尊重啊。
就好像老摳、大黑、朱站長……電影中的這些外賣員(站長),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難處,各自有各自的性格弱點,但他們無一不是為了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
看電影,看眾生,看自己。
在《逆行人生》中,我彷彿看到了時代洪流下的的芸芸眾生。
它看到了普通人的努力,也尊重普通人的努力。
然後,它把這份尊重放上了大螢幕,讓千千萬萬如我,如你這般的普通人,也能在電影裡看到自己。
“普通人的努力或許不起眼,但我知道,你的努力值得被尊重;
大家都值得被尊重,值得更好的生活,而我知道你值得。”
突然就有了一種被人理解的撫慰感
這是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
這樣的作品,在我看來真的有著十足的誠意。
05
最後,再說一點電影帶給我的反思。
關於高志壘一家的處境,其實他們自己並非沒有責任。
作為在大廠打拼了十餘年的程式設計師,高志壘一家按理來說應該有一些積累了。
然而,這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父母年邁、老婆全職、每個月要還高額的房貸,而僅有的那些積蓄還在過去的投資中都暴了雷……
這個家庭幾乎是沒有一點點抗風險能力。
然而,正在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打算讓女兒上國際學校……
說實話,我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家庭陷入這樣的處境的。
過去不是未來的延長線。
有些人看上去春風得意,但那可能只是正巧佔到了時代的紅利。
這個人如果腦子清醒,那他應該趁著紅利還在的時候多做一些積累,為未來紅利消退的那一天做好準備。
但有太多人,把背靠時代紅利得來的蛋糕,歸咎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其實高志壘就是這樣的人,在被裁員的那天早上,高志壘和一家人共進早餐時,還志得意滿地說,“我們公司只有一個技術骨幹,那就是我”)
他們總覺得下個月的收入會和這個月一樣,甚至明年還想再上一個臺階;
所以他們敢於揹負大額的房貸,反正靠目前的工資還貸沒什麼壓力;
他們總想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殊不知在大行情不好的年代,你不理財,財就不會離你(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一些有錢的日本人其實是透過持有大量現金的方式來實現資產保值的)
他們甚至還想著,那誰誰誰家的孩子都在讀國際學校,那我們家崽肯定也得上啊……
對現狀認識不清,對未來而缺乏敬畏,會讓人做出一系列提升家庭債務風險的操作。
而這些高風險的操作,才是導致中產家庭快速跌落的直接原因。
這也是我這些年一直在規避的。
這些年我一直不敢上什麼槓桿。
哪怕是買房,我也付掉了9成的首付款(如果一套房子需要用很低的首付比例才買的起,那我會覺得它不適合),併為家庭預留了足夠的流動資金。
我也從來沒考慮過讓孩子上國際學校。
我覺得公立就挺好,價效比很高。
說到底,如果你家裡沒礦,也並非出身於達官顯貴,那本質上就是個普通人。
在時代的洪流面前,普通人能改變的其實非常有限。
所以,成功了不要太驕傲,失敗了也不要太苛責,這些可能都是一時的,是時代推著我們到達的一個臨時的歇腳點。
如果說,當下我們有什麼能做的,在我看來,那就是對命運心懷一份敬畏,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準備。
說了那麼多,但道理總歸是理性的、抽象的。
去看一看這部電影,相信你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籤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