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兒子,和他少走50年彎路的愛好

(艾文臨摹的毛腿漁鴞)

我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事情不太對的?
要從那本書開始說起,一個月前網友介紹了一本貓頭鷹的書,名叫《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拿到書後,艾文說,這書不對啊,裡面講的是毛腿漁鴞,封面畫的怎麼是領角鴞?
不過書本身顯然很對他胃口,在去大馬的飛機上,他看了一半。回來的飛機上,兩段航程,他把書看完了,說太好看了。
之後他開始頻繁地給我們洗腦,冬天去北海道看毛腿漁鴞是個好主意。北海道的毛腿漁鴞只剩一百多隻了,可以說非常罕見。
說著,他在網上查到了一家專門提供毛腿漁鴞塘拍的民宿。這些有鳥塘的民宿,一般是鎖定一組每年都來繁殖的漁鴞夫婦,在不打擾它們的情況下,建一個可供觀察和拍攝的鳥棚。艾文給我看了民宿的一段影片。
果然,一群人架著相機坐在玻璃房裡,外面一隻漁鴞剛飛進來,一片按快門的聲音此起彼伏。讓我震驚的不是那隻鳥,雖然毛腿漁鴞很稀有,可對我來說,它跟別的大鳥沒什麼兩樣,而且顏色也不是太鮮亮。我感觸更深的是,這一屋子拍鳥的老爺爺,看起來比60多的我爸年紀還大。
甚至有點難以想象,11歲的兒子到時候怎麼在裡面找個位置。
怪不得總有人說艾文少走五十年彎路。
自從他迷上打鳥開始,朋友或者網友,經常發一些鳥友的照片給我。只要哪裡有大批長槍短炮,他們就會發張照片給我。我仔細一看,裡面必定是退休大爺居多。一方面,他們有充裕的資金上長槍短炮,據說很多裝備價值不菲。另一方面,大爺才有足夠的耐心,花幾小時等一隻可能的鳥飛過來。
不,像我爸這種大爺,還沒有這樣的耐心。
但是我兒子有,他這個愛好跟我原來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我原來以為這是一種讓徒步變得更有趣的活動,所以大力支援。一心幻想著一副美好的場景,森林小道上,我跟兒子兩人一起說說笑笑走著,忽然,一隻漂亮的小鳥飛過,兒子舉起相機,咔嚓咔嚓,然後分享給我看,這是一隻粉頭果鳩,雄的,所以長得很漂亮。我點頭稱道,我們繼續向前走去。多年後回憶起來,那是一段多好的親子歲月。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觀鳥人和徒步人壓根水火不容勢不兩立,更像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完全沒啥關係。
就拿最近幾次去植物園說起。某個週六早上,一個在新加坡的朋友說,植物園好多打鳥的。我把這張照片分享給艾文看,他立刻蠢蠢欲動,說這麼多人,肯定有大貨。在家整理了一番裝備,揹著包出去了。
我在家忙完,想到他既沒有帶傘也沒有帶水,揹著包去植物園找他。到植物園走了半圈,沒找到人。正常人這時候必然會發個訊息,打個電話。我嘗試發訊息沒聯絡上後,打了兩三個電話,艾文終於接了。接起來我剛說了一句喂,他答四個字:“有鳥,掛了。”
然後真的掛了。
就跟在植物園搞秘密情報工作一樣。
之後我尋尋覓覓,專門盯著那些扛相機的中老年男士。在一個小花園裡,他們聚在一塊,裡面沒有艾文的影子。我往前走了一段,不甘心,心想這麼二三十個人的大隊伍,怎麼可能沒有他。就像女人買衣服,店裡冷冷清清,你壓根不想進。但要是這家店滿滿都是人,你下意識想進去看看有什麼好貨。
又找了一圈,果然,大爺裡有他。這些觀鳥愛好者穿得差不多,都是各種不起眼的顏色或者迷彩服,講究把自我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生怕驚擾飛鳥。但他們聚在一起,又是一個完全不能忽略的龐大隊伍。
艾文正蹲在地上,拍著一隻路邊樹叢裡的壽帶鳥。旁邊好幾個人也蹲著,我嘗試往那棵樹裡看了看,什麼都沒看到。這時候你最好別弄出任何動靜,不然鳥跑了,所有人都會投來無比憤怒的眼神。
這些觀鳥者的眼睛,無疑都是開過光的。緊接著他們一群人趕往下一個樹叢,每個人仰著頭看著某個樹枝。如果你沒找到鳥,旁邊一定會有個老大哥,耐心指點你,看到遠處樹枝下面那一條陰影了嗎?對,往下面再下去兩個手指的距離,是不是有個鳥的頭?看,它在轉呢。
告訴你吧,這種時候我總覺得自己跟瞎了一樣,什麼?哪兒?沒看到啊。
我每次看到鳥,都是在艾文的照相機裡,他炫耀式地開啟,裡面竟然真有一隻鳥,而且很漂亮。每當這時候,我才會覺得,挺好,相機沒白買。
不過仰脖子看了幾分鐘後,我忍不住覺得厭煩,就像那些跟著女人去逛街的男人,只想找個沙發坐下。艾文依然興致勃勃,拿著相機不停想找個更好的角度,他這天非常高興,說是收穫很多,拍到了好幾種不常見的鳥。
我一個人在植物園散步一圈,看了水獺,王蓮,一群參加婚禮的伴娘,才拿著一罐冰果汁去找他。
收穫多的日子,說到要回家,很容易達成一致。他也著急回去導照片,整理整理照片,如同獵人清點自己的獵物收成一般。
第二天艾文又揹著相機去了一次,我心想閒著也是閒著,再去散步一圈。沒想到這次園裡鳥極少,一群人仰得脖子都酸了,那鳥愣是不肯轉過臉來。
這回我也一樣,自顧自在植物園散步。等到下午六點,太陽落山,看看時間差不多提醒要不要回家。艾文像沒釣到魚的大哥,戀戀不捨,一會提議去湖邊看看,一會又提議要不再轉一圈。
直到天真的黑了,他說:今晚拿著手電去公園轉轉?沒準有貓頭鷹呢。
打鳥有癮,作為一名東亞家長,當然會打心底覺得,要不你迷戀點能做出點成績的東西?打鳥這行裡,有著裝備動輒上十萬的大爺,而且因為這個群體太龐大,導致各種鳥的照片也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比起大神之作來,艾文果然是小學生級別的。
不過人有愛好,確實不一樣。
每天艾文放學,臉上都帶著一股青春期少年常見的不耐煩面孔,憋著十二萬分的不痛快。唯獨他從外面打鳥回來,開啟門的瞬間,整張臉容光煥發,兩隻眼睛閃著光,迫不及待要跟我們分享:今天來了一隻很罕見的北鷹鴞,從北方飛過來的候鳥,運氣太好了,被我拍到啦!
確實是只相當可愛的鳥,長得這麼萌,還是鴞中猛禽。
看到鳥的瞬間,覺得這個世界好像又有趣了那麼一點。

那天從植物園回來的路上,我跟艾文聊起少走50年這個梗。他笑眯眯看著我說:你要不要加入,你可以少走20年彎路。
不不不,謝了,這條路你一個人走就可以,我只負責欣賞和支援。我可不想著支著脖子花兩個小時,在樹下或者瞭望臺上,找一隻鳥。
人類的朋友,你說對嗎?
(本文圖源小紅書:艾文的自然筆記)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