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愛的中年夫妻,已經不離婚了

 來源:十點讀書會 作者 | 鼠桃桃
知乎話題#中年夫妻的婚姻狀態是什麼樣的#下,一條高贊評論寫道:
“結婚20年,早晨起床安靜地吃完飯各自上班,一天沒有電話微信,中午飯各自在單位解決。回家吃完晚飯,一個沙發,一個床,手機比親媽還親,無交流。”
中年婚姻,日子平淡,有柴米油鹽,有房貸輔導班學費、物業水電費。至於愛情?那可能是專屬年輕人的奢侈品。
當伴侶變成“隊友”,中年人的婚姻,成了房間裡沉默的大象。這種“合夥人式婚姻”正是看透了種種利益權衡下的選擇:
情感也許已經停擺,但資產還有待保全,表面的繁榮也仍要繼續維持。
電視劇《平凡之路》中,全職主婦姜璐發現丈夫跟女同事出軌後,憤怒地尋求律師幫助。當律師來跟她討論離婚方案時,她卻斬釘截鐵地說:“我不離婚。”
這不是慫,而是人間清醒。
她想得很明白:房子是男方婚前個人財產、全職為家庭付出能拿到的賠償並不高;沒有固定經濟來源,導致會拿不到孩子撫養權,如果離婚,她將一無所有。
日劇《最完美的離婚》裡說:“雖然結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離婚卻包含著人生的全部。”
對於揹負著房貸、車貸、補習班費的中年人而言,每天的日常都可以被換算成具體數字。
這些數字冰冷簡潔,卻很有說服力。當心裡冒出一絲離婚的念頭,只要默默拿起計算器,認真算一遍單親養娃的成本,從學費伙食費,到保姆費交通費物業費,還有其他額外支出,想離婚的心立刻就消停了一半。
婚姻是捆綁的經濟共同體,而離婚則是一場資產重組。對很多人來說,愛情可能會過期,房貸卻實打實地要支付利息。
離婚不僅要拆分感情,還要拆清共同賬戶裡的每一分錢。“離一次婚,扒三層皮”成了許多中年人的血淚共識。
當“液態社會”來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發鬆散如浮雲,婚姻成了關係中相對穩定的錨點,幫助彼此抵禦風險。
當伴侶把掙的錢帶回家,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感受到一點確定性,何嘗不是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一些人不離婚是顧及經濟上的好處,另一些人卻更圖生活上的便利。
有的人因為一紙結婚證,就獲得了終身免費的保姆,像電影《出走的決心》男主所想:認定自己是更明事理的一家之主,不做家務,幾十年都要老婆圍著自己轉,並覺得理所應當。
在這種場景下,丈夫等於直接擁有了育兒師+免費管家+老年護工,愛情在他們眼中不值一提,被伺候的便利絕不放棄,因此當然不會考慮離婚。
從風花雪月到柴米油鹽,中年人的婚姻不求有多大收益,只求不重大虧損。在需要徹底破產清算之前,這個婚,也不是非離不可。
人到中年,荷爾蒙驅使下的激情褪去,日子細水長流,最終剩下的是責任和陪伴。
互為“隊友”,大事上一方負責賺錢養家,一方負責養老育兒;小事裡你修水電倒垃圾,我管作業和家長群接龍,各司其職,倒也算相安無事。
曾經因為相愛走入婚姻,可愛情會像鳳梨罐頭一樣過期,真心未必矢志不渝。除了經濟利益,平淡溫暖的親情、彼此相伴的友情,都是愛情消亡後的副產品。
把伴侶當作生活搭子,是需要日常時在身邊的照應,是大事可協商的夥伴,總比孤零零地一個人強。婚姻可能不僅是愛情的墳墓,或許還能讓友誼之樹常青。
而更多的父母,是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在婚姻中委曲求全,一忍再忍。電影《婚姻故事》中,一場撕心裂肺的離婚拉扯大戰,還是以兩人共同撫養孩子收場。
血脈親情是最重要的紐帶,為了孩子,父母經常能犧牲到驚人的程度。“等孩子高考完再離婚”彷彿是刻在中華民族DNA裡的道德法則,多少感情早已不再的夫妻,也能維持表面的和諧,一步步忍到了孩子讀小學、中考、上大學。
但孩子不是婚姻的人質,他們是非常敏感的。父母氣場有輕微的變化,都瞞不過孩子的眼睛,更別說激烈的爭吵和情緒宣洩了。
沒有愛的婚姻,為了對孩子的責任或許尚可維繫;但如果已對彼此充滿怨恨,卻歸咎於“都是為了孩子不離婚”,那才是真正在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不再談愛,但還能合夥養娃”,或許是最悲壯卻最務實的中年宣言。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除了對孩子負責,也要對年邁的父母盡責。離婚難免傷筋動骨,讓父母還為這一地雞毛操心,總歸於心不忍。
面子裡子都要兼顧,有的婚姻雖然沒有愛情,但它卻可以保住親情。
中年人的社交,基本是圍著家庭和工作轉。如果從一段婚姻中抽離,起初那種落差感帶來的孤獨,在寂寞時會把人吞噬。
雖然孤獨是每個人要自己面對和解決的課題,但不是每個人都做好了擁抱單身的勇氣。因此也有些人,寧願在婚姻中躺平和麻木,也不會因為新鮮感和愛情消失,就選擇擁抱單身。
社會的規訓與外界眼光,也是一種隱秘的壓力。已婚身份自有其慣性,打破慣性離婚,可能帶來流言蜚語。想到被指指點點的尷尬,又會想縮回婚姻的殼裡,好歹算是風言風語前的一處避風港。
更現實的考量,是沒有比現任更好的人出現。
二婚市場上,多的是在婚姻中沉浮過的人。但也正因為經歷了不順遂的婚姻,大家開始變得更加謹慎和挑挑撿撿。經濟狀況、身體健康、是否帶娃,方方面面都要仔細做好背景調查。
一番對比下來,發現原配還算是知根知底的,再婚水太深,一不小心還可能人財兩空。
看老年人相親節目,經常會被他們的直白震驚。
帶孫子是扣分項,三高基本直接出局。大媽們希望熱烈勇敢追求愛情,大爺們卻只想找個既是廚師又是護工的保姆,能開出的代價是並不富餘的退休金。
在面臨風險巨大、收益不明的再婚賭局時,手握原配這張底牌,或許已屬幸運。
再看眼前人,雖然不再有愛情,但能讓自己相對待在舒適區,也應該要被珍惜。
當“隊友”成為比“愛人”更剛需的存在,或許是部分中年婚姻的困局。但沒有愛不一定要指向離婚,畢竟愛情是如此的罕見珍貴。
中年婚姻,一動不如一靜。
韓劇《好搭檔》有句臺詞,或許可以成為最好的註解:“人生沒有正確答案,我們要做的不是選出正確答案,而是讓選擇成為正確答案。”
*作者:鼠桃桃。本文首發於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轉載請聯絡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