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為什麼總是跟跌不跟漲?

週一全球股市暴跌,日本股市尤為一馬當先,直接跌停熔斷。結果才過了一天,您猜怎麼著?日股又向上漲停熔斷,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漲幅。
但是我們大A,該跳水的時候是一次不拉,外圍跌的時候沒有一次是他不跌的,但是反過來外圍漲的時候,他卻從來不跟。日股和美股都大幅反彈了,咱們大A呢?大漲0.09%!就是要搞你心態,彷彿利空就是實打實的利空,利好卻永遠當作空氣一樣視若無睹。
咱們大A跟跌不跟漲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咱們搞明白美股、日股為什麼反彈?主要有2個原因:
1、 美國7月ISM非製造業PMI公佈51.4,超過預期的51。表明美國的經濟衰退似乎來得沒那麼快,甚至還超出了預期,那麼之前的衰退交易是不是要打個問號?
2、 日本央行注意到了股市的異動,第二天就立即開會呵護市場,並且表示服軟。表示說上次意外加息市場不喜歡,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那既然市場不喜歡,我也不當犟種,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我下次不做就好了。貨幣政策有可能重新放鴿,重回寬鬆。
你看看人家央行,行動多麼的迅速,力度多麼的有誠意,這邊股市一跌那邊立即就認錯,認錯了還真改,這是真把股市當回事啊。而且最重要的是,渾身上下哪都能硬,絕不會只有嘴硬。
過去日子好的時候,豆漿喝一碗砸一碗,連著砸了三個飯碗。圍觀群眾覺得似有不妥,還大聲呵斥,誰不支援砸碗誰就不是好厚米。結果時過境遷,兜裡沒錢了,又默默地把摔過的碗一個個再撿起來,把地上的碎片拼一拼湊活著用。但是嘴上卻不鬆口,還依然堅稱我們撿碗的行動絕不代表過去的政策有變化,希望大家不要誤讀、錯讀。
所以這兩件事情一齣,就讓前面過於集中的衰退交易出現了短暫的退燒。大家開始考慮:
1、 美國經濟衰退會不會是虛驚一場?美國經濟萬一後面依然保持韌性呢?
2、 日本央行重新放鴿以後,也許貨幣政策重回寬鬆,股市之前的下跌就屬於錯殺,資本市場還要重新漲回來修正這一錯誤。
但是呢,僅憑一個月的資料,尚且不能過早的下結論美國經濟就不會衰退。因為衰退具有非線性加速的特徵,且資料不是一去不回,而是有反覆的。
也就是說危機有可能是越來越加速的,到某一時刻突然就快速惡化。而且美國經濟尚且處在衰退初期階段,之前確實保持了相當的韌性,出現反覆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市場會根據接下來公佈的資料,資料有好轉就會向上反覆,資料變差就再次恐慌四起。但是整個大趨勢仍然還是朝著衰退方向走,隨著資料一步一步被消化,市場對於壞訊息的敏感程度也會隨之降低。
好,那麼外圍漲跌的原因已經搞清楚了,為什麼國內大A總是跟跌不跟漲呢?
原因其實已經很清楚,因為A股的漲跌,其主要原因本來已經跟國外關係不大,咱們大A的首要問題是國內經濟的基本面,而不是外在原因。
房地產決定投資、居民負債決定消費、只有出口取決於外需。前兩個沒有起色,光靠外需想讓經濟變好無疑有很大的難度。
貨幣政策這一塊也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看看現在的國債價格,看看存款增速,看看銀行間利率就知道金融體系內現在是不缺錢的。金融體系其實不缺錢,再搞降準降息又能有多大用呢?同理,海外央行貨幣政策寬鬆,對國內貨幣政策的邊際利好也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日本央行重新寬鬆,對於本就溼潤的金融體系來說,利好效果並不大。
但是反過來說,對於一隻不堪重負的駱駝來說,任何一根稻草所帶來的壓力都會被放大。
海外經濟不好,會導致外需不振進而影響到出口,海外央行如果緊縮,導致的外資外流也會影響經濟。這些利空因素反而是我們目前的不能承受之重。
也就是說,海外利好,對我們而言頂多算是維持現狀;海外利空,對我們來說那就有點不妙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大A市場交易的重點是經濟基本面的問題,這一個房間裡的大象不出現決定性變化,你給大A什麼利好都是相對次要的。
這是大A跟跌不跟漲的本質原因。因為外在因素從來不是大A的決定性因素。
看著美股這波AI浪潮,出現了一批收益於AI的大公司,似乎每一家都有很多有關新質生產力的故事可講,因而這些股票的估值也被買貴了。
太貴了就要擠泡沫,這幾周美股的暴跌相當程度上也是在擠出這些AI公司的虛高估值,並不代表說AI的故事就講完了,或者對AI的生產力作用就全盤否定。
當年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也不妨礙網際網路接下來繼續發展幾十年,真的成為了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可惜反觀A股這邊,對AI始終還是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對面的冷暖涼熱似乎於己無關。
沒股可炒有時候也是一種很尬感的境遇,這說明我們的資本市場在外圍觀望地有點久了。既然如此…
這股啊,不炒也罷!

我是財經圈少講點真話的鵝少,這期內容用心寫了很多幹貨,能不能給鵝少點個免費的“贊”,支援一下少說點真話的鵝少!謝謝各位朋友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