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
長期以來,過度沉迷於手機螢幕被普遍認為對身心健康有害。然而,一項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可能令人意外的觀點:對於5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體而言,適度地使用智慧手機或許與延緩認知能力的下降存在關聯,這甚至可能意味著,一定的螢幕使用時間反而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疾病的風險,而認知功能衰退正是這些疾病的典型特徵。
那麼,這種過去被認為會對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額外螢幕時間,究竟是如何幫助老年人保持大腦敏銳度的呢?
這項涉及超過4萬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大型研究發現,那些經常使用智慧手機的老年人,其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明顯慢於較少使用手機的同齡人。這一結果尤其引人注目,因為在此之前,智慧手機的使用常常被與專家提出的“數字痴呆症”(Digital Dementia)概念聯絡起來。
“數字痴呆症”指的是持續依賴數字技術可能導致智力衰退的現象。然而,根據這項最新的研究,科學家並未找到確鑿的證據來支援這一理論。相反,研究結果表明,持續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數字技術應用,例如瞭解如何使用各種應用程式、瀏覽不同型別的內容以及與他人進行線上互動等技能,能夠幫助老年人維持其認知功能。
在那些容易受到認知能力下降影響的領域,例如辨別方向或記住待辦事項等方面,數字技術同樣可以提供有力的輔助。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和日曆提醒功能,通常能夠幫助那些即使存在一定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繼續高效地獨立生活。
然而,研究人員也強調,老年人使用智慧手機的方式對於研究結果至關重要。僅僅是漫無目的地滑動螢幕可能並不足以產生積極效果;只有當老年人積極地利用智慧手機來刺激思維、進行學習並與他人保持聯絡時,他們才更有可能表現出認知功能得以保留的跡象。
這項研究揭示了探索數字技術在幫助老年人保持大腦敏銳度方面的巨大潛力。研究人員解釋說,儘管這些發現前景廣闊,但我們對數字技術與大腦之間複雜聯絡的理解仍處於起步階段。他們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確定數字技術使用的增加是否真的能夠持續地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或者說,研究結果是否反映了本身認知功能較好的老年人更傾向於使用更多技術這一事實。
但無論未來的研究結果如何,這項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使用數字技術並不一定對老年人的健康有害。事實上,它可能比許多人意識到的更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