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在山西最窮的地方,看到中國經濟的另一面

這次去山西旅行,我的第一站是運城。
原因有兩個。
首先,寧波有直飛運城的航班,而且價格非常便宜,我臨時買票,也只要480元,比飛省會太原,便宜了三分之一,相當於最便宜動車票的一半價格。
其次,運城的知名度非常低,也是山西省最窮的地方,我就是對這一類冷門的地方感興趣。每次訪問這樣的地方,總有意外的收穫。
===============
在飛機上,坐我身邊的是一個帶小孩的女子,孩子才8個月大,她今年才23歲,來自運城下面的一個縣城。她的丈夫在寧波做專案,她帶小孩去團聚,這次回來,提前一個月買機票,才三百多,非常划算。
我看到她的中指上紋了一個“大衛星”,非常吃驚,心想,難道山西的小縣城也存在猶太教徒?而看她的談吐,又不太像。
我就試探性問她:你手指上是什麼圖案?
她說:本來紋了一個三角形,後來又加了一個倒三角。
我追問:有什麼具體含義嗎?
她搖搖頭說:不清楚,紋身師說這圖案代表幸運。
我問:哪裡紋的?
她說:芮城。
這樣看來,應該是紋身師的無心之作。我原本想對她說,在這個敏感時期,在身上紋猶太教的標誌,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我欲言又止,顧左右而言他。
她似乎看出一些端倪,就對我說,這也是小時候不懂事,隨便紋的,本來就想把這個紋身擦掉。
芮城,可能大多數人聞所未聞,這是山西省運城市下面的一個縣,截至2022年末,芮城縣常住人口為33萬,人均GDP為3.8萬元。與此同時,全國人均GDP為8.9萬元,寧波人均GDP為17萬元。從賬面上看,芮城的人均GDP,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43%,遠遠落後於寧波。
她對我說,相同一個人,如果在縣城工資是兩三千,到了運城,就有三四千,到了西安、太原,就有四五千,而到了寧波,則有六七千。(此處必有宣告:這是她的個人體驗,而不是嚴格的統計資料。)
她母親那一代人,人均有幾畝地,可以種三十年,到她這一代,地也不分了。現在農業規模化,個體農戶幾乎都要虧本,根本沒辦法生存。所以,當地年輕人喜歡到南方找出路。
他的丈夫,是經過熟人介紹,在網上聊天建立了感情,然後閃婚,婚後不到一年,她就生了一個小孩。在同學中,她是第一個生小孩的。
她的丈夫是個聰明人,懂得見縫插針找出路,本來在吉利的晉中工廠上班,工資大約四五千。後來,利用業餘時間自學程式設計,在廣州找到了工作,經過幾年摸索,掌握了熟練的技術,經常被公司外派做專案。
最近外派到餘姚,每個月稅後到手工資有1.5萬,他開始從事管理崗位,帶隊搞專案,隨著經驗的積累,以後的收入會越來越高。
而她沒工作,在家帶小孩,跟著公公婆婆過,經常鬧小矛盾,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少,彷彿與世隔絕。
兩夫妻每年只能相處一個月。長此以往,雙方的共同語言,勢必越來越少,隔閡越來越嚴重。她丈夫又是聰明人,如果混不好,就不能養活她和孩子,如果混得好,就是年輕有為,面對的誘惑也多。
這就是目前運城地區年輕人的現狀,沒能力的,就在本地混日子,但凡有能力的都往南方跑。
運城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處在晉陝豫三省交界處,距離太原、西安、鄭州三大城市都很近,佔據了中原的黃金地段。自古以來,都是華夏文明的精華地區。
運城也是山西最南、最熱、海拔最低、平川最多的城市。
在歷史上,運城的人口長期排名山西第一,2016年底,常住人口為530萬人,省會太原為434萬人。而在2021年底,運城的常住人口為470萬人,全省第二,省會太原為530萬人。短短6年,運城人口流失了11%,而且這些人口都是青壯年,也算是觸目驚心了。
在很多外省人的眼裡,山西簡直就是煤炭的代名詞,沒錯,山西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煤礦,但很不走運,運城的煤炭產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運城也有很牛掰的一面,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地級市。運城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其中“國保”數量為102處。
舉例來說。
永樂宮‌:地址在芮城縣城北3公里龍泉村,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三門峽水利工程,1959年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至新址復原儲存。
‌‌解州關帝廟‌:地址在鹽湖區解州鎮五一路145號,創建於隋代,可能是所有關帝廟的“祖庭”。
運城鹽湖: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中國人都知道中東的死海,運城的死海,卻鮮為人知。
運城的旅遊資源,從專業角度看,價值很高,但從市場角度看,知名度偏低,遊客數量偏少,缺乏像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那樣的拳頭產品,“國寶第一市”的變現能力比較弱。
以我為例,這次來山西,重點就放在平遙、太原、大同,雖然已經到了運城,但也就去了鹽湖,其他名勝古蹟,不是不想去,而是山西的古建太多,我還有更好的選擇。對我來說,運城的古蹟,缺乏一個必去的理由。
運城的農業稟賦非常好,平原區面積8621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0%,約佔山西全省平川面積的四分之一。
運城農業的優勢在於水果,蘋果、桃子、葡萄、棗……應有盡有。但沒有形成品牌,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例如煙臺蘋果在全國各地超市裡可以賣比較貴,運城的蘋果也不差,但就賣不了那個價。煙臺葡萄能做成張裕葡萄酒賣個好價錢,運城葡萄卻只能一塊錢一斤賣給水果批發商。
總而言之,運城是一個農業大市,沒有山西特有的煤炭資源,旅遊業發展水平也比較滯後。
山西省的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排名第十三。而運城的人均GDP排名全省倒數第一。如果說,運城是山西最窮的地方,也算是實至名歸。
在飛機落地之前,我對運城幾乎沒什麼期待,不奢望驚喜,沒有驚嚇就好了。但飛機落地之後,運城還是讓我刮目相看。
雖然是山西“最窮”的地級市,但飛機場依然氣派,遠比某些國家的首都機場更先進。運城機場的規模不大不小,步行線路短,距離市區也比較近,各方面都比較方便,確實是進入山西的一個好選擇。
從機場到市區,道路寬闊,兩邊綠化非常好。市區內主幹道,動輒8車道,當地人開車非常瀟灑,幾乎沒有堵車的痛苦。主城區的加油站面積也很大,加油幾乎不排隊,很方便,這讓浙江人非常羨慕。
在主城區,我發現,居然有三條非機動車道,這樣的規格在江浙滬很少見。市區馬路,最多有6條綠化帶。印象中,山西城市那灰濛濛、黑乎乎的形象,被徹底顛覆。我在山西這幾天,幾乎每天都藍天白雲,心曠神怡。
而主幹道附近的巷弄,就比較狹窄,民居間隔很小,但路面依然乾淨整潔。大路與小巷之間,缺乏過度,有強烈的反差感,這讓我想起遠在天邊的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
運城和塔什干,雖然遠隔千里,卻有相似的氣質。
1966年,塔什干大地震,整個城市幾乎瞬間被抹平,震後,蘇聯以舉國之力重建塔什干,不到十年,成為蘇聯第四大城市。塔什干與運城,風格神似,開闊的馬路,茂密的行道樹,大路兩側狹窄的巷弄,城內的赫魯曉夫樓,都有一種濃濃的蘇維埃氣質。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漢字,我甚至誤以為自己回到了塔什干。
當然,最大的不同就是經濟,雖然運城經濟在中國不算好,但人均GDP依然是烏茲別克的2倍。
在運城,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騎上共享電動車,在不知名的小巷間轉悠,周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這種強烈的陌生感,是我最喜歡的體驗。
相比塔什干,運城巷弄裡的民宅,就顯得更加大氣。當地人重視門臉,大門緊鎖,高大豪華,院牆高聳,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感。山西人的這種文化,從古代晉商的大宅,一直傳承到今天。雖然經濟不發達,但民宅蓋得還不錯,民間的富裕程度,也許是被低估的。所以說,住在陋巷深處的人,生活質量未必就不好。
像運城這樣的地方,賬面經濟指標雖然不那麼炫目,但是,城市建設的基礎非常好。當年的塔什干,遠比運城發達,號稱超級大國的第四大城市,而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的條件顯然遠不如現在的運城,正所謂,寧當鳳尾不做雞頭。
如今的烏茲別克,是一個雙重陸鎖國,交通閉塞,基礎設施依然在吃蘇聯的老本。而中國人口多,腹地大,經濟體量也大,運城的人才有更廣闊的舞臺。年輕人出走,並非完全是壞事,他們在先進地區學習了經驗和技術,積累了資金,也能帶動家鄉的發展。
比如說,我這次住的酒店,一個標間才150元,設施與服務都超過寧波300元的檔次。
一問才知道,老闆以前在上海一家連鎖酒店當經理。學習了管理經驗後,就回運城自己開酒店,老闆說,運城的房租只有上海的一個零頭,各方面成本都比較低,又能照顧家人,回到運城,感覺生活質量比上海更高了。
另外,雖然運城的旅遊業不如平遙、太原、大同,但運城也有自己的特色,機場有價格優勢,吸引了很多團隊觀光客,又託“黑神話”的福,運城雖然沒有潑天的富貴,也算是沾了不少光。言談間,老闆對未來的生意,充滿信心。
寫在最後
歷史就是這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古代,運城是非常發達的地方,這既是底蘊,也是負擔。改開後,相比發達地區,運城的發展,顯得比較滯後,但基礎非常好,環境質量脫胎換骨。
我還是那句話,中國經濟的底線已經非常高,換句話說,我們的GDP是嚴重低估的。作為山西最窮的市,名義上人均GDP只有6千多美元,但基礎設施遠超很多人均一萬美元的國家,比如墨西哥(1.15萬美元)、哥斯大黎加(1.34萬美元)、巴拿馬(1.74萬美元),運城的交通、電力、網路、都是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一點,也是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最大的不同。
如今,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正外溢到欠發達地區。只要國家保持團結穩定,各地的發展也就會逐漸平衡。運城的發展,也會水漲船高。
簡言之,大國廕庇的優勢,是我們欠發達地區最好的保障,也是其他發展中小國最缺乏的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