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鐵四大堵王,哪個城市最堵?

文字:眾山小校稿:澄澈 / 編輯:澄澈
【本文作者系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志願者
陳立揚:交通基礎設施綜合開發專案經理,交通文化研究者
小y:大資料與城市研究從業者,關注可持續交通
高笙:道路工程師,城市觀察者
404:業餘通勤師
居夢穎:交通規劃師,專注城市與交通】
城市是我國經濟與城鎮化發展的縮影,而地鐵就像城市的脈搏,映射出活力與能級。每天早晚高峰,我們擠進車廂,被人潮裹挾,直至某處落客大站才得以稍稍喘息。
擁堵的場景一次次重演,卻鮮有人關注地鐵擁堵背後的故事。本期,我們將聚焦四大一線城市,一起探索地鐵擁堵的秘密
北京:地鐵擁堵的頂級巔峰賽
清晨7點,在擁擠至極的宋家莊站,1500人爭先恐後地擠上同一輛車。這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也是北漂族的共同記憶。
你若是在繁華的CBD區域工作,那麼可能要面臨真正的挑戰。在“地獄模式”的國貿站,工作日每天都有十幾萬人進出,加上換乘客流,日均總客流量高達24萬
還想親身體驗傳說中的“沙丁魚罐頭”般的擁擠?不妨早高峰搭乘4號線,尤其是在最高斷面客流量達到5.35萬人的菜市口至宣武門區間,足以讓你深刻感受到“人體三明治”的滋味。
在北京地鐵的高峰時段,運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卻依然難以滿足巨大的客流量需求。4號線、10號線高峰時段每小時執行30對列車,但擁擠度仍然高達120%。
這意味著,實際上超過車廂設計能力五分之一的乘客在車廂內掙扎。特別是在採用“6B編組”(即每列車6節B型車廂)的線路上,這種現象尤為明顯。這種超負荷的運營狀態,不僅考驗著地鐵系統的承載能力,也對乘客的出行帶來挑戰。
上班出行之難,城市規劃的影響無法迴避。北京地鐵擁堵深受城市“攤大餅”式擴張模式困擾,大量打工人住在四環外,每天早晚去市中心上班,形成了巨大的潮汐客流
作為連通全城的環線,10號線是承載北京透過型客流的絕對主力,其換乘站數量為全網之最,這也使得它成為北京“棋盤式”交通佈局中換乘壓力最大的線路之一。
10號線環線
以及貫穿南北的4號線
都是北京地鐵網路的骨幹線路
(圖:北京地鐵)▼
4號線則與北京市西側交通走廊相吻合,貫穿了從南部天宮院到北部中關村的居住、商業和核心辦公區。特別是在與大興線實現貫通運營後,4號線的客流壓力進一步增加,成為北京地鐵網路中客流強度最大的線路之一。
面對地鐵和道路交通持續的擁堵挑戰,北京市政府採用了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新增線路
例如,17號線將在2025全線貫通,它的開通預計將有效緩解10號線的壓力。17號線從北京東部貫穿南北,承載部分東部區域的核心通勤需求,也會緩解4、5號線的壓力。
新增南北快線17號線
可以有效分流10號線東段客流
(北京地鐵17號線示意 圖:北京地鐵)▼
17號線的8A編組一次能運3500人
比10號線的6B多了幾乎一倍
(北京地鐵17號線列車 圖:wiki)▼
上海:外環打工人與獨苗地鐵線
在上海,如果採訪打工人哪條地鐵線早高峰最堵,可能會聽到11號線、2號線好多答案,但如果有人說出“9號線”,其他人或許會停下吐槽,並投來憐憫的目光—9號線在2022年以5.68萬人次/小時的斷面客流排在上海top1,全國top2
上海地鐵最擠的並不是市中心
而是連通郊區“睡城”的區段
另一種擁擠則是8號線小車抗大客流的歷史眼淚。8號線的小車型總被吐槽是玩具車和設計敗筆
其實C型車也不算小得離譜
奈何8號線客流量過於兇猛
(8號線沈杜公路站折返線 圖:wiki)▼
南端沈杜公路、蘆恆路等站點常年限流,部分割槽段在上海地鐵早高峰榜單常年亮起擁擠紅燈
8號線串聯閔行、浦東、黃浦、靜安、虹口、楊浦六區
並途經多個大型居住和商業辦公中心
高峰期日客流量超86.6萬人次
(上海地鐵8號線 圖:wiki)▼
擁堵段的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外環打工人通勤需求高且集中、單線地鐵運力有限
從需求來看,上海的外環通勤故事有一種典型模板:外環外的高密度住區+中外環的就業聚集地在一條地鐵線上相隔數站,形成了職住分離格局。前者在上海並不罕見:五大新城新房片區和老住區、拆遷安置的大型居住區等。在8、9號線沿線就有浦江、泗涇、曹路等大居、新房片區,它們以居住功能為主,崗位不多。
同時,從這些地方往市中心坐5站左右外,就有漕河涇、張江、前灘等企業集中的園區。那裡的打工人大多選擇住在上述“價格便宜,半小時到工作地”的外環外小區,形成了集中、相似的通勤需求。
曹路、泗涇、浦江等大型居住區是典型的睡城
途經的8、9號線表示壓力山大
(底圖:《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35》)▼
從供應來看,8、9號線在這些區段的困境是獨木難支的運力。分流線路少,松江往市區全靠9號線,浦江往世博也靠8號線;可替代交通方式少,站點到工作地,打車、公交大機率比地鐵更慢更貴,地鐵是通勤首選;車輛容量小,8號線使用上海各線路中最小的C型車,單班次可容納客流少。
相比於市中心縱橫交錯的地鐵網
郊區往往只能靠僅有的一兩條線撐著
早晚潮汐客流木得分流,爆表是必然的
(上海地鐵網路區域性 底圖:wiki)▼
相關部門對地鐵擁堵採取了多種措施,主要在提升供應、分流需求,如探索公交線路最佳化、定製公交線路等方案,為高需求區段提供多元交通方式,分擔地鐵線路的客流壓力。
同時,9號線、8號線已嘗試縮短行車間隔、改變大小交路等措施,未來嘉閔線、12號線西延伸段建成,9號線松江打工人的通勤故事或許會有新的篇章
新線建設或能開啟新局面
比如熱火朝天建設中的嘉閔線
(嘉閔線示意 圖: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廣州地鐵3號線:打工牛馬的班外競技場
廣州話題度最高、也最為全國人民耳聞的就是3號線了。沒錯,就是那條戲稱為“地獄3號線”、“死亡3號線”的線路了,有如此稱謂的地鐵線,全國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看看3號線日均客流量就知道了,180.16萬人次!這可真是全國地鐵線路客流的天花板了,客流強度也非常扛打。在巔峰的2019年,3號線日均客流量達到218.94萬人次,比2023年日均客流還要多21.5%!那些“無處安放的手”、被擠掉的鞋等等狀況很好理解了。
3號線,遙遙領先▼
由於城市規劃、行政區劃、線路功能定位的變化等原因,3號線線站位方案也經歷多次調整,逐步演變為現今的Y型線路
在別的城市,Y型線路通常為主線的共線段貫穿城市主城區,而分叉的兩支位於城市外圍地區,以服務客流相對較小的區域,如上海地鐵10號線。
廣州地鐵3號線是一條獨特的Y型線路
分叉點就是廣州地鐵客流量第一的體育西站
(底圖:wiki)▼
廣州地鐵3號線有別於常規Y型線,分叉站點體育西站位於城市核心區域,主線天河客運站終止於中心城區共線段+北延段完整的貫通城市南北
線路串起了廣州最大的商業辦公區域、廣州塔與長隆景區、廣州東站與白雲機場,以及白雲、番禺、石牌村等大型居住區,並能與13條線路換乘,相當於通勤線路疊加旅遊、商務等多種功能
一路串聯了通勤、商務、旅遊等多種功能
“全能”的3號線,實在是太難了▼
由此也造成了3號線運營組織的困境,既要保證主線的車次密度,又要北延段多發車來承接大客流。誰能想到,當初3號線規劃採用的6B制式,如今卻“承受了不能承受之痛”。
在3號線全線貫通運營後的11年間,廣州新中軸線南北向完全依靠3號線苦苦支撐。直到2021年開通的18號線打破僵局,但目前這條快線對3號線的分流作用十分有限。
18號線更像是一條“南沙快線”
對主要處在主城區的3號線來說
分流作用有限▼
廣州市也計劃在未來將目前3號線主線的體育西-天河客運站區間併入10號線,而海傍-機場北段則成為獨立的3號線,藉此機會以充分發揮3號線運能。
此外,規劃中的26號線也令人期待,沿珠江新城西側南北向貫穿,在中心城區範圍內與3號線大致平行,預計能夠緩解3號線擁擠問題。
深圳:關內關外的通關挑戰
每個工作日的早高峰,在深圳地鐵1號線坪洲、固戍等車站,你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地下通道里,進站的人群排起長長的“S”形隊伍,一直延伸到地面的扶梯口。正常3分鐘就能走完的站臺,往往需要排隊15-20分鐘才能上車。
繁榮的經濟,開放的落戶政策
讓深圳坐擁1779萬常住人口
每年有1.6億人次途經深港口岸
(深圳北站客流 圖:壹圖網)▼
1號線寶體站到寶安中心站,早高峰單向1小時運輸客流近5萬人次,成為深圳運量最大的線路區間;5號線以平均每日超120萬人次的客運量,當仁不讓的成為深圳客流量最大的線路。
11號線崗廈北站至福田站早高峰車廂最大擁擠度超過100%,深圳地鐵不得不將“商務車廂”也平價開放給上班通勤的人群。即便這樣,等待三四趟列車才能擠上車也是常態。
擠不上,真的擠不上
(崗廈北站日常 圖:bilibili)▼
深圳地鐵的擁堵,本質上反映了快速城市化程序中的結構性矛盾
由於相關歷史原因,深圳市曾被劃分為關內的“經濟特區”與關外區域,儘管2010年已破除相關劃分規定,但關內關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
城市的就業中心高度集中在原關內的"羅湖-福田-南山"發展主軸上,而60%以上的就業人口居住在關外,導致深圳通勤呈現早高峰“入關”為主、晚高峰“出關”為主的明顯潮汐特徵
“跨關”的地鐵1號線、3號線、4號線、11號線、14號線等線路也同樣如此,客流量均比較大,且僅早、晚高峰兩小時的客流就佔全天客流的三成以上。其中深圳第一條地鐵線路1號線更是串聯起羅湖-福田-南山-寶安的核心商業辦公與居住區域。
每天關內關外間的潮汐客流
主要靠橫穿二線關的眾多地鐵線撐著
(深圳地鐵線網及二線關 底圖:wiki)▼
面對這種結構性問題,深圳地鐵除了逐步完善線網、增加線路供給之外,還採取了一系列“組合拳”,運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比如1號線升級訊號系統,增加列車投入,並壓縮最小行車間隔,緩解了機場東至坪洲區段的出行壓力;對重點站點進行改造,包括新增扶梯、候車區擴建等。
此外,深圳也在探索更多創新方案,比如持續最佳化公交線路,提升地鐵站換乘接駁公交服務品質,研究早高峰前到達的乘客給予票價優惠等。
北上廣深的地鐵擁堵只是縮影,其他開通地鐵的大城市其實也面臨著類似難題。
未來,城市發展可能會趨於穩定甚至下滑,怎麼用更高效省錢的方式配置交通資源,涉及到城市佈局、線路運營等方方面面。期待未來的地鐵,能帶我們真正暢達幸福
上下滑動檢視參考資料:
上海地鐵metro官網、公眾號
上海交通委員會指揮中心《2024年第三季度軌道交通客流報告》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城市軌道交通2023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
《廣州地鐵二0二三年度年報》
《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
《快速移民城市的就業空間特徵及影響因素——以深圳市為例.2020,52(5):106-117》(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廣州地鐵二0一九年度年報》
往期推薦
年度 |中國地鐵10強城市,又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