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我國是一個吃貨大國,但是各地吃貨卻各有特色。
作為重慶吃貨,最大的特色就是離不開火鍋。
我們出門旅遊或者是出差,回到重慶第一件事就是必須補上一頓火鍋。
火鍋,對於外地人而言,可能是天冷之後的食物,但是重慶人卻不一樣。
火鍋是我們一年四季都必吃的食物。
哪怕是40度的高溫夏季,重慶滿大街的火鍋館一樣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夏天,有很大部分吃火鍋的重慶人喜歡的還不是在空調房,而是在戶外壩壩兒上。
在重慶火鍋門口經常圍著一群群打著“光胴胴”的好漢,個個吃得揮汗如雨,那才叫一個豪爽。
在重慶除了天熱吃、天冷吃、中午吃、晚上吃、宵夜吃,還有離別吃、團聚吃、生日吃、聚餐吃。
總之就是找盡理由吃火鍋。
記得我才參加工作的時候,人年輕精力也好,經常和朋友吃“持久戰”火鍋。
最長記錄是從晚上6點一直吃到第二天早上上班,吃到後面油碟都凍結成一塊塊固體的油脂,依然不管不顧一邊喝酒一邊從鍋裡撈菜。
以前重慶很多火鍋館經常搞啤酒免費喝活動。
那時收入不高,就喜歡擼火鍋店羊毛,點一些便宜的下酒燙菜配火鍋就開幹。
啤酒瓶喝得滿地都是,喝得火鍋店夥計與老闆人人側目。
後來再去老闆就安排最靠近廁所最小的桌子就餐(哪怕空位很多,桌子坐不下)。
反正就是讓你知難而退,最後逼得我們擼羊毛的行為成了流竄作案。
當然,重慶人性格耿直豪爽,我們在火鍋店吃飯更多的還是與老闆喝酒喝成朋友。
老闆因為明天要做生意,所以不可能守著我們到天亮,一般後半夜老闆就走了。
走之前豪爽一擺手,需要什麼菜自己去後廚弄,免費!走的時候記得把火關了就行。
因為與很多火鍋店老闆混熟了,所以慢慢就瞭解一些火鍋店生意興隆的秘密。
在重慶,五步一個小麵館子,十步一家火鍋店,火鍋店遍佈在山城的每一個角落。
隨便走進一家味道都不會太差,但能開上幾十年的都各有各的“獨門秘籍”。
外地人可能覺得重慶的火鍋都大同小異,但本地人可以出吃細微差別。
哪怕一點點不同,都能品出遠近親疏。
在川渝火鍋分為清油火鍋和牛油火鍋兩大門派,正宗的“重慶火鍋”必須是牛油火鍋。
牛油鍋底經典的做法是以牛油為基底,加入辣椒、豆瓣、豆豉、姜、蔥、等幾十種香料熬製而成。

除了這些常用的,還有一些火鍋館炒料加入的“獨門配方”。
這些“獨門配方”用料之刁鑽冷門令人歎為觀止。
有在火鍋底料中額外新增醪糟的,對,就是過年煮湯圓用的醪糟。
這玩意也被重慶加入到火鍋配料中,醪糟的甜味可以中和火鍋底料中的辣味和鹹味,使各種調料的味道更加融合。
同時還能增鮮去腥,有一種叫荔枝味的火鍋就是加重了醪糟而調出來的。
也有在火鍋底料中額外新增老蔭茶的。
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就流行於街頭的一種廉價的茶水。
記得小時候,夏天街頭都有擺這個老蔭茶賣的一分錢一杯,是夏天逛街解渴神器。
後來這玩意也被重慶人新增到火鍋配料中,此茶具有清熱敗火的功效,能減少口腔和胃部刺激,吃起來清爽不上火。
還有就是在火鍋底料額外新增天府可樂的。
這也是上個世紀80年代重慶自產的可樂,也是那個年代兒童的最愛。
我記得是90年代,我們幾個朋友常去的一家生意很火的“鐵匠火鍋”。
我們與老闆混熟了,就問老闆有啥絕招,老闆一直是笑而不語。
有一次我們把老闆多灌了幾杯酒再次追問老闆絕招,老闆一時興起,用一個大勺子從後廚一個桶裡舀了一大瓢黑漆漆液體讓我們品嚐。
我們砸著嘴喝了一點,覺得是一種中藥味的很甜很熟悉的飲料。
老闆然後告訴我們,這就是天府可樂,他的每一桌火鍋配料裡就要加一大瓢可樂。
這就是他的獨門配方。
甚至還有新增那個啥(這裡不方便說,老重人都清楚)殼的!
當然,這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在重慶,過去在火鍋底料中新增這殼是個公開的秘密。
80年代,它還只是一味中藥,大家在中藥鋪花10元就能買到一斤。
據說火鍋中配料加入這玩意能讓食客上癮,很多火鍋店都在爭相使用。
90年代後期,這個殼從藥材變成了管制品,消失在了餐飲界。
後來,但凡哪家的火鍋好吃得讓人念念不忘,就要懷疑是否放了這玩意兒。
說完了底料,我們再說說重慶人吃火鍋的油碟。
重慶最傳統的油碟很簡單,菜油或者芝麻油加上蒜蓉,再抖一點鹽和味精。
如果點了腰片、郡花這類“重口味”,老闆會配上一份幹油碟:
辣椒麵+花椒麵+黃豆麵+鹽+味精,但是這不是全部,重慶的吃貨們還有更絕的——
直接舀一勺火鍋原湯倒進幹油碟裡拌著吃!或者絕上加絕——
火鍋原湯直接泡飯吃!
這時候,隔壁桌吃鴛鴦鍋的食客,都會投來無比欽佩的眼光,心裡默默尊稱一句“火鍋英雄”!
但是現在的火鍋店讓油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般就是滿滿一排調料琳琅滿目,包括香油、醋、味精、蔥花、香菜、蠔油、花生碎、芝麻醬、香辣醬、海鮮醬。
對於重慶火鍋資深吃貨而言是不會用這些複雜的調料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重慶火鍋湯底已經足夠豐富,不需要過多的調料。
過多的蘸料只會掩蓋火鍋本身的味道,得不償失。
重慶火鍋最大的魅力還是對食材的包容性。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裡長的,只要能吃就是萬物皆可燙。
但是因為重慶火鍋起源於碼頭,所以代表性的食材還是動物內臟,比如毛肚與鴨腸。
但是我這個人口味比較獨特,吃了幾十年火鍋,偏偏就一直對毛肚鴨腸不感冒。
我更喜歡的火鍋食材是嫩肉片、嫩牛肉、鱔魚、滑肉、香菇、香菜丸子、鴨血這些。
主打一個軟嫩多汁,好吃不膩。
當然,作為重慶火鍋的資深吃貨,我對火鍋新食材還是很願意嘗試的。
在火鍋裡煮過東北的餃子、雲南的米線、廣東的香腸、南充的皮蛋、長壽的米粉,以及重慶的掛麵和現在比較流行的滷菜。
在火鍋裡煮麵條也是重慶火鍋的一大發明。
有一次吃得七七八八之後,有人喊著上主食,結果卻要來一把掛麵,直接下到火鍋中。
起起伏伏煮了幾分鐘後,將麵條撈起來泡著火鍋湯水就吃,一口吃下去味道好極了。
當時有一個外地朋友按捺不住好奇心,也學著我們吃了一碗火鍋面。
結果第二天見面時氣色灰暗萎靡不振,問原因,是拉了整整一晚的肚子。
最近幾年隨著短影片的興起,我又增加了一個特殊的癖好,這個癖好就是看火鍋炒料。
幾大塊牛油下鍋,熬化,然後加入姜、洋蔥炒幹撈起,再下辣椒、花椒翻炒,再下入豆瓣醬翻炒,最後就是八角、桂皮、香葉等各種香料下鍋翻炒。
整個過程看得我津津有味食指大動。
但是這類短影片看過了,卻慢慢又有點遺憾。
重慶火鍋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如果只看影片,就只能看到的“色”,聞不到“香”品不到“味”,終究是一種遺憾。
有了遺憾就會想辦法。
幾經輾轉,透過朋友的關係,總算是找到一家火鍋調料的工廠,讓我可以去現場觀摩。
透過短影片看火鍋炒料與在現場觀摩又不一樣。
只見七八口大鍋一字排開,牛油下鍋立馬就能聽到化油的滋滋聲音,空氣中立刻就瀰漫著牛油的香氣。

這家工廠主要是給B端商家供貨,於是迫不及待找到一個配套供貨的火鍋店大快朵頤。
總體評價,火鍋的味道厚重而純粹,辣而不燥、麻得剛剛好、油而不膩,好吃停不下來。
酒足飯飽之餘,就與工廠老闆聊天,問他成長史。
企業創始人舒總做火鍋調料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了,有自己成熟的團隊。
現在主打產品“重慶巴滋味老火鍋”已經認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但是過去一直專注於做B端市場,在重慶供貨的品牌店超過上千家。
他的主要客戶是朝天門火鍋、大河宴、盒馬鮮生、同慶樓等。
而且,他們還把產品賣到了東南亞、北美、歐洲等海外市場。
舒總向我介紹說,其實做B端市場對品質要求比C端更嚴苛,特別是配料是絕對不能含糊。
原因很簡單,B端市場面對的不僅是火鍋專家,同時還有投資人。
假如火鍋底料在口味、衛生等方面有閃失,那麼對於他們而言面臨的問題可能就是血本無歸。
同時也向我描述他的配料來源:
比如牛油:源自品質上乘,享有“國內五大名牛之一”美譽的魯西黃牛;
比如花椒:源自“紅色油重、粒大飽滿、香味濃郁”、麻味素含量在50mg/g以上的武都大紅袍;

比如番茄:源自全球三大核心產區之一的新疆;

還有辣椒:內黃縣獨特的沙質地培育出具有油質量、顏色紅、香味濃、辣度高的“內黃新一代”;

香料:使用數十種上好純天然香辛料,原產地直採;
豆瓣醬:郫縣豆瓣,地方特產,色澤紅亮,醬香濃厚,是火鍋底料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說起來有點怪,聽著舒總講述自己的配料如數家珍,反而讓我食慾越來越強,連續加了幾次菜,就是一直停不下筷子。
看著我的吃相,舒總卻拍著胸脯保證,儘管吃,我的火鍋吃了不上火,不燒心,第二天不會口乾口苦拉肚子。
聽到他大包大攬的保證,我就有點意外。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腸胃適應性也不一樣,憑什麼對自己的底料這麼有信心?
然後舒總就給我解釋,我做火鍋十幾年,但凡吃了火鍋身體不適,除了腸胃個體差異原因外,絕大多數都是食材問題,特別是底料。
只要火鍋辣度在你承受範圍內,吃火鍋與正常吃飯沒什麼區別。
你正常吃飯之後出現上火燒心拉肚子——難道不是食材的問題而是你的身體有問題?
這個邏輯聽起來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然後舒總又說,我們的配料不但採購的都是優質原材料,而且採購回來之後還要經過多次篩選。
第一次是用機器篩選,然後再是人工篩選(因為雜質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原因),確保每一顆原材料都達到品控標準。

說實話,我的身體自己最清楚。
在外面吃火鍋經常就會第二天身體就有不適反應,或者就是肚子裡感覺像憋著一團火很不舒服,或者就是拉肚子。
過去一直以為這是吃火鍋的必然代價,現在看到舒總這麼有信心,我就跟他打賭:
假如明天我的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反應,我就把產品推薦給我的粉絲。
結果很神奇,雖然那頓飯我吃得格外多,次日果然身體沒有任何不適,該吃吃該喝喝,這就很難得了。
然後我再次向舒總請教,為什麼過去我吃火鍋經常會出現身體不適反應?
舒總就告訴我,現在的火鍋行業其實也卷,很多老火鍋雖然號稱手工炒料,其實反而沒有工廠材料品質穩定,特別是配料選材不可能如同工業化選材那麼嚴苛。
另外就是現在火鍋店為了應付激烈的競爭,動不動就是99元6葷四素還包括鍋底油碟。
在這樣的價格戰下,用腳指頭都能想象他底料用的是什麼材質。
這樣的底料你吃了拉肚子正常,不拉肚子反而不正常。
好吧,聽了舒總的解釋,現在我就更傾向於買好的底料在家裡吃火鍋。
下面就是我兌現承諾,給德康味業推兩款巴滋味非遺重慶老火鍋底料產品。
這兩款C端產品現在已經成了貓哥我家的必備品,多次體驗下來品質很不錯。
第一款是旗艦禮盒套裝版。
這款產品大概6斤重,由2包500g火鍋底料、2包500g牛油以及8包乾拌料組成。
1包火鍋底料配1包提純後的牛油共同下鍋(適合5人-6人煮食),帶來的更厚重的口感體驗。
另外8包香辣幹拌料可以作為油碟的輔助,拌點腰片、鴨腸更美味,據舒總介紹,很多朋友在品嚐這個幹拌料後讚不絕口。
同時這款產品包裝大氣而且上檔次,是逢年過節作為送禮的不二選擇,我已經準備採購一批送給朋友了。
第二款是禮盒裝。
這款產品大概2斤重,由2包400g火鍋底料組成,1包火鍋底料兌1500G左右水共同煮食,適合4-5個人的家庭小聚會。
這款產品價效比非常高,現在我已經在家裡囤了3-5盒備用。
同時,底料除了製作火鍋以外,還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應用其他美食領域,比如煮魚、燒肉等調味。
最後,希望大家多多支援這款產品上市,以下是購買連結,歡迎大家根據自己需要選擇產品下單。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