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生活十年,我總結了兩點生活感受:成都的飯館吃不完,成都的博物館也逛不完。
搜尋有關成都博物館的攻略,滿滿當當的博物館資訊、風格迥異的文物展廳、映入眼簾的一切,無不向外界傳遞一種資訊:成都的多功能和寬容性豐富到你無法想象。
古蜀文化有博物館、自然科學有博物館、川菜有川菜博物館、甚至火鍋鍋底也有博物館。
我可沒亂說話,但凡你去過龍森園,就知道龍森園不僅是個老饕匯聚地,同時還肩負著弘揚成都火鍋鍋底文化的重任。
每一個踏入龍森園的人,在還沒吃到毛肚鵝腸之前,都會被龍森園的裝潢重構一遍對火鍋的認知——原來鍋底是可以有十八味的;
原來火鍋器具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文明發達的商周時期;

在龍森園吃火鍋,除了忙著燙毛肚,還要忙著沉浸式上一堂火鍋文化公開課。
友友們,尖中午吃龍森園哈。

每一個成都人
都有一個吃龍森園的理由
成都人為什麼離不開龍森園?因為選擇他,永遠不會出錯。
十八種鍋底適配各種人群,舒適優美的用餐體驗,招待來賓毫無壓力,他就像你微信列表裡一個忠誠樸實的朋友,容納你百般的顧慮。

2013年,18歲的@cc來成都讀大學,路過琴臺路,看著古色古香的火鍋店和人頭攢動的食客,內心和錢包一樣羞澀,她以為走進龍森園的那天會很遠。

沒想到才過幾年,她就在敬客廳熟練地給外地客戶點上一桌恰到好處的菜品和鍋底——
“招待來自各地的客戶,只有龍森園豐富的鍋底選擇能讓大家滿意。”
招牌紅油鍋、不辣的藥材和西紅柿湯,還有冬季供應的羊肉鍋,配料同樣多元化,在感受麻辣的追逐和刺激時,也有一份淡雅的清湯鍋底讓人感到安心。

為什麼喜歡吃龍森園?今年36歲的@兔子被問到這個問題,不假思索回答:“在這約會聚會搞宴請,感覺就沒有談不成的事情,大廳寬敞桌位間隔大,說點悄悄話不會被聽到。”

從升職後第一次請領導吃飯,到結婚前邀請朋友聚餐,龍森園大大小小的堂子和包間,
@兔子瞭如指掌,她強調:不僅是因為環境好,服務好,重點是龍森園鍋底口味豐富,沒有選鍋焦慮,菜品質量上乘,請客拿得出手。
極品黃喉、極品毛肚、嫩牛肉等均值得一試,還有店家自制的藤椒香麻調味油,以及不同辣度的辣椒粉,將蘸碟味道做到極致。

令@兔子放心的不僅是口味,還有龍森園的服務體驗,龍森園會設獨立包廂,服務員亦會為客人灼煮食物、介紹醬料,“我還是很希望在招待親戚朋友的時候,有人及時在場幫我分擔招待壓力。”
在英國留學的@小之每次回國,第一件事就是給龍森園打去訂餐電話,當那鍋滷牛油火鍋的辛辣味兒襲擊鼻腔,眼淚和鼻涕一起流,

@小之笑著說:“眼淚和鼻涕不是因為想家哈,就是在英國活得快沒意思了,回家了首先要靠火鍋重啟人生。”
這年頭,在成都大大小小火鍋店忙著製造出人意料的甜點或者是噱頭十足的菜品時,龍森園依然能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姿態,迎接所有年齡層次不同且口味需求不同的食客。

他就像成都火鍋屆裡的老大哥,絕不刻意迎合市場,有著自己的深耕方式和創新方向。
如果要充分體驗龍森園的餐飲文化,除了滿牆的大眾點評認定和米其林認證獎狀,這條短片請你一定要過目——
“這個世界的規矩,到底是用來守的,還是用來破的?”

8月6日,由著名主持人、導演劉儀偉監製的龍森園火鍋大片《規矩》正式上線。該片一播出,便因其獨特的話題角度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而劉儀偉首度攜其愛女共同出演本片,也成為眾多觀眾津津樂道的看點。

這支5分多鐘的短片,劉儀偉父女透過在龍森園的三段“交鋒”與反轉,以火鍋為道具,演繹出兩代人各自堅守的“規矩”,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守”和“立”的故事。
溫馨提示:
觀看完短片
繼續滑動下文
開啟今天的雲用餐

滷牛油鍋底&老湯鍋底
誰能拒絕這兩鍋黃金搭檔?
上了龍森園的餐桌,首先被兩鍋鍋底硬控,右邊是質樸的老湯鍋,左邊是長紅的滷牛油鍋,來探店的路上我還在提醒自己要剋制食慾,但眼前的琳琅滿目直接讓我大為震撼。

滷牛油鍋
當這盆色澤紅亮的滷牛油鍋底盛放在任何人的眼前,TA絕對會悄悄咽三遍口水。

一流火鍋吃鍋底,二流火鍋吃蘸料。
龍森園標誌性的滷牛油鍋底,撲面而來醇厚氣息給鼻腔一記重拳。

上等的顏色,驚豔的香味,光是聞鍋底就能說出它的熬製方式,酣暢淋漓的口感,加上滷香味後變得複雜,層次梯度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它們融合在一起越吃越香。
就像店員推薦的,吃滷牛油鍋底不需要在蘸料上花多少心思,香油加蒜泥足夠撐起每道菜。
吃過百款牛油鍋,唯獨這個味道最特別,滷香完全是錦上添花,從頭吃到尾,不發苦不反甜,想把鍋底打包回去當做麵條的底料。

鍋底好不好,一吃毛肚都知道。

毛肚色澤鮮嫩,有點淡粉色,渾身都在訴說它有多新鮮,鮮脆口感悅動口腔,衝擊力綿延不絕還能感受到顆粒感。

鵝腸肥且長度適中,又寬又厚實。

燙好的鵝腸蜷縮成卷,沾滿滷牛油鍋底,接著來油碟翻騰幾下、降降溫直接送進嘴巴,在舌尖翻騰時能體會到它的豐盈與健碩,這裡的一根鵝腸抵得上別家的兩根。
千層肚下鍋,半桌人都在尖叫。

絕!肚絲掛滿料汁一口送進嘴裡,層層疊疊登場表演,紅油潤亮香辣脆爽,一口吃完剛好,在嘴裡綿延輾轉,剛吃完一口,手又不自覺拈起一筷子毛肚送去鍋裡燙。
老湯鍋底
老湯鍋底,看起來好像沒有紅鍋來勁,當服務員給我們盛上一碗時,我們才知道這鍋湯絲毫不輸牛油鍋底。

吃老湯鍋底,最怕的就是喝到滿嘴的味精,但這鍋湯就像翹腳牛肉的湯底。

煮開後濃烈的香料氣味撲鼻而來,伴隨著芹菜香,就像來到蔬菜園,單喝已經很驚豔,燙青菜毛肚牛肉更好吃。

再煮點面,應該會是蘭州拉麵的味道。不像別家火鍋只有番茄鍋,這個鍋會成為我唯一喜歡的清湯鍋。
毛肚、牛舌輪番下鍋,從滷牛油轉戰老湯,口腔就像進行了強有力的有氧運動後來一場酣暢的沐浴,胃口和心情都非常過癮。

當別家的小吃越做越花哨時,龍森園還在將經典小吃做到極致。
冰粉,簡單純粹氣泡少,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來影響冰粉本身的口感。甜而不膩,清香甘甜,吃出了經典懷舊感。

20多個小餈粑,好咽易吞不佔肚子,紅糖豆粉管夠,黑芝麻粉粉夠多,餈粑口感就像我們童年在路邊車車那裡買的,紅糖豆粉資格,蘸到最後還剩了很多,送上成都餈粑功勳章。


龍森園華商新店
給予所有客人全新體驗
當《規矩》短片一上線,我們會發現,這次的龍森園形象和印象中古樸大氣的琴臺路店風格截然不同,其實本次拍攝全程在龍森園火鍋華商新店進行。

有點意外,眾人皆知餐飲業擴張的速度,在餐飲業趨之若鶩追逐擴張的今天,28年來,生意始終火爆卻又始終穩紮穩打的龍森園還是首度開業新店。
由片名《規矩》可以體會到,這,也是龍森園獨到的經營“規矩”。

片中呈現出的華商新店風格與大氣古樸的琴臺路老店風格完全不同,華商店更為寬敞明快,呈現出濃厚的新中式清新審美意趣。

在裝飾和傢俱的材料方面,融合了金屬、皮藝、布藝、實木、蜀繡、石材、燈光等綜合材料應用,讓傢俱成為了空間裡審美、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關鍵器物。
米白色就餐座位與藝術感極強的吊頂互相映襯,就餐更為放鬆和有意境。

裝修雅緻悠閒,讓人不舒爽都難,餐桌均以白色為基調,更加突出了菜品的新鮮和豐富,極其適合宴請、約會等場合。


成都美食千千萬,火鍋佔一半。
在食客嘴巴愈發刁鑽的2024年,我們不缺噱頭十足的火鍋,不缺服務周到裝潢靚麗的火鍋,當我們在談龍森園的時候,我們不止是在談論舌尖那一場麻辣的歡愉,也是在探討一個成都火鍋超級符號的誕生和發展。
如果你想要讀懂成都的火鍋文化,直接走進龍森園,充分感受一番味覺和歷史的融會貫通。

對了,記得點這對黃金搭檔——滷牛油&老湯鍋哦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聊聊
最愛吃哪種鍋底?

/本文作者 大遙/
對社會有福的人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一如既往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