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線恢復速度或將成為未來一線城市機場發展比拼關鍵
文|《財經》實習生 潘楨甄
編輯 | 王靜儀
2024年,北上廣深機場格局大洗牌。
得益於國際航線快速恢復,上海浦東機場客流量較2023年上漲20%,以7679萬的旅客吞吐量,首次取代廣州白雲機場,摘下國內最繁忙機場的桂冠。
北上廣深前六大機場的吞吐量分為7000萬、6000萬和4000萬三個層級——前兩名是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的纏鬥,2024年吞吐量都在7600萬-7700萬之間;中間兩名是北京首都和深圳寶安的較量,吞吐量分別是6738萬和6148萬;北京大興和上海虹橋分列五、六,吞吐量向5000萬邁進。
視線放到更大的範圍,2024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國內機場為: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北京首都、深圳寶安、成都天府、北京大興、重慶江北、杭州蕭山、上海虹橋和昆明長水。
客流量大了,機場營收也水漲船高。除北京首都機場還在虧損,上海機場前三季度淨利取得12.02億元,白雲機場為6.68億元,深圳機場為3.27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141.87%、143.71%、99.38%。首都機場淨虧損額也在減少。
未來,國際航班恢復進度或將成為一線城市機場比拼的關鍵。

浦東機場何以摘冠?
2024年上海浦東旅客吞吐量7679萬人次,較2023年的5462萬人次上漲20%,取代廣州白雲摘下國內最繁忙機場的桂冠。
過去幾年裡,最繁忙機場的名頭幾易其主,在北上廣之間輪換。
2019年,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破億,位居榜首,浦東機場次之,廣州白雲機場位列第三。
2020年-2023年的疫情期間,由於國際、國內航線恢復程度出現分化,國際航線恢復滯後,首都機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名次明顯下滑,廣州白雲機場連續四年蟬聯全國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位。2023年,廣州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6318萬人次,領先第二名上海浦東近千萬。
進入2024年,得益於國際航線的快速恢復以及上海出入境客流的大幅增長,上海浦東機場吞吐量趕超廣州白雲機場。
但曾經創下超1億人次客流量紀錄的首都機場由於首都、大興兩機場相互分流,再難回到巔峰水平。
2024年,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空港口岸累計出入境航班22.7萬架次,較2023年增長52%,呈現出“航線更多、班次更密”的特徵。不少中遠端航線和“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國家航線重新和上海浦東機場搭上了線。
據介面新聞梳理,夏秋航季,浦東機場新增/恢復希臘雅典、沙特利雅得、馬來西亞檳城、英國曼徹斯特等7條國際客運航線;冬春航季,浦東機場日均計劃執行國際、港澳臺客運航班516架次,通航洲際客運航點35個,洛杉磯、法蘭克福、巴黎、倫敦、羅馬等航點的頻次為每天1班及以上。
航線多了,客流自然漲了。
上海邊檢總站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上海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3600餘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85%。其中,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員3399萬餘人次,佔全國空港口岸總量的29%,連續22年位列全國空港第一。
其中入境旅客的攀升十分矚目。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金雷表示,入境旅遊歷來是上海的優勢和強項,處在領跑位置。
自2023年底至今,中國不斷最佳化免籤政策、提升入境效率、完善移動支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與服務刺激外國旅客赴華旅遊。2024年,攜程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超過1倍,享受過境免籤政策的54國入境遊訂單量同比上漲189%。
伴隨2024年“China Travel”(中國旅遊)熱度不斷升高,來滬旅行的國際遊客大幅增加。
上海邊檢資料顯示,2024年上海邊檢總站共查驗入境外籍人員456萬人次。其中,浦東機場口岸入境外籍人員數量達389萬人次,位居全國空港首位。免簽入境外籍人員數量167萬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

流量回升,營收水漲船高
2024年民航客運市場迎來了顯著的復甦,全行業旅客運輸量超過7.3億人次,創下歷史新高,相比2023年增長18%,相比2019年增長11%。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各大機場客流持續回升。
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00694.HK)披露的資料顯示,2024年首都機場、大興機場旅客吞吐量合計突破1.17億人次,同比增長26.2%,較2019年增長12.9%。
上海機場集團(600009.SH)統計快報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上海浦東、虹橋兩機場旅客吞吐量超1.24億人次,同比增長29%,創下歷史新高。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600004.SH)202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0.89%,創下歷史新高。這是白雲機場繼2019年客流首次突破7000萬後,再次邁入“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級俱樂部”。
深圳機場(000089.SZ)2024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大關,達到6148萬人次,達到2019年的116.15%。

除北京首都機場因大興機場分流原因距離2019年水平仍有距離,其他五座機場旅客2024年年旅客吞吐量相比疫情前的恢復率都在100%以上。
據介面新聞統計,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廣州白雲、深圳寶安的恢復比例分別達到100.84%、105.11%、104.07%、116.15%。北京大興機場由於2019年9月才開航投運,當年僅統計三個多月資料,因此2024年相對2019年恢復比例高達1574%。
客流回歸了,營收自然穩步提升。
《財經》梳理發現,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和深圳機場營收分別為41.09億元、91.91億元、53億元和34.65億元,恢復至疫情前的50.6%、112%、86.7%和123.3%。
除北京首都機場,三大機場均實現盈利,上海機場前三季度淨利取得12.02億元,白雲機場為6.68億元,深圳機場為3.27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141.87%、143.71%、99.38%,是2019年同期的30.1%、103.4%和68.1%。
首都機場由於大興機場分流以及國際業務尚未完全恢復等原因仍處在虧損狀態。不過,2024年前三季度淨虧損額4.60億元相比2023年的13.36億元已有明顯減少。

國際航班恢復進度將是比拼重要因素
在當前,雖然國際航線正在加速恢復,但相比國內航線,仍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
航班管家《2024年民航市場資料總結》顯示,2024年中國民航國際客運航班達58.5萬班次,日均1604班次,同比2023年增長93.4%,同比2019年下降25.2%、航班恢復率74.8%。
對一線城市機場而言,國際航線恢復關係著航班、客源。
浦東機場、首都機場和白雲機場為中國三大門戶樞紐機場,國際客流佔比都很高。
2019年,浦東機場、首都機場和白雲機場的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佔比分別為50.6%、27.6%、25.5%。
受疫情影響,國際客流下滑嚴重。2019年,浦東機場的總客流量為7635.15萬,其中國際客流量是3240.49萬。2021年浦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下滑至3220.68萬,細分來看國內客流量3052.89萬,已經恢復至2019年的80%,而國際客流量只有81.99萬。
2024年,隨著國際航線逐步恢復,上海浦東機場、首都機場、白雲機場的國際及地區佔比分別達到了41.42%、22.05%、19.15%。但相對疫情前,國際客流佔比仍有一定差距。
除客流量本身,國際航線還關係著大量免稅收入。
2017年至2019年,日上上海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別為25.55億元、36.81億元和52.10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31.69%、39.53%和47.60%。
但疫情後,由於國際航班還沒有完全恢復,以及免稅行業經營渠道由原來的口岸免稅為主變為“離島+口岸+市內+電商”等多渠道模式,機場口岸免稅紅利受到極大影響。
以免稅收入為核心貢獻利潤的上海機場和首都機場受影響最大。2024年上半年上海機場免稅收入僅10.7億元,收益有待進一步復甦。首都機場的免稅收入為7.9億元,僅恢復到2019年三成水平。
國際航線的恢復能帶來國際客流的增長,同時增加機場包括免稅收入在內的各類非航空性收入。
未來一線城市機場的發展中,國際航線恢復速度與國際客流量增加速度或將成為比拼的重要因素。

責編 | 張生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