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晚,一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訊息在網上傳開。
7月27日早間,少林寺官網釋出訊息,證實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佔專案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釋永信,這位少林寺的傳奇方丈,多年來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他的一系列商業運作,使少林寺從一座傳統古剎,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在他的帶領下,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涉足領域之廣令人咋舌。
如今,隨著釋永信被查,我們或許不禁會好奇:他打造的這個商業帝國究竟有多大?
01
從國內到海外,
少林寺商業版圖大起底
1998年,釋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中國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標誌著少林寺商業化征程的開端。
此後,少林寺的商業佈局如雨後春筍般展開。
在國內,少林寺的產業涵蓋了多個領域。
文化傳播方面,少林書局出版各類與少林相關的書籍,年發行量最高達50萬冊;與鳳凰衛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百年少林》,相關光碟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影視合作也為少林寺帶來了豐厚的版權收入,累計超2億元。
在旅遊領域,少林寺作為5A級景區,年遊客量峰值達420萬人次,假如按人均消費300元計算,旅遊相關總收入超12億元。

景區門票收入一度突破3.5億元,佔登封市財政收入的30%,而諸如香火錢、文創產品銷售等衍生消費,年收入超6000萬元。
大健康產業也是少林寺的重要佈局,2003年重啟的少林藥局,開發出活絡膏、少林靈芝茶等產品,2019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電商與新零售領域同樣有少林寺的身影,2008年上線的淘寶店“少林歡喜地”,2020年年銷售額躍升至2300萬元,2021年少林寺入駐抖音,直播帶貨首秀銷售額破500萬元。
在海外,釋永信也積極拓展商業版圖。
1999年率武僧團登陸英國白金漢宮後,少林武僧團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場,每場演出收入從初期的10萬美元升至近年的50萬美元。
在海外設立的50多個“少林文化中心”,採用會員制,僅美國洛杉磯中心,年會員收入便超300萬美元。
海外授權的“少林主題餐廳”“少林瑜伽館”等,每年為少林寺帶來千萬美元級品牌使用費。
2015年,釋永信斥資1950萬元在澳大利亞買地,計劃建設禪修中心、四星級酒店、少林功夫學院及相關教學配套設施,該專案預計年收入1.32億澳元(約6.2億元人民幣)。
此外,少林寺在德國等地也擁有相關產業,如德國柏林的少林文化中心,月租金就達5000歐元。
02
資本運作大揭秘:
少林寺如何構建商業帝國?
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堪稱少林寺商業化運作的核心平臺。
釋永信曾持股80%(後因政策調整變更為寺廟持股,但仍由其實際控制),註冊資本從100萬元逐步增至1億元。
該公司對外投資16家公司,覆蓋製造業、文旅地產、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在製造業領域,控股河南某武術器材廠,生產“少林牌”刀槍劍戟,供應國內外武館,年營收超8000萬元。

文旅地產方面,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少林小鎮”專案,在鄭州、登封等地建設包含禪修酒店、文化商業街的綜合體,透過物業出租和品牌分成獲利。
2022年,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億元競得鄭州一塊商業用地,少林資管間接持股10%,儘管少林寺隨後宣告僅為財務投資且最終退出股東行列,但該地塊若建成商業綜合體,潛在收益可達10億元以上。
金融投資領域,2016年少林寺參股某村鎮銀行,持股比例5%。
透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少林寺構建起了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商業體系,將宗教文化、武術遺產、旅遊資源等轉化為經濟收益。
此外,為了保護和開發少林品牌,少林寺在商標佈局上可謂不遺餘力。
截至2022年,中國嵩山少林寺申請的商標已達706個,涵蓋方便食品、燈具、餐飲住宿、飼料、珠寶、飲料、潔具等眾多類別,甚至包括“少林功夫”等細分領域。
2020年9月,少林資管就曾與服裝品牌森馬發生商標糾紛。
當時,少林寺回應稱,註冊商標是為了保護少林品牌,因其名稱曾被人濫用,推出所謂“少林秘方”等。
03
爭議不斷:信仰與商業的衝突
隨著少林寺商業版圖的不斷擴張,爭議也隨之而來。
過度商業化成為人們詬病的焦點,景區內“高價香”明碼標價,最低400元、最高10萬元,被指“把拜佛變成花錢買心安”;景區內商鋪租金高昂,售賣的“開光飾品”價格虛高,引發“借信仰斂財”的質疑。
學者也批評,少林武術從“修行方式”淪為“表演商品”,武僧團海外巡演更像“商業秀”,“少林IP”的過度授權讓傳統文化符號變得廉價。
釋永信個人也面臨諸多爭議,網路流傳其“佩戴名錶”“乘坐豪車”“袈裟價值16萬元”等,與公眾認知中“僧人清苦”的形象形成反差。

儘管少林寺方面對這些爭議有所回應,如稱車輛為景區統一調配,袈裟是用於重要佛事的特殊工藝定製等,但釋永信曾持股80%少林資管的事實,仍被質疑“個人與寺廟利益繫結”。
2015年,釋永信還曾遭實名舉報“侵佔香火收入”,雖經調查未查實,但輿論爭議持續發酵。
如今,釋永信被查,這座龐大的少林寺商業帝國未來走向何方,宗教與商業的邊界又該如何重新審視,都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