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換匯屬於違法行為,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對於處罰機制大家似乎沒有太深的瞭解。
很多人都在忽視一點,私人換匯可不是簡單的違法行為,是真的會讓自己遭受牢獄之災的!
就在最近,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帖子,一看標題不少澳洲華人都感覺心中一涼,私下換匯這種事情,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過,萬萬沒想到真的有人因為換匯被抓了!
有人表示,因為幫朋友忙,換匯了30萬,沒想到竟然犯法了,直接被逮捕拘留!
帖子裡面並沒有介紹詳細資訊,但是30萬的換匯金額,這可能與洗錢詐騙有關。或許正是賬戶出現問題才導致換匯行為被發現!
圖源小紅書
比如說這位華人的遭遇,因為出國旅行,手中剩餘的外幣正好可以換成人民幣。
結果匯入自己銀行賬戶的錢竟然是詐騙所得,直接導致賬戶被封,
大體情況和上面的那個案件差不多,因為在國外生活,私下換匯50萬人民幣,結果也是錢剛到賬銀行卡瞬間被凍結。
可以看到,最近網上頻繁出現的換匯騙局,很多都是與洗錢有關係。
其實這個事情不少澳洲華人也遇到過,換匯的時候對方轉入銀行卡的人民幣,
剛轉入銀行卡的時候可能還沒有什麼異常,但是當失主申報異常情況以後,銀行系統會立刻進行追蹤,作為這筆贓款的最終接收方,
2024年7月,中國官方已經開啟了針對洗錢問題的最高規格嚴查,嚴厲打擊私人換匯行為!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對包括微信、支付寶在內的眾多支付平臺進行了更嚴格的監管。
通俗易懂地說,只要使用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大額轉賬會被隨機抽查。
單筆轉賬超過3000元人民幣,就會有被抽查風險。單筆轉賬3000-1萬元之間,抽查機率為2%,
而且這個追查採用的是累計機制,累計轉賬會增加被抽查機率。
因為匯率存在,2000多澳幣就會超過1萬人民幣,私人換匯之下,大家的行為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必須要強調的一點,私人換匯就是洗錢行為,大家不要以為之前沒事之後就安全。
所以換匯一定要透過正規渠道,否則不僅會被重罰,還可能遭受牢獄之災!
關於賬戶問題不只是中國在嚴查,澳洲也在嚴查,就在最近,一位澳洲商人就吐槽:
投資公司SQM的所有者Louis Christopher表示,自己自1978年以來一直都是Commonwealth的忠實使用者,可是就在日前他突然接到了來自銀行的一封郵件,郵件中通知他必須向銀行解釋:
除了Commonwealth Bank需要收錄這些資訊,這些相關資訊還會被分享到其他機構,包括政府部門、其他商業信貸機構等等!
對於這個要求Louis Christopher憤怒的表示拒絕,他認為這是對自己隱私的侵犯,甚至威脅到了他的家庭安全!
他公開指責:很多銀行打著保護賬戶的旗號,實際行為早已越界,目的就是收集更多
Louis Christopher透過媒體喊話,除非有法院的的正是判決,否則賬戶隱私資訊就不應該被透露!
哪怕自己賬戶內資金不多,但每次訪問自己的賬戶都需要一系列繁瑣手續。
還有不少人被威脅,如果不更新資訊,或者回答關鍵問題,賬戶就會被凍結。
對於這件事情Commonwealth Bank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銀行的行為合理合法,一切都是根據2006年澳洲聯邦釋出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去管理使用者的銀行賬戶。根據法案規定,所有在澳洲運營的銀行都必須收集、驗證、維護客戶的身份資訊!
綜合分析,對於賬戶問題,使用者和銀行各執一詞,一方認為自己隱私被侵犯,銀行則認為一切都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執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加強對銀行賬戶的管理,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減少洗錢這種犯罪行為發生!
切記,如果銀行要求提供詳細個人資訊,即便不滿也要儘可能照做,否則賬戶可能早凍結,另外就是私人換匯千萬別幹,真的會面臨牢獄之災!
綜合編譯/轉載:貓叔徐超
如為編譯和轉載文章,僅代表原出處或作者觀點,僅供參考閱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貓本線上傳媒成立於2011年,是最貼近墨爾本華人的傳媒平臺,每天帶來綜合的當地生活資訊,包括即時新聞、生活資訊、吃喝玩樂、活動介紹。點此關注澳大利亞貓本線上傳媒全平臺廣告合作加微信:cn2mel1 加入墨爾本華人群加微信cn2me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