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買香港保險,本人一定要肉身赴港,但還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人是到位了,錢怎麼到位?

以及未來保單或提取,或理賠,屆時錢如何回到內地?
跨境資金流動一直是內地居民投保時面臨的最大實操難題,尤其是投保大額保單。關於這一高頻問題,我們結合最新市場實踐,給出切實可行的操作路徑,以供參考。
1、跨境匯款
根據外匯管理局規定,每人每年享有等值5萬美元的便利化購匯額度。

在5萬美元額度範圍內,用身份證就能直接購匯,不需要任何證明材料,銀行APP上就能操作。《銀行購匯&跨境轉賬全攻略!》
先購匯,將軟妹幣轉換成外幣;再轉匯,將外幣合規轉至境外銀行,比如多數人赴港投保時都會同步開設的香港銀行。
這是個人資金出境最推薦的方式,合規低損耗又快速。問題來了,如果5萬美元額度不夠,咋辦?

2、借用家屬的外匯額度
自己的年度外匯額度不夠,原則上可以借用直系三代的5萬美元外匯額度,包括配偶、子女和自己父母的外匯額度。
每人換5萬美元,然後統一匯入自己的海外賬戶。不過,每個城市對換匯的管制要求不同,有些寬鬆有些嚴格。
3、攜帶外幣現鈔
還有個辦法,去香港時肉身背一點現鈔過去。
按照內地出境規定,一次最多可攜帶2萬人民幣+5000美元等值外幣(港幣也是外幣)。超額就要向海關申報了。

4、使用master、visa卡
使用Master、Visa信用卡進行支付,刷卡不佔用每年5W美金的外匯管制額度,但是每張卡額度和次數有限,以及會收取一定手續費。
5、電子支付&ATM機取現
透過支付寶/微信/銀行卡在境外消費或取現,這些金額並不計算在5W美元的額度內。在境外取現一年有10萬人民幣額度限制,含本人名下所有的銀行卡,但是手續費比較高。
在實際投保案例中,大額香港保單繳費往往是幾種方式搭配使用。
不少人關心的,香港保險賬戶的錢怎麼回內地?

通常內地客戶赴港投保時都建議同步開設一個香港銀行賬戶,方便續繳保費及接收理賠款、分紅金等。一旦資金進入香港銀行賬戶,可透過多種方式將資金轉回內地。
💡1、跨境匯款回內地結匯

跨境匯款是最簡單且常用的方式。保險資金進入個人香港銀行賬戶後,您可以透過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應用程式,將資金匯往內地,操作簡單便捷。
以香港招商銀行卡為例
步驟①
步驟②
根據即時匯率進行結匯操作,每個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額度。只需填寫結匯資訊即可完成操作。

如果外幣金額較大無法一次性結匯,也可以於第2年再進行結匯,或者直接用於境外消費。
💡2、微信繫結港卡

香港銀行已有5家接入內地,可以微信、支付寶繫結,在內地使用。

當你使用微信付款時,錢包會自動把你消費的人民幣換算成港幣,並扣除香港銀行賬戶裡的港幣餘額,並且還不佔用外匯額度!
💡3、內地銀聯POS機刷卡
無外匯配額,即時結匯。我國境內刷卡POS機一般都支援銀聯支付,因此在申請境外銀行卡時,可以優先選擇帶有銀聯標識的儲蓄卡。
該卡可用於買房、買車、醫院、超市、便利店等多種場所場合,輕鬆管理和使用資金,且即時結匯,不佔用外匯額度。

💡4、國內銀行ATM取現

香港銀行卡可以在國內銀行ATM機上進行取現,不佔用外匯額度,但是會有限額和手續費用。
ATM取現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銀行卡在當地是否有可用的提取網路,比如銀聯;同時要提前開通海外提款服務功能才能順利使用。
海外提款服務功能可以致電銀行申請開通,也可以直接在銀行官網或官方App上線上開通。
💡5、內地銀行卡直接收匯
1
符合以下條件,可接受境外匯款
①聯絡當地銀行,申請開通外幣賬戶;
②將收款賬戶賬號/卡號、戶名、當地分行英文名稱、地址、swift程式碼以及銀行境外代理行情況(請向開戶當地銀行致電)通知匯款人。
2
個人接收海外匯款注意事項
①個人賬戶可以接受國外匯款,境內個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的結售匯額度。
②境外匯款報文只有收款人姓名,沒有收款人賬號,且沒有任何其他個人資訊的(如證件號),由於無法確認收款人身份,一般不予匯款不予兌付;
③如果該金額不屬於貿易和商業投資外匯,一般可以記入賬戶,但銀行也會審查該金額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6、現金支票(銀行託收)
還有一種資金不經香港銀行賬戶入境的方式。當您收到香港保險公司理賠的港幣/美元現金支票時,可以選擇在內地四大銀行做託收,然後結匯轉換成人民幣,換成現金,前提是在託收的銀行有賬戶。
這種方式手續簡便,安全靠譜,缺點是到賬時間比較長,大概需要45天左右。
你需要知道的,跨境資金流動最新利好。

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緊密合作,建立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與內地網上銀行支付系統(IBPS)互聯。
銀行間支付將做到7×24、小額支付即時到賬、用手機號碼就可以匯款,預計今年中推出試點服務,拭目以待!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