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的錯?!海外華人女子被騙$10萬,法庭最終裁決:你不夠警惕!換匯公司沒過錯!

(立即掃碼,開啟探索之旅)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轉載自:多倫多生活
作者:yaya
不管是海外華人還是出國旅遊,總會涉及到換匯的問題。不少朋友都知道,近年來由私下換匯引發的糾紛和騙局不斷,但如果是正規的換匯公司呢?就一定靠譜嗎?
一名華人女子,透過一家加拿大貨幣兌換公司換匯,卻直接損失了超過10萬加元,問就是……駭客乾的!
女子當然不服,把換匯公司告了,要求賠償損失,然後法庭是怎麼判的呢:換匯公司沒過錯,你自己怎麼沒注意就被騙了呢?!
女子:換匯公司賬號被黑了,還是我的錯?!
本週,一起涉及超過$100,000加元的詐騙案件在加拿大BC省的民事解決仲裁庭(CRT)被駁回,案件的主角是一位名為王靜(Jing Wang 音譯,下文稱其為“王女士”)的換匯顧客。
王女士聲稱BC省的一家貨幣兌換公司 XHD Pacific Forex Service Ltd. (下文簡稱XHD)在她進行貨幣兌換時,因疏忽導致她損失了544,000人民幣(約合$100,000加元)。
然而,該公司辯稱,王女士遭遇的並非公司內部的詐騙,而是因為一名駭客成功入侵了公司員工的 WhatsApp 賬號,進而實施詐騙。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根據BC省民事解決仲裁庭的裁決,王女士於2023年10月30日來到換匯公司 XHD 的門店,諮詢關於兌換$100,000加元的匯率事宜。
當時,王女士表示自己有緊急用途需要進行這筆交易。裁決文書沒有詳細說明王女士的緊急用途,也沒有提及她所在的具體地點。
而根據 Better Business Bureau(加拿大商業信譽協會)和BC省公司註冊資料顯示,XHD 換匯公司總部位於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並且公司已經在2024年10月30日自行解散。
在換匯公司的門店,王女士與一名名為 L 的員工進行了交談。L在和王女士交流後,將其新增為自己個人 WhatsApp 賬號的聯絡人。
注意,在此過程中,王女士並沒有和換匯公司簽訂任何正式合同。同時王女士示自己需要先開設一個可以接收來自中國銀行匯款的加拿大銀行賬戶。
換匯公司提供了王女士和員工 L 在 WhatsApp 上的聊天記錄截圖。在聊天記錄中,王女士表示,由於銀行開戶需要時間,最早能夠完成的是在星期五,而 L 則建議王女士將匯款推遲到下週再進行。
然而,事情在之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當王女士按照原計劃於星期五後再次聯絡 L 詢問當天的匯率時,王女士不知道的是 L 的 WhatsApp 賬號已經被駭客入侵。
駭客透過 L的 WhatsApp 賬戶回覆王女士,表示“今天無法進行匯款”,這句話與之前 L 的說明一致,表現出駭客對王女士情況和之前的聊天內容充分了解。
其實,對於王女士來說,可以說根本沒有辦法判斷,對方到底是真的換匯公司員工 L,還是駭客好吧?
隨後,駭客提供了一箇中國的銀行賬戶號碼,並要求王女士將544,000人民幣轉賬至該賬戶。
王女士在與駭客的對話中,看到銀行系統自動彈出的詐騙警告提示。
王女士詢問駭客為什麼會收到該提示,而駭客則指導她如何回答銀行的相關問題,以繼續匯款。
王女士最終按照指示進行了轉賬,並向駭客傳送了交易成功的截圖。
  換匯公司是否參與詐騙?是否有過錯?  
王女士這邊已經把544,000人民幣,轉賬至換匯公司員工 L 的 WhatsApp 聊天中提供的賬號。
但是,王女士等到的並不是加元兌換的到賬,而是換匯公司員工 L 帶來的晴天霹靂!
換匯公司員工 L 聯絡王女士說,自己的 WhatsApp 賬號被黑了,建議王女士報警處理該詐騙案件。
法院認為,在這場爭議中,雙方對“詐騙”的定義有所不同,王女士雖然並沒有否認駭客的存在,但她認為換匯公司與駭客串通實施了詐騙。
而換匯公司則堅稱詐騙是由第三方駭客實施的,跟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仲裁庭成員彼得·奈胡斯(Peter Nyhuus)最終決定支援換匯公司的說法,認為換匯公司並未參與詐騙。
那麼,既然王女士是在換匯公司員工的聊天賬號上被騙的,換匯公司就沒有任何責任嗎?
根據庭審資料,奈胡斯指出,如果換匯公司並未參與詐騙,但仍存在故意不當行為、疏忽或其他過失,那麼換匯公司仍可能對王女士的損失負責。
然而,在本案中,換匯公司最終被認定為,並沒有展現出任何故意不當行為或疏忽,也未發現王女士在資金轉移過程中存在任何被忽視的重大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該換匯公司的業務流程中,確實存在透過 WhatsApp 進行匯率確認、賬戶資訊溝通以及匯款合同簽訂的環節,而這種做法也使得公司在面對駭客入侵時,顯得相對脆弱。
然而,法院認為,王女士並未按照換匯公司的標準操作流程執行,尤其是她並沒有簽署正式的匯款合同,也未能及時識別出駭客的可疑行為。
  最終判決:受害人未能遵循必要的防範措施  
最終,法院裁定,王女士未能在匯款過程中遵循換匯公司的防範措施,未能有效地識別出詐騙行為。
法院指出,王女士在面對與換匯公司員工 L 先前溝通中出現的矛盾時,並沒有加以質疑,也未能警覺到銀行系統自動彈出的詐騙警告,顯示出她在處理自己資金時的疏忽。
裁決明確指出,王女士是與詐騙犯直接接觸的那一方,最有可能識別詐騙跡象,因此她未能有效防止這起詐騙事件的發生。法院最後決定駁回王女士的訴訟請求,認為她應對自己的資金處理失誤負責。
儘管換匯公司提出了要求王女士賠償$375翻譯費的請求,但奈胡斯認為,考慮到王女士在此案件中已經遭受了重大損失,並且換匯公司的操作流程也存在一定漏洞,因此拒絕了換匯公司的要求,認為這將進一步加重王女士的損失。
  網友議論  
法院的最終裁決出來了之後,網友們反應不一,爭的不可開交。
站王女士的網友表示,這還有沒有天理了!去正規換匯公司的門店諮詢換匯,員工讓自己加了聊天賬號,然後在聊天中指導自己換匯。哪個顧客能知道,這員工的聊天賬號被駭客盜了啊!就這麼寸的麼?
但覺得換匯公司沒有過錯的網友說,還是王女士自己不夠警惕,怎麼能隨隨便便就相信了這個換匯公司的員工呢?不管怎麼說,也得籤正規合同,全部按規章流程走啊!
可站王女士的網友更氣了,這個換匯公司也承認了,本來就是透過聊天賬號,來告知顧客匯率和指導換匯操作的啊。第一次聯絡的顧客,怎麼知道自己經歷的不是全部正規流程?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參考連結:
1.https://www.ctvnews.ca/vancouver/article/100k-fraud-claim-dismissed-by-bc-tribunal-due-to-alleged-messenger-hack/#:~:text=%24100K%20fraud%20claim%20dismissed%20by%20B.C.%20tribunal%20due%20to%20alleged%20messenger%20hack&text=A%20customer%20who%20claimed%20a,referred%20to%20throughout%20the%20B.C.
2.網友綜合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