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ylie,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高中畢業就種下的金融夢
在美國這個充滿競爭的求職場上
經歷過挫敗和挑戰,經歷過自我懷疑
在大二還沒結束就迎來了盈車嘉穗的時刻
今天來聽聽這位冒險家
和她拿下摩根大通2026年暑期實習Offer的故事
還好一開始就堅定地選擇了投行
JPMorgan 2026 Summer Intern Offer,終於到我手裡了!hi大家好,我是即將成為華爾街投行人的Kylie,👇這是我剛到手的Offer:

粗略計算一下,2026求職季我已經拿到了Evercore、Morgan Stanley等多家投行的面試。接到JPMorgan Offer Call的時候,我正在準備另一家精品投行的Superday了,但因為JPMorgan是我第一張也是我最想要的一張Offer,所以那幾家面試的process也都陸續拒掉沒有推進了。
我想把最大的試錯成本留給投行
我從大一剛入學就開始做實習,簡歷上已經有IBD、PE等經歷,即將到來的大二暑假我還有一段二級市場的實習。
一開始也擔心做不同方向的實習會是劣勢,怕投行覺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但後來我發現八大投行會更喜歡擁有多元化經歷的候選人。
之前面試的一家精品投行,他們就覺得我對未來沒有規劃,但我個人也感覺和他們觀念不一致不投緣,因為我做很多嘗試的原因,本就是想在不同的經歷裡去發現自己想要什麼。
相反,曾面試的一家Bulge Bracket的面試官卻和我有非常相似的經歷,他告訴我,在金融不同領域積累經驗,很多skills是transferable的,越是能transfer skill說明你越厲害,在不同方向積累不同經驗能讓人更全面,清楚了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2026求職季,難度真的up
我高中就加入了WST,也算跑了兩個求職季。
大一大概在4月的時候就開始Networking,6月份開始做PE的實習,線下比較輕鬆,還能在下班之後補一補technicals,暑假前我就把technicals過了好幾遍。
9月的時候我開始瘋狂打networking call,甚至打了第二輪第三輪,12月份開始面試一直到1月底拿到JPMorgan Offer。
單純從求職角度看,我能明顯感覺到今年面試題比去年難了很多,原本以為八大投行的Technical應該會是最簡單的題,但我沒想到面試JPMorgan的時候,問到了之前精品投行Superday才會問到的問題。之前沒回答上來的問題,好在面試後我立馬就做了覆盤和research,JPMorgan的面試就毫無壓力了。
求職一年比一年難,多面試多覆盤,就算沒拿到offer,也能從面試中獲得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WST也整理好了非常全面的華爾街投行2026求職季最新HireVue面試真題,包含高盛、摩根大通以及精品投行等,需要的留學生掃碼新增小助手發【原題】解鎖哦~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知道是真難
我有個小號,記錄了我求職過程中的所有負能量。9月的時候很喜歡Blackstone,和很多員工聊得非常好,在做他們低年級專案面試的時候,甚至準備了近十頁A4的Google doc,但Hirevue出了一道我從沒見過的題,一下就慌了,Hirevue也做砸了,整個人都很down。
那晚是我喜歡的Kpop團的演出,我是一整個酣暢淋漓放飛自我。是演出療愈了我,讓我覺得這一次失敗也不算什麼,這也不是我唯一進入這家公司的路,它也不是我唯一想去的公司。這是我心態上的一次轉變,後來我不再over preparation,而是更注重把準備過的東西轉化為合適的面試回答方式。

低年級專案,暗戳戳立高門檻
上大學之後我參加了很多低年級專案,錄取率只有3%的對沖基金、4家八大的Program,還有精品投行的Women insight等等。
可能很多同學覺得低年級專案只要申請就能進。我可以講一下花旗的Early ID Program。
花旗的Early ID Program其實是一個公認的比較難進的專案,因為我在學校最厲害的投資社團裡認識的學姐明年要去花旗做fulltime,她給我提供了很多Coffee chat機會,我跟她聊得很投緣,她就把我推薦給了他們組更多Associate、Analyst,我打了五六個Call後,申請並拿到了Program的邀請。這個專案很人性化,給每個人都安排了Mentor,每週會有Zoom meeting,mentor會講他最近在忙什麼,還會幫忙過簡歷和模擬面試。
所以就算是低年級專案競爭也非常大,畢竟很多可直達Superday,自然需要你的Technical過硬,花旗這個專案雖然沒明說要Networking,但申請的人實在太多,你一定是需要打很多Networking call才有機會拿Referral的。
不要到最後一秒再去做事情
還有更drama的,我第一次Superday是家精品投行,當時有個專案要去華爾街做訪問,和麵試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加上飛機延誤導致我Superday直接遲到兩個小時,Superday一起就4個小時,我一直給協調人瘋狂發郵件說這個真的不是我能控制的,雖然後面還是正常面試,但肯定對我最後的結果是有影響的。
面試很難,幾乎都是LBO建模,過程中我非常緊張,錯了很多Technical題。我一直覺得自己Technical挺好,那次後開始懷疑自己,給WST規劃導師發了很多負能量的文字。我記得收到拒信那天我剛回國,等托執行李時還一邊哭一邊給導師發微信,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麼厲害。
但WST導師真的給了我很多情緒價值,是她告訴我,你要永遠相信自己,你的能力由你自己決定而不是外界決定的。

沉澱下來後我又過了很多遍Technical和Behavior,後來面試多了,像精品投行更看重Technical,會考一些生僻概念,我每次面完都會覆盤,把沒答上的題記錄下來準備下一場面試,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另外就是千萬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不要到最後一秒才去做事情,後來我JPMorgan的superday,是提前訂了一天的機票和酒店,就是為了防止類似事情再發生。
就算GPA 3.9,我也沒辦法平衡學業與求職
實話實說,我覺得學業和求職根本平衡不了。
但我會清楚自己在一段時間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比如大二上學期9月份,最後三週我基本沒去上課,天天呆在宿舍發郵件、等電話、等面試。
我真的覺得沒有辦法把每一個事情都做好,與其每個都做不好,不如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去把握。
當然這個也是需要做出補救措施的,因為不上課GPA一定會掉,所以當時我是花了很多額外的時間去集中搞學習,多去Office hour,跟同學組成Study group,從另外一種方式上面提升學習效率。
WST的幫助,於公於私都是巨大的
我和WST結緣還蠻奇妙的,高中申請大學的時候做了Middlebury的校友面試,面我的恰好是Jerry老師。

當時就有了解到,如果我想求職還是有很多資訊壁壘存在的,和Jerry還有Annie老師聊過之後發現他們思路很清晰,所以想嘗試一下看看自己的天花板到底在哪。
求職是個趕趟的過程,越早勝算越大
高中畢業上大學那個暑假,我就已經把WST的網課看完了,後來到大學,在金融社團又學習了一遍,面試之前又學了幾遍。所以WST的課讓我從一開始就打了一個不錯的基礎。
學校學不到的Networking skills,WST也給了我很多幫助,不僅僅是提供Email template這種基礎的東西,他們還教我email怎麼發,follow up怎麼回,我經常問Annie老師和WST的規劃導師,她們的回覆都非常及時。
WST有很多很有幫助的Networking資源,大家都可以去找小助理獲取~

在WST的幫助下,我Networking可能會比同齡人要好一點,我之前比較抗拒主動跟陌生人主動社交,可能是國內待習慣了,但出國後發現求職必須要突破社交圈,它不是一個你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事情,它需要你戰勝惰性,去和每一層社交圈的人對話。
Networking過程中,我問問題是出於我的好奇,而不是功利或結果導向,真誠可能是我和別人在Networking上最大的區別,也是我打動別人的關鍵。
永遠不要被打敗
中國人在美國金融行業求職確實有痛點,特別是很多時候你會感覺不是你在選公司,而是你被公司選,因為繞不開身份問題。身份是把雙刃劍,既限制你的選擇,又讓人更堅定地去追求目標。我當時就想背水一戰進入這個白人等非中國人聚集的行業。
在Networking時,和中國人尤其是沒身份的中國人聊天,會更有共鳴,他們很願意幫對行業感興趣的人提升社交圈、獲得更多機會。所以人種不是關鍵,重要的是真心喜歡並堅定走下去。
希望大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你早規劃求職,你走的每一步都將塑造未來那個拿Offer的自己。
———投稿人:Kylie(化名,隱私保護)———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