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寒冬0段實習殺進Amazon,美本學姐的上岸啟示錄

*本文作者Erin,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從0實習經歷到上岸科技大廠
這位破冰者嚐盡了“酸甜苦辣”
最終迎來了happy ending
週末和朋友去mt rainier爬山
01
那年科技寒冬,我遇見了Amazon…
hi大家好,我是Erin,在2025求職季獲得了Amazon fulltime offer~
這段求職之旅我也曾彷徨過,但最終成功在迷霧中找尋到了方向。從亞麻實習生到全職SWE,我有太多話想說,很高興今天能來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經驗及見解,也希望我的故事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Amazon的故事,從Networking開始…
Amazon的實習面試機會,我是透過Networking獲得的Referral。在此,我想說的是北美求職Networking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Amazon我還拿到了多家科技公司的Referral,所以大家不要只盯著網申,也有很多position不會在官網上放出。
我會傾向於找校友做networking,一般來說成功率會比較大。期間WST mentor也會regularly follow up,根據我的需求安排對應導師指導networking技巧。如果大家在networking上毫無頭緒,可以聯絡WST的小助手領取相關資料包~
關於科技崗面試,許多人可能認為它主要是編碼能力的較量,或者是Technical Questions的比拼。但實際上,能寫出程式碼只是每個候選人的基本門檻,而面試的重點往往不僅僅侷限於技術本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與團隊的協作潛力,都會成為重要的考察因素。
包括在實習過程中,軟技能也是需要不斷提升的。不管是向自己組的高level組員,還是別的組的組員解釋自己的system design和alternatives,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Amazon就非常看重候選人的軟技能,面試過程中也會圍繞CEO Andy提出的culture——Leadership Principles展開提問,在Online Assessment裡還有個personality test,給你一個scenario,然後有option A和option B,會問你在這種情況下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在behavioral interview的準備上,我會透過面經準備一些和自己過去經歷相關的小故事,大概準備10個這樣子,然後和WST導師進行mock interview。在Mock過程中,mentor非常專業且耐心,能夠及時指出我的問題,並幫助我調整故事的重點。在Amazon面試中,我確實遇到了之前準備過的問題,好在WST導師帶我及時改正~
科技大廠的Return Offer該怎麼拿?
在Amazon的實習時光非常充實且快樂。工作氛圍以及和團隊的相處模式其實挺depends on teams的,有些團隊會經常一起聊天或者下樓一起買咖啡,我所在的組相對比較忙大家更多地是工作交流,但整體來說也非常友好。
我們還會定期組織group hangout,大家一起透過投票決定活動內容,可能是去周邊欣賞自然風光,也可能是聚餐,重點是隻在工作時間進行,真的非常Nice。
group hangout碎片
除了極佳的實習體驗,大家應該更想了解關於return offer的考核:
在流程上,Amazon一共有兩次考核,分別是mid review和final review,兩次流程都是一樣的,先完成自我評估,Amazon內部的Student Program會提供一份文件供實習生參考。
然後和manager set up 1 on 1 meeting,Manager不會直接給評分,而是會給出一些建議。我的manager很盡職盡責,不僅會從我的performance給出評價,還會對於我self evaluation的doc給出建議。
在最後的Meeting中(也就是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manager會告訴你是“incline”or“not incline”,而incline的意思是如果團隊有headcount,實習生可以直接獲得return offer,如果沒有,HR會嘗試從其他團隊調配名額。
至於考核標準,我感覺並沒有一個固定規則。有些人說是project的完成度,但我觀察不是這樣子的,很多人project沒完成,但仍然incline。
我覺得是在這個過程中展現自己符合亞馬遜需要的品質。這些品質在Leadership Principles裡提到,比如“Learn and Be Curious”這種quickly ramp up的能力,以及會問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還有每個milestone都能deliver results的能力。主要還是看實習生的學習和成長能力。
02
中國留學生
如何突圍科技求職困境
矽谷寒冬?是真是假
近年來,科技圈裁員和縮招的訊息層出不窮。2025開年不久,已有59家科技公司宣佈裁員,近1.4w名員工受到影響,“矽谷回暖”也僅僅存活在大家的期盼中。
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感受到這種“寒意”。在2024求職季,我先後向幾百家科技公司投遞了簡歷,但面試機會卻寥寥無幾。
大家要面臨的不僅僅是公司縮招或不招,還有來自同齡人的激烈競爭。我就讀於美國Top 30大學,校園裡的求職氛圍相當濃厚,大一開始卷求職的人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從高中就開始規劃實習經歷。無論是簡歷還是經驗,大家都非常優秀,自然而然地公司篩選標準也會提升。
在咖啡店的隨手拍
不過情況再糟糕,也有應對之策。
合作伙伴的支援,讓我成功突圍求職困境
北美科技求職難,而我的求職更難。一開始我專注於做Project,在大二下才考慮規劃求職。不僅起步晚於別人,簡歷上也沒有任何實習經歷。同時作為一個i人,我不太會拓展社交圈,尤其是求職方面,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和經歷。
開始求職後,我嘗試了一段時間的DIY申請,從Networking到投簡歷,但效果並不理想。同時,蒐集求職資訊,比如面經、OA資料、公司背景以及崗位開放資訊等,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當時我正面臨著巨大的課業壓力,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準備求職的每一個環節。
很快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專業的求職幫助,於是開始在網路上搜集相關資訊,並與多家機構人員深入溝通。經過仔細比較,我最終選擇了WST。選擇WST的原因在於,他們的導師不會給出籠統的承諾,而是實實在在地列出他們能夠為我提供的具體資源和幫助。
事實也是如此,WST小程式上專門設定了開崗日曆,我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到每天開了哪些崗位及時投遞,mentor也會及時給到第一手地面試準備資料,幫助我很好地節省時間以及打破求職資訊差。
週末也該放鬆一下~
我曾經透過Networking找校友改簡歷,但他們自己也很忙,一般都是do me a favor,建議沒辦法特別細緻,我也曾花費400刀找過一個“專門”改簡歷的人,最後給我加了很多虛假胡編亂造的東西,完全不能用。
但WST不僅會安排導師1v1指導,也會很認真地給出反饋意見,在修改簡歷時,不僅突出了我的個人優勢,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WST和我是一個很好的合作關係,在整個求職過程中給了我極大的幫助,規劃導師會時刻關注我的情況,給予陪伴性的鼓勵。在Amazon面試當天上午,WST再次安排了一位亞馬遜的mentor進行Mock Interview,mentor非常鼓勵性教育,一直在誇我“你準備得已經很好”,給我增加了很多自信,所以下午面試時我也很放鬆。
關於在科技寒冬的求職,大家要儘量地調整好心態,把該做的都做了,比如刷Leetcode、Networking、投簡歷,有機會多多參加競賽。整個過程中所有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其實都是在累積經驗,所以即使是當我感覺好像我做的這件事並不會給我帶來可以顯化的收益,我也仍然做了,我覺得這很值得。
抓住一切機會,一定會上岸的。如果你仍然迷茫,我誠心推薦我的求職盟友,時間會給你答案,而WST會幫你更高效地利用時間。
———-投稿人:Erin(化名,隱私保護)———-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