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tacey,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接到offer call的那刻
恍惚間看到了1個多月前那個焦慮的自己
那些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復一日
在這一刻突然就有了意義
2026暑期實習的小船
成功靠岸~
Halo大家好呀~我是Chloe,就在不久前已經順利收到Deutsche Bank 2026年IBD的暑期實習Offer啦~

見者好運!
其實Offer到手的時候還沒什麼實感,在收到WST的邀請後才開始慢慢回顧自己的北美投行上岸路,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驗與感悟,想分享給所有正在、或是即將解鎖北美求職的小夥伴們。
讓我們把日曆往前翻,從大一開始“沉浸式”體驗我的求職之路吧~
我與投行,結緣於“社團”
跟很多剛來到美國的大一萌新一樣,第一次獨自在陌生的環境中摸索肯定會有些迷茫與無措,希望找到一個集體幫助自己更快地融入、成長。
當時的我對商科、金融這個方向很感興趣,順藤摸瓜就瞭解到了校內相關的社團&兄弟會。大家可能會聽到說不少美本比較厲害的商科/金融/諮詢club都需要透過面試進入,而且難度不低。但其實想進入這些club還有一個輔助方法,就是多做Coffee Chat。
回憶起來,當時面試時我的表現並不算出彩,但巧的是我在先前coffee chat到了社團裡的一個學長,在興趣、性格上都跟他一拍即合,藉此機會“刷了刷臉”,再加上自己的personality也跟社團很match,於是非常幸運地pass了面試。

我參與的這些社團在求職過程中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簡單總結一下:
求職氛圍濃厚
我所在院校本身求職氛圍就非常好(甚至有些卷),而這類社團裡的大家更是有著明確的求職目標,這樣的氛圍會感染到你,讓你更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探索行業。我也是從學長口中瞭解到投行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未來exit的options會開啟很多,才選擇往這個方向深入探索。
如果大一的你對於未來求職什麼行業、什麼崗位還比較迷茫,我想多跟專業內的學長學姐溝通一定能夠幫到你。早早定下大致的方向,才能繼續透過實習進一步感受行業的整體氛圍,然後trial and error,發現自己的興趣方向。
非常Helpful的學長學姐們
社團裡有不少前一兩年剛經歷過recruiting的學長們,能夠在跟他們coffee chat的過程中得到非常up to date的幫助和資訊。
這些校友在未來也會變成非常珍貴的資源,真正經歷recruit下來才知道,最難的其實是拿到面試,而不是面試本身,而我基本大部分的面試都是靠與校友networking拿到的。
一般社團也會定期組織一些講座、活動等,對於培養求職所需的soft/hard skill都很有幫助。
最近美本也放榜啦,應該有很多2029屆的準大一uu們開始探索了,WST專門給大家安排了一個新生群!無論是社團資源,還是赴美之後的學習工作分享,都可以在群裡討論,還會不定時發放留學求職福利,一手資訊都在群內更新。掃描新增下方小助理,回覆關鍵詞【2029】即可獲取~

Networking,究竟有多重要?
Networking也是北美求職繞不開的重點。為什麼說它重要呢?以我自己為例,我差不多在去年10月底左右開始集中打networking call,之後基本上拿到的面試都是這一波打出來的,所以真的需要重視。
其實從跟社團內的學長學姐做Coffee Chat開始,你就解鎖了Networking的“初級階段”,但對我來說,想要跨出舒適圈和陌生bankers打cold call,就是最大的難點。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跟我共鳴:在學校內跟學長學姐face to face的coffee chat,能夠觀察到對方的表情,整個conversation也能很自然地進行;
但一到cold call就不一樣了——想到要跟電話另一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聊天,真的莫名令人感到壓力。尤其前幾次電話中,我只會機械地跟對面“一問一答”,根本不知道怎麼follow up,僅憑語氣也無法觀察到對面是否有興趣繼續。

回顧我自己的求職季,也是一封封email、一個個call打過來的,要說怎麼解決這些困擾,就是一個字:練!
Networking這件事非常需要早早開始準備、熟能生巧,透過覆盤自己前一次的表現不斷地進步、調整。語氣語調是不是還可以再活潑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及時跟進製造互動?這些都是一兩個call無法解決的,提高“質”的前提一定是“量”能夠跟上。
如果你也是在求職投行,前期做Networking沒什麼底氣害怕失敗,那麼從“練手”開始:比如你的目標是BB行,那麼一開始可以找一些middle market的員工去做networking;或者你有比較偏好的組,那麼那些你並不想去的組也可以成為前幾次call的物件。
這邊有WST導師給我share的Networking攻略大禮包,一起分享給大家,也是新增小助手回覆關鍵詞即可領取啦~

投行求職,需要一些“活人感”
像中國留學生準備投行求職的話,首先Technical肯定是最基礎的門檻,在反覆的練習過程中需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北美面試官不希望你只是死背300問,所以偶爾會問一些比較conceptual的、不太練過的題。這時候不要太擔心or緊張,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刁難你,此時答題的thought proces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我自己在剛開始也花了不少功夫去死磕自己的Tech,但在經歷過幾輪面試之後我突然發現,有時困住我的不是那些難題,反而是一句很簡單的:“你平常喜歡幹些什麼?”
是的,Behavioral有時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換位思考一下,投行的bankers在申請季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優秀的候選人,如果說什麼能夠讓你脫穎而出的話,一定是你的personality,和麵試時候的所謂“活人感”。

因此在大學階段,大家除了學業、求職外,也不要放棄繼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它不僅是忙碌生活的一劑調味品,也是組成你這個鮮活的“人”的一部分。
在德銀面試時,從第一輪到最後的superday,我都能感到自己和整個公司的culture十分契合,面試官們都非常welcoming,可能也是我展現的personality讓德銀pick了我。
記得superday的時候,其中有一輪基本都是在跟面試官聊興趣愛好,能看出來他們是真的很感興趣在聽,雖然是我來面試,但我就能感覺到他們也很尊重你的時間,有種“雙向奔赴”的快樂!
WST於我
不僅是老師,更是知心好友
最後來聊聊我跟WST的故事吧!我是差不多大一下學期的時候透過朋友瞭解到了WST,因為家裡沒有相關的從業者,在社團裡也無法得到1v1的求職幫助,因此萌生了求助機構的想法。
在和WST導師聊天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導師們真的非常care且尊重我的意見與選擇,整體的重心也focus在如何幫助我進行自我提升、拿到我心儀的offer。
我剛開始對於求職拿offer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緊迫,導師們不會催我,而是在瞭解我的想法後去match適合我的方案。幫我mock和上課的老師們都非常認真,像Annie老師也有手把手教我解決一些求職上的問題。
在這裡我要特別shout out一下Shirley老師。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今年2月中旬,我身邊有不少同學已經在進行2026 summer的面試,甚至有些都拿到了offer,顆粒無收的我一下子緊張情緒拉滿。
急需心理安慰的我就問Shirley老師能不能打個電話聊一下,老師立馬就回復我並給我call了過來,先是給了我很多情緒上的支援和鼓勵,在我提出想要更多學習方面的support時,Shirley說正好有一位剛剛下車八大行26summer的學生,可以找她來給我做一次mock interview。
這是我覺得最helpful的一場mock interview,在結束mock的兩週後我也和那個同學一樣順利下車啦~當時真的很感謝Shirley老師能夠想到這個方法,也非常感謝WST團隊,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能夠提供專業指導的老師,也是求職路上非常貼心的朋友。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夠有所收穫!
最後小小的雞湯一下:你堅持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反過來擁抱你。相信自己,祝大家在求職季都能收穫自己心儀的Offer!
———-投稿人:Stacey(化名,隱私保護)———-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