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醒來就看到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突然離世的訊息,真是震驚又唏噓,才48歲啊,和我們差不多年紀,兩個可愛寶貝的媽媽。她的離去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給所有寶媽敲響的一記警鐘。

(《康熙來了》節目組發文)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它來勢洶洶,能在短時間內引發肺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成年人尚且如此,對免疫力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流感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威脅。資料顯示,每年因流感導致的兒童死亡病例不在少數,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
寶媽們總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卻常常忽視了自己的健康。熬夜照顧生病的孩子,忘記按時吃飯,忽視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這些都是寶媽們的日常。但我們必須明白,只有保持自身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一個健康的母親,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預防流感
,從日常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這些簡單的衛生習慣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更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切勿拖延。記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孩子負責。
大S的離世提醒我們,生命如此脆弱,健康如此珍貴。作為母親,我們不僅要守護孩子的健康,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們的健康,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媽媽,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寶媽必讀:這8個身體訊號在求救,千萬別硬扛!
作為寶媽,我們習慣了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卻常常忽略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這些看似普通的症狀,可能是健康亮紅燈的預警。當身體發出以下訊號時,請立刻停下腳步,好好照顧自己——
一、長期疲勞:別讓“累”成為常態
訊號表現:每天睡醒依舊乏力、提不起精神,甚至抱孩子都感覺吃力。
隱藏風險:可能是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慢性疲勞綜合徵。
應對建議:每天保證6小時連續睡眠(可分段補覺),每週至少安排1次“放空時間”,必要時查血常規和甲狀腺功能。
二、頭痛/頭暈:別總歸咎於“沒睡好”
訊號表現:頻繁太陽穴脹痛、後腦勺發緊,或突然起身時眼前發黑。
隱藏風險: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血壓異常,哺乳期媽媽需警惕缺鐵性貧血。
應對建議:每天喝夠2000ml水,哺乳期可適當補充複合維生素,持續性頭痛需及時就醫。
三、心慌/胸悶:別以為只是“太焦慮”
訊號表現:爬樓梯氣喘、心跳突然加快,或胸口有壓迫感。
隱藏風險:產後心肌炎、心律失常高發,流感後更易誘發心臟問題(如大S病例)。
應對建議:出現症狀時靜坐深呼吸,避免過度飲用咖啡/濃茶,定期做心電圖篩查。
四、體重驟變:別用“帶娃累瘦了”自我安慰
訊號表現:一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或無緣由持續發胖。
隱藏風險:甲亢/甲減、糖尿病、腸道吸收問題都可能引發體重異常。
應對建議:每週固定時間稱重,記錄飲食和體力消耗情況,及時排查代謝疾病。
五、長期咳嗽:別當“慢性咽炎”拖延
訊號表現:乾咳超過2周,夜間加重,或伴有低燒、胸悶。
隱藏風險:流感後肺炎、過敏性哮喘、胃食管反流都可能導致持續性咳嗽。
應對建議:避免自行服用止咳藥,及時拍胸部CT,霧霾天外出務必戴口罩。
六、情緒失控:別用“為母則剛”壓抑自己
訊號表現:莫名流淚、對孩子失去耐心,或整夜失眠胡思亂想。
隱藏風險:產後抑鬱可能在孩子3歲後復發,長期情緒問題會引發內分泌紊亂。
應對建議:每天給自己15分鐘獨處時間,練習正念呼吸,必要時尋求心理諮詢。
七、關節疼痛:別以為“月子病”無法挽回
訊號表現:手指晨僵、膝蓋上下樓梯刺痛、腰骶部痠痛難忍。
隱藏風險: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在產後因勞累加重。
應對建議:哺乳期可熱敷疼痛部位,避免單手抱娃,補鈣需持續到斷奶後1年。
八、月經異常:別把“內分泌失調”當小事
訊號表現:斷奶後3個月未恢復月經,或經期出血量突然增多。
隱藏風險: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內膜病變的早期訊號。
應對建議:記錄月經週期,異常出血立即就醫,每年做一次婦科B超。
預防勝於治療:寶媽健康管理清單
1. 定期“健康掃描”:每年做全面體檢(尤其血常規、甲狀腺、乳腺、婦科專案)。
2. 營養精準補充:哺乳期每日需額外500大卡熱量,重點補鐵、鈣、維生素D。
3. 碎片化運動:每天累計30分鐘活動(如深蹲哄睡、靠牆靜力站等)。
4. 建立支援系統:與其他寶媽組建“健康打卡群”,互相提醒就醫、鍛鍊。

媽媽不是超人,我們的健康是全家幸福的基石。從今天起,請把“關愛自己”寫進待辦清單——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健康陪伴TA成長的媽媽,而不是一個咬牙硬撐的“完美超人”。及時傾聽身體的聲音,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愛。

此文為“英國養娃那些事兒”編輯作品
謝謝轉發分享和留言
https://www.ukkids.co.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