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這不是在全盤否定分級診療

很明顯,這不是在全盤否定分級診療
文 | 張是之
大家好,又來到廣東了。
後天下午在深圳組織個線下讀者見面會,人已經報滿,深圳還是像去年夏天那樣熱情,我越來越喜歡南方了。
下週回程的路上計劃在上海也組織一場讀者見面會,初步計劃如下,有意參加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hangshizhi666
時間:2.16(週日)下午
主題:2025年投資趨勢分析。
1.達叔(資深投資人,主題:房產投資及其他)
2.文希老師(奧派學者,分享主題:世界百年貨幣體系變遷及對黃金近年來的看法);
3.張鵬(從最初的法醫轉型為資深外企經理人投資人,20多年的外企管理經驗,非洲投資多年,主題:中國企業出海常見問題);
4.薛元昊博士(魔筷科技合夥人、副總裁,主題待定)。
5.張是之(主題與crypto有關)
其他嘉賓還在邀請中,計劃有crypto方面的技術專家,還在確定中。
前面算是一個小小的公告,深圳分享的內容已經準備好了,睡覺前簡單聊聊今天看到的一個知名外科醫生的。
裴醫生我也有關注,肯定是個好醫生,也是個好人,只是這次他對老古文章的評論問題很明顯。
老古這篇出圈的文章《大S之死:分級診療,全球災難》,裴醫生是有誤解的。
他有幾個核心觀點:
其一,認為牢固是對分級診療的全盤否定。
其二,假如沒有分級診療,大家都會擠到三甲醫院排隊幾小時看感冒。
其三,醫療不能和餐飲相比,餓肚子可以隨便抓個廚師讓你吃飽,但生病了不能隨便找個醫生看病。
很遺憾,他這三個觀點都是錯的。
無他,只是因為與基本的事實不符。
第一,老古的確是在全盤否定分級診療,但很明顯,他否定的是行政人員主導和操刀的分級診療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一幫坐辦公室的人,用幾張或幾百張A4紙,來決定別人的看病方式。
張三(公務員)收李四(納稅人)的錢,然後在辦公室裡決定,千里之外與自己毫不相關的王五(醫生)怎麼給趙六(患者)看病。
這就是弗裡德曼說的,最低效的工作方式,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毫無疑問,這種最低效、無效甚至是有害的診療模式,百害無利一無是處,必須全盤否定。
但很明確的是,我和老古肯定都不會反對的是,市場自己形成的分級診療。
這就牽出第二個問題,裴醫生的觀察是錯的。
裴醫生認為“假如沒有分級診療,大家都會擠到三甲醫院排隊幾小時看感冒。”
然而實際上,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別說小感冒了,就是得了癌症,有的人未必都會擠到三甲去。
以我有限的觀察,中國目前的“分級診療”,實際上十分市場化。
簡單的小感冒,要麼啥也不做硬扛,要麼自己藥店拿點藥一吃就扛過去了。
嚴重一點的,小區樓下基本上很常見的私人診所,中醫西醫都有,小病望聞問切開個藥打個點滴什麼的。
很多人感冒了,並不會直奔三甲而去,而是選擇身邊又方便、又熟悉和信任的醫生,有點“家庭醫生”的意思,但不完全是,但勝在方便。
只有更嚴重的病,才會去三甲,或者選擇去北京、上海、華西等最知名的醫院。
當然這些花費都會更高,但是現在有點積蓄的話,一般還是能解決大部分醫療資源問題的,因為這些都是醫療市場化帶來的便利。
而歐美現在的問題是,以免費醫療的名義,有時候你有錢也沒法順利看病,有的當地人出國旅遊治療,有的華人看病直接選擇回國。
當然我也很清楚,這不是完全絕對的市場化,但只要方向上稍微向市場靠近一點,口子稍微放開一點,就已經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了。
而日本、歐美、加拿大等國家,是空有資本主義的“羊頭”,實際上是醫療計劃經濟的“狗肉”。
只不過,很多人被作為發達國家的形象所迷惑,認為它們醫療科技行業的領先,等同於醫療制度的領先,以至於看不到它們在醫療問題的缺陷和落後。
這種落後的根源就是,計劃經濟思維主導下的強制行政干預,行政命令主導醫療資源分配,而不是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
這點上,如果中國要向歐美日本學習強制分級,那絕對是錯的,必須全盤否定。
而裴醫生說的第三點,“醫療不能和餐飲相比,餓肚子可以隨便抓個廚師讓你吃飽,但生病了不能隨便找個醫生看病。”
這種類比是非常粗糙的,因為忽略了很多真實的細節,看上去頗有幾分道理,但細究起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真實的現實是,你餓了肚子也不會隨便抓幾個廚師過來,而是有多少錢辦多大事。
在工地幹活的農民工,幾個饅頭幾塊錢就是一頓。出去吃飯既有路邊大排檔,也有星級酒店。
可以選,但絕對不是隨便選,而是先看自己能負擔多大的資源。
患者生病也不是隨便找醫生,而是綜合考慮便利性、信任度、花錢多少等等。
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權衡。
自己權衡的核心要義,就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而不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而只要你認可這個核心,認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這樣最高效也最有效,那麼恭喜你,這就是市場經濟。
只不過,再在底層邏輯上強調保護產權和自願交易。
所以,大S的去世,實際上是讓我們進一步對日本、歐美的醫療模式祛魅。
它們在某些方面做的很好,比如高科技醫療裝置。
我們有很多是進口裝置,但它們在醫療裝置的領先,也恰恰是因為,它們國家的行政部門不懂得怎麼管理高科技領域。
偉大不是計劃出來的,微軟、谷歌、OpenAI、英偉達,都不是計劃出來的,是美國政府不知道怎麼管,啥也沒管才出現的。中國可以參考深圳、杭州。
歐美有先進的地方,但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
醫療制度就是這樣,它們應該向我們學習才是:
市場化的分級診療,而不是行政化的分級診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2025年02月07日晚,明天帶孩子去動物園,後天深圳見,下週日上海見。
——————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