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問我,現在還能不能投資房地產?我想先給大家講個故事。2000 年的時候,我在上海買了人生第一套房,當時每平米不到 5000 塊。到了 2010 年,這套房子的價格已經漲到了 5 萬多。那時候我就意識到,房地產確實是個很好的投資工具。但今天,我要很嚴肅地告訴大家: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過去幾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創造了無數財富神話。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時候有三大紅利支撐著房價上漲:一是城市化程序,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二是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導致房價水漲船高;三是政策支援,房地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這三大紅利的推動下,房地產成了穩賺不賠的投資品。
現在時代變了!目前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是政策的變化。中央明確提出 “房住不炒”,一系列調控政策陸續出臺,限購、限貸、限售、房產稅試點等,目的就是要抑制房地產的投機行為。政策的轉向意味著房地產不再是政策鼓勵的投資領域。
中國自 2022 年起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常態化的人口總量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2 年末全國總人口為 14.1175 億人,較 2021 年減少 85 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 0.60‰。這一轉折點的出現,標誌著中國人口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擁有多套房產。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可能都給孩子留下了房子。根據貝殼研究院的資料,中國城鎮家庭戶均住房已經超過 1.5 套。當房子不再稀缺,它的投資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也面臨著轉型壓力。過去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增長需要新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是必然的。

房地產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到底了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5 年 2 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 0.1%,但同比仍下降 3%;二線城市環比持平,同比下降 4.7%;三線城市環比下降 0.3%,同比下降 5.9%。二手房市場更不樂觀,一線城市環比下降 0.1%,深圳雖然上漲 0.3%,但上海、廣州都在下跌。這些資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的整體房價基本已經失去了上漲的動力。
房價上漲動力消失並不代表著房價立刻下跌!先說房價上漲動力消失的最關鍵的因素。表面上看是城市化、政策和貨幣超發,這些因素在推動房價上漲,我跟你說,這只是個表面現象。其背後真正的本質是製造業的不景氣甚至是下滑導致的。請記住,製造業越糟糕,被擠出來的資金因為無處可去必定會推動房價上漲。但是長期來看,當製造業糟糕到一定程度或者沒有製造業,那麼這個地方的房價就不會漲,因為沒有製造業託底,就沒有後續的資金來接盤,因此房價漲不起來。舉個例子,溫州的房價在2011年1月份超過同期的上海,這個現象的背後就是溫州的製造業大量的倒閉,然後製造業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催生了高房價,達到3萬。到了高點之後經濟持續變差,房價失去支撐一路下跌到18,000。現在溫州房價會起來嗎?不會起來了,因為沒有製造業託底了。浙江製造業倒閉越多,在上海房價越高。北方製造業越差,北京房價越高,廣東製造業越差,房價越高。
我研究發現,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的樓價都是跟GDP走勢差不多,經濟好樓價漲經濟壞樓下跌,這是正常的,因為這些國家只有剛需。中國不但有剛需,而且還有投機性需求!投機需求的資金來源就是製造業危機擠壓出來的!

2016年7月份8月份,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投資增長率由過去的每年增長30~40%首度降到0,這些資金湧入樓市,導致當年7、8、9月份暴漲,達到歷史高點!從此之後中國的樓市進入下行通道。經過幾年的下跌,我們發現一線城市的房價下跌幅度要遠遠小於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為什麼小?因為在他周邊有很多的製造業資金在託底,這都是投機性需求。而二三四五線城市,由於製造業的危機導致投機資金進入了一線城市,而本地有剛需的這群購房者收入下降,他們只能放棄購房或者是延緩購房,所以這些城市的房價大幅下跌。因此中國一線城市的樓市不會太差,因為它有投機性需求轉向。我們的製造業和過去相比衰退了很多,這些投機性需求的資金由於投資的管道太少,因此會選擇一個最不差的投資,那就一定是樓市,雖然它不是最好,但是最不差。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過去,房子是用來炒的,現在,房子是用來住的。如果你還抱著 “買房就能賺錢” 的想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該怎麼辦呢?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做好資產的綜合配置。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投在房地產上。可以考慮分散投資到股票、基金、債券等領域。具體怎麼配置呢?我給大家幾點建議:
第一,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如果你確實需要買房自住,可以選擇那些人口流入多、經濟發展好的城市,並且要注意控制槓桿,不要揹負太多房貸。如果你想投資房產,要牢記投資的基本原則,就是隻盯著核心城市的優質資產!記住我的 "四不一有原則":不要碰人口淨流出城市,不要碰非省會城市,不要碰人口千萬以下的城市,不要高槓杆,要有工業基礎!
第二,保留一定的現金流。在經濟不確定的時期,現金是最安全的資產。建議大家保留 3-6 個月的生活費,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分配資產。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者,可以把 50% 的資金放在債券、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產品上,30% 投資股票或基金,20% 配置黃金或其他避險資產。如果你是激進型投資者,可以適當增加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但也要注意控制風險。
第四,對於高淨值使用者,可以考慮全球資產配置來分散投資風險,當然這個需要尋求專業服務。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