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分享經營哲學,鍾睒睒說了些什麼?

作者:劉學輝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01
筆者長期進行商業研究,接觸過大量知名企業家。但較為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轉,這些企業家便逐漸開始出現較大的分化。有的企業家能夠帶領企業持續穿越週期,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而有的企業家則只是曇花一現,一旦經濟、產業或技術週期出現較大變化,他們掌管的企業便會很快衰退,甚至消亡。
總結上述兩類企業家的最核心區別,筆者認為便是他們在哲學思考上的區別。所謂哲學,便是對“本質”的思考。“人生哲學”,即是從“作為人,何為正確”的本質,去進行個人生活原則的思考。“經營哲學”,即是從“作為企業,何為正確”的本質,去進行企業經營原則的思考。
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家,多是對商業本質有著深刻的思考,能夠以一種長期主義、利他主義與專業主義的經營哲學去經營企業;而那些曇花一現的企業家,多缺乏對商業本質的思考,只是依靠時代機遇獲得一時的成功,但在行事風格上有著明顯的短視、自利與投機主義的傾向。
但在眾多知名企業家中,有一位讓筆者一直較為困惑,其便是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一方面,作為中國食品飲料產業的領導企業,農夫山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由於鍾睒睒在過去很多年都極為低調,導致外界對農夫山泉成功背後的內在邏輯並不理解,只是片面地臆測鍾睒睒是一位營銷策劃大師。但這種臆測並無法解釋農夫山泉的巨大成功,因為營銷在企業的關鍵成功要素中遠決定性要素。
不過,隨著去年輿論風波的爆發,農夫山泉開始對外進行更多的業務開放,其創始人鍾睒睒先生也進行了多次公開發聲。從這些開放的業務資訊與鍾睒睒先生的公開發聲中,外界才開始得以對農夫山泉的成功邏輯及其創始人的深層思考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筆者也對農夫山泉的業務細節與鍾睒睒的公開發聲內容進行了大量系統研究,並且越研究,越能感受到農夫山泉這家企業的與眾不同之處。其中,有3點讓筆者印象深刻。
第一,之前筆者一直認為農夫山泉只是一家商業較為成功的普通飲料企業,但後來筆者逐漸發現其本質上是一“健康公司”,幾乎所有的業務選擇與產品組合都是嚴格圍繞“健康”這條戰略主線來展開的。
第二,之前筆者一直認為農夫山泉是一家業務重心在飲料生產、銷售環節的快消企業,但後來逐漸發現其是在水果、茶葉種植等上游原材料領域進行長期深耕,與農產地、農戶有著深度互動的垂直縱深型“產業鏈公司”。
第三,之前筆者一直認為農夫山泉所處行業只是一個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但後來逐漸發現其也存在眾多的技術難題,而農夫山泉本質上是一家突破了農業、飲料等產業多項重大技術難題的“科技公司”。
一家企業的基因,離不開創始人的靈魂。而從農夫山泉身兼“健康公司”、“農業產業鏈公司”與“科技公司”等與眾不同的戰略選擇,我們能看出其創始人鍾睒睒一定是有著深刻的哲學思考的,而這些思考是解開農夫山泉這家企業成功密碼的最核心鑰匙。所以,筆者一直期待能夠有機會當面向鍾睒睒請教。
02
就在近日,農夫山泉在雲南省普洱市、臨滄市的5個茶葉資源豐富的區縣,捐贈了5家現代化的茶業初制工廠,總投入超1億元,這在中國茶產業引起了較大轟動。這些工廠既包括現代化的廠房,也包括當前行業最先進的茶葉初制加工生產線,單廠日處理鮮葉能力高達2萬公斤,是一般初制廠的5倍以上。
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茶廠捐贈儀式,並在媒體溝通會上藉機向鍾睒睒先生提問了關於其人生哲學與經營哲學的問題,希望能夠進一步破解農夫山泉這家企業成功背後的最底層密碼。
關於人生哲學,鍾睒睒開玩笑回答說,“我人生還沒有形成哲學。中國有句話叫蓋棺定論,我這棺材好像稍微還有點距離(笑)。”但他就經營哲學談了一些想法,主要包含五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方向選擇”。
鍾睒睒認為,做企業最重要的是方向一定不能錯,“因為方向錯了就會累死,可能會離真理越來越遠”。
第二個關鍵詞是“系統能力”。
鍾睒睒認為,企業只是做出正確的方向選擇還不夠,還需要非常準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並且持續進行知識的積累,以構建一個系統多元的能力來保障戰略的實施。
第三個關鍵詞是“交易質量”。
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中,鍾睒睒多次提到“交易質量”這個概念。而在鍾睒睒先生之前,筆者沒有在商業界看到有其它企業過這個說法。所謂“交易質量”,即能夠帶來產業正迴圈的交易。例如,那些憑藉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的商業,便是低“交易質量”的商業。而那些憑藉品質與創新,帶動行業向上的商業,便是高“交易質量”的商業。鍾睒睒先生之所以長期批評電商平臺的低價競爭,便是因為這種競爭最終造成“交易質量”的降低,進而造成對行業生態的破壞。
第四個關鍵詞是“社會需要”。
鍾睒睒認為,“企業家的一個重要思考點就是一定要去做與廣大老百姓健康,與老百姓收入與生活水平提高相關的產品,這種方向一定不會錯的,無論什麼社會都需要”。
第五個關鍵詞是“商業安全”。
“商業安全”是鍾睒睒經營哲學的基礎,其與近些年中國企業開始從追求“規模速度”轉“健康持久”的變化是一致的。鍾睒睒上面提到的“方向選擇”、“系統能力”、“交易質量”與“社會需要”四個關鍵詞,都是圍繞“商業安全”展開的。鍾睒睒表示,“我一方面會非常開放,另一方面也會非常保守。到行為的時候非常保守,到思想層面的時候是非常開放的”。
上述五個關鍵詞看似簡單平實,但在細細思索之後,筆者逐漸意識到其是在長期主義、利他主義與專業主義等理念下的進一步具象化,不僅精準地概括了農夫山泉的成功密碼,同時也為所有企業提供了一個具有普適性的商業之道。如果總結成一句話,即商業的本質便是從“商業安全”出發,基於“社會需要”與“交易質量”來進行“方向選擇”,並構建“系統能力”來實現“方向選擇”的落地。
真正具有哲學思考的人,不只是體現在觀念,而是體現在“觀念與行動的統一”,也就是中國明朝著名儒學大師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鍾睒睒便很好地做到了“觀念與行動的統一”,其怎麼說的,也是怎麼做的。
例如,農夫山泉聚焦天然水,而非純淨水;聚焦非濃縮還原,而非濃縮還原果汁,始終堅持以“健康”為主線來進行業務選擇與產品組合,便是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更健康的生活;其始終堅持在產業鏈上游的深耕,便是致力於為廣大農民提供更高的收入與更好的生活水平,這無疑都是“社會需要”的。
農夫山泉一直拒絕低價競爭,而是堅持品質向上、品牌向上與價格向上,便是對高“交易質量”理念的遵守。也正是對這種理念的堅持,使得整個產業鏈中的農戶、初加工企業、經銷商與農夫山泉都賺到了錢,地區的就業與稅收得到了保障,消費者也享受到了健康安全的產品。
農夫山泉一直堅持去做一家有根的“垂直型企業”,持續進行水、茶與果汁產業鏈的縱深發展,進行“水源地灌裝”、“榨汁殺菌”、“黃龍病治理”、“標準化種植”與“茶葉機採”等各種技術難題的攻堅,而非做一家沒有根的“平面型企業”,便是對“系統能力”的持續積累。當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帶來戰略的質變。
當在“方向選擇”上做到了“社會需要”與高“交易質量”,同時也沉澱了“系統能力”,那麼這樣的企業便能夠更好地穿越週期,抵禦風波,實現持久的“商業安全”。例如,2024年農夫山泉遭遇了空前的輿論風波,但其茶飲業務依然取得了大幅增長,而飲用水業務雖然受到較大影響,但市場份額繼續穩居行業首位。隨著輿論風波逐漸獲得澄清,今年的飲用水業務將快速復甦,茶飲與果汁等業務也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這充分證明了農夫山泉這家企業“商業安全”。
農夫山泉此次在雲南捐贈的5座現代化的製茶工廠,也是鍾睒睒經營哲學的一個具體縮影。雲南省在茶資源稟賦上有著天然優勢,但由於過去經營粗放,缺乏技術賦能與標準化,農戶依然收入微薄,而要想解決上述問題,根源便是構建一個高“交易質量”的經營模式,而提升“交易質量”的繩頭便在於農民增收與種植積極性。
不同於其它省份一年四季溫差大,雲南省四季如春,使得一年四季的茶葉均有著較高品質。但由於當地農戶在之前一直採用的是曬青工藝,導致在日照較少,雨水較多的夏秋季節無法晾曬,使得這些季節的大量優質茶葉白白浪費。農夫山泉研究發現,要想大幅度提升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最重要的是夏秋茶也能夠被充分利用,而充分被利用的核心是擺脫傳統曬青工藝對天氣的依賴。
針對上述關鍵癥結,農夫山泉研發了一整套烘青毛茶的生產裝置,可以透過數字化控制溫度、時間與壓力等關鍵工藝引數,實現攤青、殺青、攤涼、揉捻、乾燥與勻堆等所有加工環節無需人工搬運,鮮葉全流程零落地,不僅解決了夏秋茶難以晾曬的難題,還使風味合格率從傳統工藝的52%提高到90%以上,生產效率也大大提升。
當一年四季的茶葉得到更充分利用,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農戶的收入與種植積極性自然會得到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提升了,就會更好地配合農夫山泉的科學化、標準化種植,那麼茶葉的品質就會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提升了,農戶的茶葉原料售價會進一步提高,消費者會獲得更好的產品,農夫山泉最終也會在企業的核心能力與商業化上受益,形成從利他到利己的正迴圈。
03
此次溝通會,一方面由於筆者問題提出的比較突然,另一方面由於時間原因,鍾睒睒先生的回答沒有就該問題進行更多的展開。但從他之前的一些分享中,我們能夠發現他其實有著更多維度的哲學思考。
例如,在談到技術文明時,鍾睒睒認為,無論是農耕文明、工業文明、電氣化文明還是網際網路文明,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些文明形式都經歷了漫長的人類行為與價值觀、利益的衝突和多方矯正、角力後,才慢慢走到了為人類服務的一個區間,這種區間稱為“度”。所以他提醒人們,“任何文明都要有度,當某一種文明的力量過度的時候,那一定是對其他弱勢群體的傷害”。鍾睒睒關於技術文明的思考,對於當下人工智慧時代的倫理準則制定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談到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時代的處世哲學時,鍾睒睒也一直在進行思辨,他早期曾認為“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有善舉也不一定需要他人知曉,但後來他反思認為,“要求人們調,不宣揚,是農耕文明時代觀念,但這種觀念在工業文明社會當中是錯的”。鍾睒睒的這個觀察是極具洞見性的,其是對中國農耕文明時代形成的幾千年專制社會環境下的社會倫理提出的一個重要挑戰。
在談到商業文明的規則時,鍾睒睒認為,其應當為人類提供公平和公正,讓“強者不孤,弱者不懼”,而應該是針對某一個人的,其應該針對所有強者和弱者,對形形色色的人群都一視同仁、無差別的。類似上述極具啟發性的觀念,鍾睒睒先生還有很多,在這裡我們不一而足。
“你由你的觀念所決定”,是筆者很喜歡的一句話,其充分揭示了觀念的重要性。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家企業還是一個人,其最終歸向何處,根源上都是由它擁有的觀念所決定。作為一位罕見的具有深度哲學思考,且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企業家,筆者期待鍾睒睒先生未來能夠以身作則,做一位工業文明時代新型企業家的典範,對外進行更多、更系統的思想分享,這些分享所帶來的社會貢獻,將不遜於創造農夫山泉這樣一家傑出企業。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選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