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01
5個月前,農夫山泉陷入了巨大的爭議。
一時間,輿情洶湧,只要是罵農夫山泉,或者搞點相關的行為藝術,都能獲得巨大的流量。
但我沒有說話,因為有所顧慮(至於為什麼會有顧慮,後面再展開講)。
5月20日,針對網傳的20條謠言,農夫山泉在其公眾號釋出了闢謠文章,並一一回應。

但當時很多人的反應,依然是一副“我不聽”“我不聽”“我就不喜歡你”的態度。
8月10日,央視《對話》欄目對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進行了一次專訪。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媒體機構,央視的上場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視作是在給企業背書,因為《對話》欄目從來就是請某個領域優秀的代表。
而從一系列犀利的提問也可以看出,央視在採訪前是做了詳實的調研和摸底(畢竟離那場輿論風暴已過去了5個月,節目組也確實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功課)。
鍾睒睒倒也坦蕩,面對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包括問他是不是不如馬斯克,作為“首富只捐24000瓶”以及關於偷稅逃稅等質疑,他都一一做出了正面回應,主打一個“不迴避”。
這場“你攻我守”的訪談長達1個小時,透露了非常多的資訊量,也讓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瞭解農夫山泉這家公司以及關於鍾睒睒的種種爭議。
1.美國首富造火箭,中國首富賣水,這個首富是不是太“水”了?
自2021年第一次登上首富榜單以來,鍾睒睒已經連續4年蟬聯中國首富,也因此遭到了非議。
有人說從全世界來看,美國的首富人家是造火箭的,中國的首富是賣水的,所以就比較“水”。
對此,鍾睒睒倒是很坦誠地表示:“我覺得這句話也很中肯。”
但他同時也若有所思地補充道:馬斯克在24歲時就已經是斯坦福大學的在讀博士了,而他自己25歲時在幹啥呢?
鍾睒睒小學只讀了4年,做過17年農民,也做過泥匠、瓦匠、木匠等營生,後來在《浙江日報》做記者,報道的領域也是“三農”。
這種農民的經歷,決定了他會更多地為農民考慮,會選擇去做自己知識範圍中的事。
但是,鍾睒睒認為社會責任是可以比較的,因為財富本身它是有社會責任的。
“同樣是回報,它有很多不一樣的方式。埃隆•馬斯克走的那條路就是創造科技的邊界,但我的經歷就是個農民,我的經歷更多地我會去想農民。”
而農夫山泉的持續進化,確實也幫助了農民致富(這一點後面再舉例講)。

2.甘肅地震時,只捐了24000瓶水?
自今年3月陷入輿論風波後,有網友指著下面這張圖,說去年甘肅地震時,農夫山泉只捐了24000瓶水,作為中國首富,實在是太摳門了。

還有人說,農夫山泉曾給哈佛大學捐了1個億,還給日本也捐過5000萬,對外國人出手闊綽,對中國人摳摳搜搜。
關於對外捐款,農夫山泉早在5月20號的闢謠文章中就明確否認了。
而送到甘肅的這24000瓶水,其實只是第一時間送到災區的緊急物資。
而且為什麼是24000瓶,這背後還和汶川大地震的救災教訓有關。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農夫山泉第一時間把大量的飲用水調集到了成都,但他們卻沒辦法把水送到救災現場,因為當時成都的交通樞紐全部癱瘓了。
吸取了那次的教訓之後,農夫山泉專門制定了一套制度,任何時候只要有公共危機,公司會把送水的權力下放給每個大區,然後各個大區後來又更進了一步,把權力下放到辦事處和經銷商,每個經銷商可以在無審批和報備的情況下運送1000箱水,正好就是24000瓶。
去年甘肅地震發生後,農夫山泉的員工和經銷商其實是冒著生命危險把24000瓶救命水緊急送到了災民安置點,第一批水送到的時候只用了兩個半小時,這個反應速度真的可以說是非常迅速了。
之後的5天,農夫山泉又繼續往災區運送了總計二十多萬瓶/桶水,幫助災民解決飲水問題。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卻被不明真相的網民當成了攻擊農夫山泉的一個黑點。
你說冤不冤?
作為一家主營飲用水的企業,每當天災人禍發生時,他們第一時間把水送進去,這完全沒毛病吧?
除了抗震救災的捐贈之外,農夫山泉還透過公司名義和杭州市西湖區鍾子逸教育基金會,向廈門大學捐贈人民幣3.4億元,向西湖大學捐贈人民幣1億元,向浙江大學捐贈人民幣1億元,還向少兒盲人管樂團、崑曲藝術、松柏村兒童藝術和困難家庭等進行了捐贈。
根據該公司釋出的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農夫山泉累計向社會捐贈總額已超9億人民幣。

3.關於稅務和公司註冊地的質疑
此前有網友質疑,農夫山泉的註冊地在開曼群島,目的是為了逃稅。
對此,鍾睒睒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明確予以了否認,壓根就沒有什麼群島公司。
鍾睒睒還明確表態說:“農夫山泉永遠都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企業,農夫山泉永遠屬於中國!”
其實從天眼查上也可以查到,農夫山泉的註冊地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那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一直在傳農夫山泉註冊在開曼群島呢?
我在百度上搜“農夫山泉 註冊地”這個關鍵詞,發現百度給出的置頂搜尋結果,寫的就是開曼群島。

但如果我換一個關鍵詞,搜“農夫山泉註冊地在哪裡”,這回百度告訴我,在中國杭州市西湖區。

發現了沒?
你問同一件事,僅僅因為提問時的表述不同,百度就能給你整出不一樣的搜尋結果。
所以,關於農夫山泉註冊地的謠言,也不能全怪網友不明真相,百度絕對是有責任的。
02
在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之後,鍾睒睒一度成為了流量密碼。
無論是批評、曲解還是捏造謠言,只要是關於農夫山泉和鍾睒睒的,都很容易在網上引起巨大的關注。
作為曾經身處漩渦中心的人,在被問及對流量的看法是,鍾睒睒表示,流量就像水一樣,它既可以用來行善(這裡鍾睒睒還借用了都江堰李冰父子治水的典故),也可以出於私人目的和利益,用來作惡。
確實,自從流量可以變現之後,無底線博取流量的現象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早幾年還是透過發表極端觀點來吸引同類,又或者是搞各種擦邊吸引眼球,隨著AI技術的進步,今年我看到最離譜的新聞是,有MCN機構利用AI軟體自動收集網路資訊編造謠言,並配上虛假圖片,單日能寫4000-7000篇謠言文章,日收入可超1萬。

過去我們總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現在這些缺德的人都用上AI來編排謠言了,我們還來得及闢謠嗎?
根本來不及。
作為普通群眾,我們也只能一遍罵他們缺德,一邊無奈地搖頭。
但你說靠道德上的譴責有用嗎?
沒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只要利益足夠大,哪怕是個狗洞,都會有人爭先恐後搶著往裡鑽。
怎麼辦?
靠平臺來稽核和篩選嗎?
且不說各大平臺是不是都有能力來做好海量資訊的稽核,哪怕是有這個能力,他們也未必願意。
因為平臺自己也是流量的受益者,甚至平臺和平臺之間為了爭搶流量,都開始用演算法推薦來提升使用者的點選率。
過去微信公眾號相對來講還好一點,因為關注的公眾號是你自己選的,相當於你看到的資訊是由你自己來篩選的。
但隨著抖音、快手的普及,看短影片的人越來越多,圖文的閱讀量和停留時間越來越少,於是你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到,這兩年公眾號加入了越來越多演算法推薦的權重,系統會根據話題的熱門程度和你的閱讀習慣,來決定哪篇文章被優先展示,而頭條系就更不容用說了,你能看到啥那幾乎就完全由演算法來決定。
這就會在客觀上帶來一個結果,即某種輿論風向一旦形成,那它就會在演算法的推薦下被反覆加強。
演算法還會加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這個過程。
讓愛思辨人找到愛思辨人,也會讓不思考的人找到不思考的同類。
但不愛思考的人往往對自己缺乏清醒的認識,他們只會覺得有那麼多人和我看法一樣,那自己一定是站在了正義的一邊。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被困進了資訊繭房,他們整天看著同質化的資訊,狹隘而不自知。
他們一邊被輿論風向推著走,一邊又身處其中參與到了輿論的擴散。
如果這個輿論風向是正向的,那倒也還好(但也有將來遭到反噬的風險),反之,如果這個輿論風向是負面的,那對當事人(企業)的破壞,真的就太大了。
這也是為什麼鍾睒睒會說:“掌握水軍的演算法,那個惡更大。”
演算法在追求平臺自身流量的同時,也加劇了輿情的影響和人群的分化。
那麼,面對謠言和演算法之惡,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我看來,還是得靠監管部門和權威媒體。
03
在3月份的時候,如果你在微信搜尋關鍵詞“農夫山泉”,你能搜出一大堆關於它的負面文章;但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再搜“農夫山泉”,前排展示的大多是鍾睒睒接受央視採訪的資訊。
為啥?
因為監管和官媒都出手了。
今年6月份,國家網信辦出手整治了一批抹黑攻擊農夫山泉的賬號,還農夫山泉以清白。

再到這次央視對話鍾睒睒。
在我看來,這就是官方親自下場,站出來支援農夫山泉,反對無底線摸黑民營企業家。
在《對話》欄目現場,節目組邀請了種植戶、供應商和地方政府代表。
一位贛南臍橙的種植戶是這麼說的:“搞農業的風險太大,靠天吃飯,假如沒有農夫山泉去榨汁,我們種的果園就比較麻煩。農夫山泉是有良心,對農民有感情的企業,希望能與農夫山泉長期合作。”

另一位來自新疆伊犁蘋果種植戶則表示,受益於與農夫山泉的合作,生活基本奔小康了,2023年賺了20萬,希望今年能突破35萬元。

還有地方領導(吉林省靖宇縣委副書記)力撐農夫山泉,說農夫山泉建廠後,90%以上的用工都來自當地的群眾,同時還是他們那兒的納稅第一大戶,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幫助農夫致富和解決邊遠地區就業方面,農夫山泉是腳踏實地做了大量的實事的。
只不過,因為鍾睒睒本人的緣故,過去農夫山泉很少會在公益方面進行宣傳(關於捐贈超9億這個數字,也是在被網暴以後才選擇公佈的)。
這讓農夫山泉在上一輪的輿論風波中吃了大虧。

在演算法的加持下,偏激的、不實的、具有煽動性的負面和謠言,在輿論場上大肆傳播;
另一邊,理性的聲音,客觀的表達,卻因為農夫山泉的過於低調,而跟不上趟;
畢竟,公眾都不知道你幹了啥,又怎麼可能站出來替你說話呢。
於是,理性完全被情緒所壓倒,真相被淹沒在謠言之下。
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不應該是這樣的。
真相和話語權不應該被碎片化。
在無數的謠言面前,在強大的演算法和資訊繭房面前,權威媒體就應該像央視這樣勇敢站出來,展現事實,破除謠言。
這既是一種對事實的尊重,也是新聞專業主義和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
04
中國的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所以有民營經濟“56789”的說法)。
這兩年經濟大環境不好,輿論大環境也不太友好,於是一些民營企業主索性登出、關廠、躺平,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工作更難找了,地方稅收也少了,最後老百姓、企業主以及地方政府的日子都不好過。
這種局面顯然是官方不願意看到的。
去年7月,發改委8天兩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

去年8月,發改委又釋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其中就包括依法打擊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網路黑嘴”和“黑色產業鏈”。

去年12月,人社部印發《關於強化人社支援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

今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嚴打破壞營商環境犯罪。

從官方一系列的措施來看,是非常希望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的。
而從當前的經濟局勢來看,也確實是需要民營企業來為中國經濟注入活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動不動就給民營企業扣帽子、對他們喊打喊殺,你覺得對我們的營商環境和就業環境,是會更好還是更差?
一家企業好不好,我覺得:
一是要看它是不是遵紀守法,
二是看它有沒有依法納稅,
三是看他有沒有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而關於以上3條,農夫山泉完全都是符合的。
當然,鍾睒睒作為中國首富,要求他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自然也是完全合理的。
而透過這次央視的深度採訪,我們也確實發現,農夫山泉在幫助農民提升收入,帶動邊遠地區就業以及慈善捐助方面有著亮眼的成績。
鍾睒睒本人,作為一個有著深厚農村背景的企業家,他對社會責任有著獨到的理解。
拓展人類科技邊界的馬斯克固然了不起,但出生農夫、深耕農業,不忘農民的鐘睒睒,同樣可敬。

面對網路上的爭議,鍾睒睒說:“網路上的汙名化洗不乾淨,就隨它去吧。真理最終不會缺席。”
只是,我們又能從這次的事件中學到點什麼?
在下一輪輿論風暴捲起之時,又能做點什麼?
我們還是會像這次一樣,把輿論的主導權拱手讓給演算法和造謠者嗎?
這是你,我,企業,監管以及權威媒體,需要共同反思的話題。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籤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