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反對偷稅,但司馬南偷稅

司馬南說,美國收稅不是更狠嗎?你逃到美國,美國收你的稅更狠。
司馬南說,你不當中國人可以,但應交出退籍稅。
司馬南說,偷稅漏稅……乾的竟是下流齷齪之事。
央視說,於力成了被中國法律認定的偷稅漏稅者。
於力是司馬南的本名。
罰款金額926.94萬。
偷稅漏稅的手段其實就那麼幾個,隱藏收入、虛假申報、虛列成本,規避個稅、增值稅,再騙一點優惠政策。
司馬南老師跟被他罵過的那些偷稅漏稅者一樣,佔全了。
規避個稅增值稅462.43萬,少繳企業所得稅75.32萬。
司馬南反對偷稅,但司馬南偷稅
網傳的一張司馬南對偷稅的回應中,滿屏的痛心疾首。
他說自己是被運營公司坑了啊,沒有給他代繳稅款。自己雖然是一個網路名人,卻沒有一位稅務律師,我悔,我恨,我認罰。
司馬南老師一再強調,不是主觀違法,希望大家一定要相信他,稅務票據他已經多次要過了,但沒意識到運營公司竟然沒繳納。
現在,司馬南老師有一萬斤的悲傷,壓在他搭乘前往南方的飛機上。
煙花三月下江南,驚聞偷稅悲慼戚,晴空一翼排雲上,無限愁緒到碧霄。
不過,按照基本邏輯,催促了很多次的代繳稅款,沒有回應,就這麼算了?
真不拿幾百萬當回事。
司馬南老師說,自己做了一輩子模範先進光鮮人物,這是個滅頂之災,羞於見人。
唉,司馬老師,您當年可不是這麼罵薇婭的哦。
曾經的司馬南,不會原諒現在的司馬南
類似的話術,在他先前評價薇婭偷稅漏稅時說過,只不過意思完全相反。
“(薇婭)當了那麼多這個大使那個大使,有三八紅旗手之類的一大堆榮譽稱號這麼一個人,竟然偷漏稅這麼多,情況這麼惡劣,如果只是當成一個道德問題,所謂法治稅收觀念不嚴,你錯了。這背後有錯綜複雜的資本野蠻生長的背景。”
按照這個邏輯,得知網路大v司馬南偷稅,司馬南老師必須拍案而起。
指令碼哥都替曾經的司馬南老師寫好了。
“他(司馬南)作為一個年過70歲的國內頂流大v,竟然沒有納稅意識?將其歸結為道德問題,意識不足的問題?朋友們,這會讓你信服嗎?起碼我司馬南是不信的。
那麼多前車之鑑,不是沒有納稅意識,分明是有意為之,背後是錯綜複雜的資本遊戲。即便司馬南自己真不知道,那也證明我司馬南說對了,對中國稅收制度不瞭解的人,會是什麼好人?是外賓嗎?那可是幾百萬白花花的銀子,到底有怎樣的收入,才會對漏掉的幾百萬聽之任之毫無察覺?
這種逃稅行為非常惡劣,已經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了。”
能跟司馬南PK的,只有司馬南。
你可以在他激情澎湃語重心長的節目發現不同的司馬南。
他會說,美國不是中國的榜樣,但美國是中國的榜樣。
美國治安那個鳥樣太糟糕,但美國小鎮最讓他感動的是治安,治安好到基本上沒有刑事犯罪。
美國那種鬼地方,給我錢都不去,但美國小鎮簡直是神仙般的地方,說是天堂也不過如此,而且我的孩子要在美國上學。
有人造謠我在美國有房產,但美國的房子能升值,我和朋友一塊在那裡買了一套小房子。
左右互搏,因地制宜,他有了流量。
流量,是財富。
他自稱在全網有7200萬粉絲,僅在抖音就有3800萬。
就像他罵薇婭、吳亦凡是資本流量的玩具,而他自己也在資本的撮合下,玩起了不計後果的流量遊戲。
比如司馬南大戰聯想,依託新時代的互聯,玩最傳統的紅白雙簧。
司馬南的賬號,曾長期顯示是某MCN公司所有。
該MCN公司合作的賬號不少,還有一個在司馬南每次掀起輿論時都十分活躍的“李肅論道”。
2021年8月,司馬南賬號突然開始大量更新。
2個月後,司馬南開始舊事重提抨擊聯想。
具體的內容哥實在不想多說了,像“淨資產”和“歸母淨資產”的區別,聽不懂的看客永遠都聽不懂也不想聽懂。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多個該MCN公司合作的賬號開足馬力,用最大的嗓門聲援司馬南。
只有一個人例外。
李肅。
他在事件熱度最高的時候寫信給聯想。
說他雖然和司馬南是多年好友並且有商業合作,但此次司馬南大戰聯想與他沒有關係,他願意給聯想做公關顧問。
為了聯想,居然能兄弟反目。
結果聯想拒絕了,反過來把李肅想來當公關一事公之於眾。
他直接發文,說自己這招叫引蛇出洞!
但這不是兩人第一次如此配合。
當時就有人拉了時間線。
同樣的招數,他們之前就用在了紅牛和阿里巴巴身上。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他常常拿著近20年前的資料說,“所有民營企業納稅不如一箇中石化”,來論證民營企業“無用論”。
明明只要關心一下這幾年的官媒報道,這種奇談怪論就能不攻自破。
而縱觀此次偷稅漏稅風波,原來最愛批駁聲討民營企業納稅少的司馬南,也是一位關聯了多家公司的民營企業家。
還是偷稅漏稅的民營企業家。
司馬南塌房,從他的流量開始被拒絕開始。
雙標,是一種迴旋鏢。
迴旋鏢的靶子,從來都是自己。
寬於律己,嚴於律人,能賺流量,發大財。
道德高地上罵別人偷稅,他自己身後是道德懸崖。
在央視曝光偷稅之前,迴旋鏢已經滿天飛了。
只不過是來自普通人,為中國網路短影片江湖,貢獻了眾多名場面。
有人拿著鞋子跟他合影。
在西安跟路人握手被拒絕,對方吐槽“煩你”“你亂講”。
在哈爾濱,熱情的女遊客主動向他打招呼,司馬南老師手都伸出去了,對方來一句:“久聞您的##。”
在河南胖東來直播,被勸離。
西鳳酒邀請司馬南老師參加活動,招致網友對品牌的抵制,他縱然在活動中摔了一腳,也不忘為品牌站臺。
生怕搞不死品牌方的樣子。
後來,西鳳酒發了通告,以後營銷活動要報備,嘉賓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他的影響力依舊巨大。
不過,哥有一個想當然的執念,資訊傳播效率的提升,終究會提升大家的認知。
雖然會有弊端,極端化的聲音具有傳播優勢,傳得更廣,被記得最深。
可網路普及到一定程度,聲音越來越多,觀點互相碰撞之中,資訊差導致的“雙標”說服力就會萎縮,最終成為迴旋鏢。
總能精準踩中熱點情緒,司馬南特別成功。
熱點引來圍觀,圍觀帶來流量、收益、影響力。
只不過,眾人圍觀久了難免生疑。
到底哪一面才是司馬南?
愛美國的還是恨美國的那個?
愛這片土地的還是鄙夷這片土地的那個?
他說了很多粉絲愛聽的話,卻又背叛了自己粉絲的價值觀。
最終,他成了無可爭議的違法者。
想必他的流量和影響力還會持續很久,畢竟那些粉絲註定還會為他奉上謎一般的傾心,相信他加工的故事,沉浸在他慢條斯理語重心長的敘事風格中。
好在,更多人為這個社會做出了免疫反應。
他的流量開始被人拒絕。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