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前幾天聽到的故事:
某晚酒局,一位曾在“海里”擔任過領導的“大人物”也出席了。
席間,大家談到彼時也出事兒的司馬南。
一位同坐的酒友問,這司馬南出事了,你們“上邊”不關照他一下嗎?
這位“大人物”不緊不慢地回了句:為什麼?
問話的朋友,很詫異。於是又追問說,他不是你們“支援”的嗎?出事了,你們不能袖手旁觀啊!
這位“大人物”搖了搖頭並輕蔑地說:誰說他是我們“支援”的?你既高看他了,也小瞧了“上邊”……即使支援,我們也不會支援這種不入流的人啊……

今天,坊間傳說被“上邊”支援,且時常以愛國自居的網路大V司馬南遭遇雙重打擊。
首先是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公佈司馬南偷稅案件處理情況。
據報道,前期稅務稽查部門依託稅收大資料分析發現,網路“大V”司馬南涉嫌偷稅,依法對其開展立案檢查。
經查,司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透過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462.43萬元。此外,其實控企業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透過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等方式,少繳企業所得稅75.32萬元。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司馬南及其實控企業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共計926.94萬元,已全部入庫。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依法加強稅收監管,嚴肅查處涉稅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平公正的稅收經濟秩序。
按照官方的說法,五年時間裡司馬南就偷稅漏稅高達500多萬……而且還違規享受了中小微企業的補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偷稅的那五年裡,還包括全民最為艱難的“疫情三年”。
果然xx是一門好生意。
那三年,廣大的人民群眾可是度日如年啊……他能在這時大賺特賺,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他還不知足,竟還絞盡腦汁的偷稅漏稅……

對此用極目新聞的評論說:
官方通報中的“隱匿收入”“虛假申報”“虛列成本”等用詞說明,他不是“漏稅”,而是在知法犯法。
雖然事發在2019年到2023年期間,但是在眾多相關案例屢上熱搜的情況下,他甚至沒有主動交代問題,最後才被稅收大資料發現,就令人十分疑惑。因為,他的偷稅行為與他言論上的“冠冕堂皇”形成極度反差。
評論還指出,如同電視劇《潛伏》裡面的經典臺詞,“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不過,如果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言行不一,最後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檢驗。

澎湃新聞的評論也指出同樣的問題:
從通報來看,稅務部門將司馬南的行為定性為“偷稅”而不是漏稅,不是什麼“無意或疏忽導致的稅款漏繳”,對此不能矯飾、無法洗白,他就是故意逃避繳稅。
一者,司馬南的偷稅活動時間跨度長,從2019年至2023年橫跨整整五年時間;二者,其偷稅的主觀惡性強,偷稅手段花樣百出,處心積慮:隱匿收入、虛假申報、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優惠政策等等。司馬南花樣百出地偷稅,還是心存僥倖,企圖挑戰國家稅收制度權威,也必然受到法律的嚴懲。
司馬南靠什麼掙錢呢?據報道,截至3月21日上午10時許,其抖音賬號粉絲3736.7萬;今日頭條號粉絲1642萬,快手賬號粉絲517.4萬元、微博賬號粉絲321萬,小紅書賬號粉絲1.8萬,全網粉絲高達6200多萬。
這還不包括看不到粉絲數量的影片號,其最後一場直播止於去年10月30日,最後一條影片更新止於去年11月5日。

另一個訊息是,有媒體記者搜尋司馬南各平臺賬號發現,其從去年11月初起,其微博、抖音、頭條等平臺賬號已停止更新,至今已超半年。
為何停更?實際上,停更應該與偷稅漏稅無關,因為兩者之間不該有著必然聯絡。但他確實停更了,訊息稱,他的停更是遭到全網封殺。
在官媒看來,司馬南人設的崩塌是必然,但背後的問題卻值得深思。

上觀新聞的評論認為:
公眾人物承擔著遠超常人的社會責任。法國社會學家布林迪厄提出的“象徵資本”理論指出,社會聲望既是特權也是枷鎖。當司馬南們享受流量紅利時,理應以更高標準約束自身。可惜在現實利益面前,一些人將公共話語權異化為謀私工具,這種雙重標準消解的是社會信任的根基。
稅收作為“社會契約”的物質載體,承載著調節貧富差距、維護社會正義的重要功能。當高收入群體透過非法手段逃避納稅義務時,本質上是在竊取公共服務資源,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南被調查應該不是一兩天了,但截止目前,一向特別能叭叭的他,並沒有透過任何途徑向公眾,特別是他的“粉絲”做出過解釋。
來源: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