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報人劉亞東
作者:報人劉亞東

在網路上曾呼風喚雨的 “大 V” 司馬南,因偷稅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2025年3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的通報顯示,在 2019 年至 2023 年期間,司馬南透過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 462.43 萬元,其實控企業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也透過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等方式,少繳企業所得稅 75.32 萬元。最終,司馬南及其實控企業被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共計 926.94 萬元,且款項已全部入庫。
這則訊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發軒然大波。一直以來,司馬南把“資本”和“西方勢力” 的批判者當作標籤,以 “愛國” 形象示人,在網路平臺擁5000 多萬粉絲。他頻繁釋出時事評論影片,言辭犀利,對各種社會現象和國際問題發表看法,吸引了大量擁躉,甚至被一些人視為“正義的化身”。
他痛批美國富人的稅務問題,高呼 “越有錢越不納稅、少納稅” 的現象不合理;在薇婭逃稅事件發生後,他也站出來義正言辭地斥責,稱這種逃稅行為惡劣,已超出道德範疇。然而,如今自己卻因同樣的稅務問題栽了跟頭,令人瞠目結舌。
真正的愛國不是喊口號,而是體現在行動上,體現在對規則的尊重和對責任的承擔。司馬南的偷稅行為違反了法律,更與他口口聲聲的愛國精神背道而馳。作為公眾人物,司馬南的行為不僅讓他自己的人設轟塌,也對社會產生了負面影響。
公眾人物本應以身作則,遵守法律法規,樹立良好的榜樣。然而,司馬南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一方面高喊愛國口號,另一方面卻在背後從事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嚴重辜負了公眾對他的信任。
依法納稅,本是每個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司馬南的偷稅行為不僅違反了國家的稅收法規,更給社會公平帶來嚴重損害。稅收是國家執行的命脈,是公共服務、教育、醫療等領域的資金來源。但司馬南在享受著粉絲追捧、獲取大量經濟利益的同時,卻試圖透過不正當手段逃避納稅義務,這無疑是對法律尊嚴的踐踏。
一邊呼籲愛國,一邊卻在稅收上“缺斤短兩”,這種虛偽令人不恥。更諷刺的是,司馬南在美國購置房產,卻在中國選擇逃稅,這種“兩面人”品質讓他的“愛國”口號顯得更加空洞。對於司馬南本人來說,這場風波無疑是其個人生涯的重大挫折。他的公信力已受到嚴重質疑。未來如何面對公眾,特別是如何面對那些天天盼他復更的網民,或許是他需要深思的問題。
司馬南倒了,但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他一個人身上。在網路世界中,像司馬南這種打著 “愛國” 旗號,實則謀取私利的人還有不少。他們利用民眾樸素的愛國情感,炮製各種吸引眼球的話題,收割流量,進而實現商業變現。他們的存在,不僅擾亂了網路輿論環境,也扭曲了社會價值觀。
司馬南的偷稅事件也反映出網路輿論場的一些亂象。近年來,隨著網路經濟的興起,一些“大V”透過流量變現積累了大量財富,但稅務監管的滯後讓部分人鑽了空子。老劉相信,司馬南的案例不是個案,稅務部門依託大資料分析揪出這一問題,顯示出國家在治理偷稅漏稅方面的決心,希望再接再厲!
這一事件迅速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不僅因為涉案金額巨大,更因為司馬南作為一個無比“愛國”的公眾人物,其行為與其一貫的言論形成了強烈反差。不知司馬南的粉絲們是否能夠認識到,一個連基本法律義務都不願履行的人,其所謂的 “愛國情懷” 能有幾分可信度?司馬南的粉絲們在事件曝光後,是否能夠真正認清他的真面目,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儘管官方已經對司馬南的行為進行了定性和處罰,但他的部分粉絲可能仍然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聽自己想聽的。
而對於普通人而言,這件事提醒我們:要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在面對各種資訊時,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目跟風。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虛假的人設所迷惑。在追捧公眾人物時,不能僅聽其表面言辭,更要關注其實際行動和道德操守。同時,我們也要倡導一種正確的愛國觀。愛國不是表演,而是實實在在的擔當;愛國是一種深沉的情感,更是一種理性的行動,絕不能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作謀取私利的工具。
司馬南偷稅被罰900多萬,不僅僅是一則新聞,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某些人言行不一的本性。希望這樣的案例能成為警鐘,讓更多人明白,騙子的臉上從來不會寫著“騙子”二字。同時也提醒我們,在網路輿論場中,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維,不盲目追隨某個人或某種觀點。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公正的社會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