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用力活著:外賣大戰中,一個店員的痛哭

這幾天,阿里、美團分別發放外賣大額券,外賣大戰再起。消費者當然很高興,面對蜂擁而至的訂單,外賣平臺一度“崩了”。崩了的不止平臺。有店員面對做不完的訂單,崩潰大哭,畫面外一個聲音在安慰他。
京東發的外賣大戰,主角現在變成了淘寶和美團對我而言,並不意外。四月份京東高調進入外賣市場的時候,我就寫過一篇《京東美團攻防,餓了麼會這樣做嗎?》
當時我時這麼寫的:“阿里也有淘寶。一個消費者手機中,可能沒有京東,但一定有淘寶。淘寶把餓了麼提到首頁,並重金下注,是可能的嗎?而淘寶天然具有購物的心智。餓了麼份額低一點,對阿里來說可以忍受,但完全失去本地生活戰略的抓手,可能是阿里無法容忍的。”
如今,不聲不響,更殘酷的角逐已拉開大幕,無需民粹,無需煽情,無需喧囂,真金白銀。
這不是當年百團大戰的粗放時代,作為市場守成者得美團、餓了麼,都有經過市場淬鍊的高效率。當美團和餓了麼的騎手一趟可送34單時,京東可能只有12單。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去補貼,但京東未必能拼得過。低調慢慢進入,或許又不一樣。京東不缺聰明人,但對任何大型組織都一樣,重要的從來不是經驗、技術、資料,而是直言不諱。缺乏這一點,就會成為草臺班子。
但我想說的不是商業角度。我想說的,是那個崩潰的店員。
奶茶店的老闆錯了嗎?沒有。對手加入戰場,他只能投身其中,只為守護顧客那脆弱的消費慣性。任何品牌都是如此。
兒時家中店鋪,整條街的生意只歸我們一家時,日子悠長恬淡,母親隨意鎖門休息。後來街角新開一店,門便再難輕易關閉。母親說:“門一關,客人便進了別家,再難回頭。”
為了保持流水,只有捲入價格戰,流水增加了,老闆也會更忙,但利潤並不增加。不過,新培養出來的顧客,卻能如微弱薪火,維繫著店鋪的呼吸,也勉強維持著店員的工作崗位。
那麼,京東有錯嗎?它燃燒著資本,做著虧本買賣,亦無錯處。京東一直以品質與速度築起護城河,價格亦不菲。但正如那句話,努力很重要,時代也很重要。當京東的向上敘事,遇上了時代的逆風。京東也要活下去。
淘寶和美團有錯嗎?也沒錯。當價格戰來臨,唯一的辦法就是迎戰,真金白銀的補貼。
資本有錯嗎?也沒錯。資本從來不想價格戰。一場價格戰,會耗費掉多年積累。某種意義上,樓起樓塌,富豪的財富從非消盡於享樂,皆在市場的潮汐中沖刷、消散。焦土之上,新芽萌動,經濟奔流向前,技術更迭不止。這就是市場之道。
價格戰有錯嗎?沒有。它正是市場走出經濟週期的必然之途。
需要喊停嗎?不需要。人為強行阻礙市場出清,只會讓經濟週期的痛苦低谷更加漫長,甚至漫長到淹沒一代人最美好的三十年時光。
那麼,誰獲利了?直接的紅利當然是消費者享受了。這種群體激發的快樂,恰是消費券本該點燃的星火。只希望他們面對訂單延遲、品質下降時,寬容一些。
但是,消費者不僅僅是消費者,他們也必然是生產者。在經濟下行時代,他們也很辛苦。他們和那個店員並無區別。
市場中的萬千個體,無一人有錯,皆在時代洪流中,用力活著。這並非一個店員的崩潰,而是無數個被時代裹挾前行的微小身影,他們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於洪流之中,堅韌地,用力的活著。
更市場,更開放,更法治的環境,才能減緩他們的重負。而那些看起來更抽象的寬容、和平、友善、愛,看起來更加虛無縹緲,但未必不更加重要。
劉 遠 舉
央視網、第一財經、光明日報、騰訊大家、南方週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FT中文網、澎湃等特約作家,多家智庫研究員。
關注時政、財經、科技話題,以深度、專業、理性的態度,去掘現象背後的事實。
騰訊大家年度作家獎;
新浪最有價值專欄作家獎;
紅辣椒評論年度佳作獎;
第28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第34屆中國經濟新聞獎,評論一等獎
推薦閱讀: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您的關注是最好的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