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個政治人物的言行與某種陰謀論高度重合,卻又無法在法律程式上被直接定罪時,真相便往往被掩蓋在層層迷霧之中。而在當今全球政治舞臺上,利益的糾纏、多方勢力的角力,也決定了許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疑似的鴨子”,卻無法徹底證明它究竟是不是一隻真鴨子。
正文共:3402字
撰文:薄霧

“如果一樣東西看起來像只鴨子、遊起來像只鴨子、叫起來也像只鴨子,那它大概就是隻鴨子。”這句著名的“鴨子測試”(Duck Test)常被用來形容以常識來判斷事物時的直覺邏輯。如今,在不少關於川普與俄羅斯關係的討論中,這句俏皮話似乎也被頻頻借用。畢竟,從2016年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口號贏得大選開始,到“通俄門”調查的接連風波,再到他第二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全面倒向俄羅斯的種種言行,許多人不禁要問:川普真的是俄羅斯的間諜嗎?
從2016到“通俄門”:暗流湧動
回顧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通俄”一詞曾經在輿論場上沸沸揚揚。儘管支援川普的人士堅稱這是民主黨一手策劃的抹黑,然而聯邦調查局(FBI)、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團隊對“通俄門”的調查卻曾一度讓川普團隊焦頭爛額。儘管最終並未找到讓川普直接入罪的“實錘”,但一些細枝末節的傳聞卻從未消失,比如其團隊成員與俄羅斯方面的接觸、特朗普大廈“密會”傳聞、郵件洩露事件背後的俄羅斯駭客嫌疑等等。

當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川普本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展現出的“欣賞”與“好感”。言談中,他對普京的強硬作風讚不絕口,甚至多次稱讚俄羅斯是“了不起的國家”。雖然美國政壇歷來不乏和俄羅斯緩和關係的呼聲,但像川普這樣帶著明顯的讚美口吻,而不是僅僅以“戰略對話”“國際合作”來進行表態的美國總統,卻並不多見。
“通俄門”調查的最終結果雖給川普在法律層面帶來一定程度的“解除警報”,但並未從公眾輿論裡徹底洗白。外界對川普是否與克里姆林宮暗通款曲的懷疑,始終未曾煙消雲散。畢竟,“鴨子測試”告訴我們,如果再添上更多疑似證據,就很難不讓人懷疑——或許這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川普2.0:放飛自我
今天,2025年2月24日,這一天對世界而言極具象徵意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滿三週年,聯合國大會再次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進行譴責性投票。出乎許多傳統盟友意料的是,在這次投票中,美國竟然與俄羅斯、北朝鮮一同投下了反對票。

要知道,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和歐洲盟友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相對緊密的站位。即便在冷戰時期,美蘇對立也是以“西方陣營”對抗“華沙條約組織”的固化態勢。然而,如今的美國卻突然來個180度大轉彎,棄昔日盟友而擁抱昔日對手,讓外界感到匪夷所思。更令世界震驚的是,川普在第二屆總統任期的第一個月居然頻頻站在俄羅斯一邊,火速將美國推向了一個“新邪惡軸心國”聯盟的可疑位置。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多里,川普對俄羅斯的種種“挺俄”言行已經數不勝數。媒體援引白宮內部人士的訊息稱,他在多個國內和國際重要場合,堅持要求美國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他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是言辭尖銳,稱這位民選領導人為獨裁者,常常指責烏克蘭方面“挑釁”、“撒謊”,甚至指責烏克蘭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而俄羅斯只是“被迫反擊”。
此外,美國退出某些跨大西洋安全合作機制,削減對北約的資金與軍事支援,更被外界視為川普“向普京示好”的明顯舉動。而在俄烏衝突的關鍵時刻,川普乾脆公開表示,“烏克蘭無端挑釁了俄羅斯”“澤連斯基應該讓步以換取和平”等極具爭議的言論。接二連三的舉動,讓人不禁想起那隻“鴨子”:看上去、遊起來、叫起來都是——川普似乎正一步步按照克里姆林宮的利益行事。
神秘代號“克拉斯諾夫”:是謠言還是“帶水”?
就在外界對川普在任期間的各種親俄操作議論紛紛之際,日前、哈薩克前情報部門一名前高官又丟擲重磅“爆料”:據他說,川普早在1987年以商人的身份訪問莫斯科時,就被克格勃“拉下水”,並獲得代號“克拉斯諾夫”(Krasnov)。對情報圈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蘇聯時代的克格勃在對外國商人、政治人物進行情報滲透時,慣用的手法包括花言巧語誘導、金錢或美色陷阱、秘密錄音錄影等,然後透過對方的把柄實現長期操縱。


此類爆料雖然缺乏強有力的官方證據支撐,卻也非毫無根據。曾有多篇研究文章指出,前蘇聯時期對外國精英的滲透手段複雜多樣,而川普當時作為房地產大亨,擁有不小的財力與名氣,在莫斯科建房地產專案並進行商業談判。克格勃若想爭取這一潛在目標,所花費的資源顯然是值得的。
但在沒有官方文件或確鑿的證據公之於眾之前,這些都只能算是坊間傳聞,或者說是“看上去、叫起來、遊起來像只鴨子”的部分環節。畢竟,任何指控都需要證據,尤其是對這樣一位美國總統的指控,更是需要過硬的“實錘”才能讓其成立。
裸照風波:誰是川普的真正“主人”?
比起高深莫測的情報陰謀,某些表面更為“直白”的事件,反而更能激發人們的聯想。例如,川普在當選後不久,俄羅斯國家控制的“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便肆無忌憚地播出了川普妻子梅拉尼婭的裸照。此舉似乎是在向全世界“昭告”俄羅斯與川普的特殊關係: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在羞辱美國新任總統,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暗示“我們手裡還有更多你不想讓人知道的東西”。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對此川普表現出了極度的“軟弱”和沉默,既沒有公開譴責,也沒有高調發飆。要知道,這位一向以“口無遮攔”與“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硬剛”為特色的美國總統,往常被任何一家美國媒體稍加批評,都會連發數條推文猛烈攻擊對方。然而,在俄羅斯電視臺的這檔節目面前,他卻異常乖巧。

這樣的反差讓不少旁觀者大跌眼鏡:難道川普真的和俄羅斯“走得太近”,以至於不得不保持沉默,或是根本無力反抗?換作其他國家媒體,如果敢如此公然揭底或冒犯,恐怕早被川普罵個狗血淋頭。這一系列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更讓人懷疑川普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絡絕非表面那麼簡單。
鴨子測試:川普究竟是不是間諜?
回到“鴨子測試”的邏輯:一個人若處處表現出間諜特徵,那他大概就是間諜。川普在諸多場合的“挺俄”言論,對普京的奉承,對烏克蘭與澤連斯基的敵視,以及在俄羅斯擺明“耀武揚威”情況下依舊言聽計從,種種跡象確實令人聯想到間諜劇中“隨時為上級服務”的潛伏者。更何況還有所謂的“1987年克格勃招募”“代號克拉斯諾夫”的爆料,更讓大眾對於川普的間諜嫌疑浮想聯翩。
然而,間諜指控在法律和現實操作層面都需要極為確鑿的證據來支撐。截止目前,我們尚未見到普京或俄羅斯情報部門在公開場合“祭出”任何檔案或錄音、錄影,以證明川普已經徹底被招募為間諜。各類傳聞和暗示雖多,卻多停留在“猜測”“邏輯推斷”以及部分未經證實的情報洩露上。
對於外界而言,這正是“鴨子測試”在現實政治中的尷尬:一方面,人們可以透過這些“像鴨子”的行為做出合理推斷;另一方面,法律和外交層面的嚴謹性又要求必須具備“實錘”才能斷言。而普京是否會在某一天決定公開那些所謂“川普黑材料”,例如那些所謂的《斯蒂爾報告》裡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存在,則更是一個未解之謎。從利益角度考慮,若川普仍然在為俄羅斯謀利益,莫斯科的確沒有揭露他的理由;反之,如果兩人關係破裂,俄羅斯是否會毫不留情地公開一切,也並不好說。
結論:表面證據充分,實錘證據稀缺
從“鴨子測試”的角度看,川普的表現與“俄羅斯間諜”的種種行事模式確有諸多重合之處:他對俄羅斯的無底線偏袒、對歐美盟友的背棄、對烏克蘭的猛烈抨擊、對普京的過度吹捧,以及面對俄羅斯媒體公然播放其妻子裸照時的沉默,皆與一個被捏住把柄而不得不“聽命行事”的角色形象相符合。
然而,在司法和正式的政治認定中,缺乏證據就無法定罪,也無法徹底坐實“川普是俄羅斯間諜”這一指控。即便部分人確信其“暗通款曲”,也只能在輿論場上提出質疑、列舉疑點。沒有確鑿證據,就永遠只能是猜測與推理,無法轉變成鐵板釘釘的事實。
也正因此,川普才似乎能如此“肆無忌憚”地高調為普京站臺、為俄羅斯利益代言,這也符合他當初“即使我在第五大道開槍殺人,大家還會照樣選我”的思維和行事邏輯。外界幾乎拿他沒有辦法,美國內部無論是國會還是司法部門,也很難在沒有實錘的前提下對他提出控告。

或許這也正是對“鴨子測試”最具諷刺的詮釋:當一個政治人物的言行與某種陰謀論高度重合,卻又無法在法律程式上被直接定罪時,真相便往往被掩蓋在層層迷霧之中。而在當今全球政治舞臺上,利益的糾纏、多方勢力的角力,也決定了許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疑似的鴨子”,卻無法徹底證明它究竟是不是一隻真鴨子。
那麼,川普究竟是不是俄羅斯的間諜?他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普京“丟擲實錘證據”證明一切?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後的答案。在此之前,面對這隻“看起來、叫起來、做事也都像”的“鴨子”,公眾的種種猜疑恐怕難以平息,圍繞川普與俄羅斯關係的爭議也將繼續發酵。畢竟,有多少似是而非的證據,就會有多少繼續追問的聲音:“那隻像鴨子的,真的不是隻鴨子嗎?”
油管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ineseAmericans
歡迎《美國華人》新老朋友訂閱。

圖解美國
追蹤美國熱點時事新聞。
圖文解說,美華快報讓您握緊時代脈搏。
作者:薄霧、編輯:薄霧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在《圖解美國》公眾號
推薦閱讀
圖解美國
客觀、理性、包容

微信公眾號:TuJieUSA
微博:@華傳媒
網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轉載:[email protected]
油管頻道:@ChineseAmeric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