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上火"的科學解釋:壓力會導致皮膚感染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都有類似的生活經驗:遇到事情不順利,焦慮不安的時候,往往身體也跟著湊熱鬧,牙疼喉嚨疼臉上長痘等現象非常常見,按照中醫的說法是“上火”,而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體處於壓力狀態時,免疫系統受到了影響,導致一些地方的細菌過量繁殖形成感染導致的:壓力會誘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 (HPA) 軸和交感神經系統 (SNS) 的啟用 。這些系統的啟用會觸發兒茶酚胺的釋放,包括腎上腺髓質中的腎上腺素和外周器官交感神經末梢中的去甲腎上腺素。HPA 軸的啟用還會導致腎上腺皮質產生糖皮質激素 。
一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證實,腎上腺素等激素會導致一種與壓力相關的蛋白質TGFβ水平升高,這種蛋白質干擾真皮成纖維細胞的生成,而這種細胞會產生抗菌素,對它的抑制會加劇皮膚感染——任何時候皮膚上都有細菌,只不過大部分時候被免疫系統控制在一定程度,而免疫細胞被抑制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就會趁虛而入。同樣的現象也會發生在口腔、鼻腔等部位。

文章連結:
DOI: 10.1126/sciimmunol.ads0519
聚會曬圖裡沒有你,會擔心嗎?

圖源:Pixabay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其實質並非僅僅因為錯過了某些看似有趣的活動,而是源於對人際聯結和歸屬感的渴望。FOMO的本質是人類對社會聯結的深層需求,即便是很多自稱喜歡獨處的人,在看到社交媒體上他人共同活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感。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情緒的根源在於人們擔心被群體排除在外,錯過與朋友、家人或熟人建立更深層次關係的機會。社交媒體放大了這種焦慮,透過展示他人精心挑選的生活片段,讓人們誤以為自己錯過了某種“集體體驗”。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渴望透過共享經歷來鞏固關係。是否感受到強烈的FOMO與個人的社會支援網路和心理健康狀態密切相關,那些感到孤獨或缺乏歸屬感的人更容易被FOMO困擾。

文章連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feeling-fomo-for-something-thats-not-even-fun-its-not-the-event-youre-missing-its-the-bonding-247047
首次發現羅馬角鬥士被獅子咬傷的證據


參考文獻: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319847
生命具備超級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7836?et_rid=1018944675&et_cid=5585844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羊群的行動很像量子糾纏狀態;
女性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是男性的兩倍
以身入局: 用人血毒死蚊子; 勝天半子: 大樹硬扛雷擊耗死同行
新技術讓“傳音入密”驚現江湖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