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一位教育學家心中的理想學生,是這樣的…

朱永新,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著名教育學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總裁讀書會全國領讀者聯盟聯席主席。
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而教育競爭歸根結底取決於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學生是主體,所有的教育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沒有了學生,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教育的真諦是要把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頂樑柱。那麼,未來社會的頂樑柱應具備什麼樣的優秀素質呢?

品行端正,熱愛生活,
富有理想,朝氣蓬勃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

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不成人也就不能成才。優秀的學生應該把道德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力爭做到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其中,愛和同情心是品行端正的兩個最重要表現。
可以說,一個沒有愛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愛應從身邊的事做起,從愛一草一木、一花一樹、小動物、父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到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愛崗和敬業),最後到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
愛心無價!培養一顆愛心很重要,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顆愛心,其他的品質都是愛心的延伸。只有愛,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只有愛,才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只有愛,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美好;只有愛,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一個滿懷愛心的人,是永遠不會感到寂寞的。只有愛才能贏得愛。願天底下的每一個學生都從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開始,去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同情心也是品行端正的重要體現。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學生在“冷酷”對待他人的同時,也會被社會所“孤立”。只有具備同情心,才能幫助弱者,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只有具備同情心,才能使社會湧起愛的浪潮;只有具備同情心,才能使社會真正具有平等意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優秀的學生應學會樂於幫助身邊學習上和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幫助他們共同成長。這是培養學生同情心的重要方式。
此外,是否具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也是學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國古代將樹立遠大的理想稱做“立志”,自孔子以來的歷代學者都把“立志”作為學習的必要條件。而理想則是學生對未來美好前景的一種憧憬,它是美麗而神奇的。為了理想而奮鬥,再苦再累也是樂在其中。反之,沒有了理想,也就意味著前進道路的終止;沒有了理想,也就意味著人生意義的終結。學生是富有理想的,這是他們成功的希望所在。讓每個學生都滿懷激情地擁抱理想,走向明天吧!

積極進取,敢於創新,

富有獨特見解和思想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積極進取、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富有個性、富有自己獨特見解和思想的學生。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不僅要適應原有社會的生活規律,更需要創造新的生活條件,不斷完善自我,這就需要強調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觀念和創新行為的形成。學生也只有接受創新的教育,進行創新的學習,才能在知識經濟社會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識,才能創造世界,創新生活。
可以說,卓越的創新能力充分地體現了一個人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創新能力絕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人格特徵和精神狀態以及綜合素質的體現。
學生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學校、社會以及家庭的教育,但學生自身有意識地使自己向這一目標努力也是創新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裡,有一種“隨大溜”的思想,許多學生也形成一種人云亦云的習慣,不敢表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敢否定權威,這些學生在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明顯缺乏,沒有一種創新的個性。
而優秀的學生從學校裡就自覺培養“敢為人先”的個性,對一些疑難問題敢於提出自己的個人見解,敢於“鑽牛角尖”,不盲從所謂的權威,敢於跳出原有的圈子,為了真理,從實際出發,敢於向任何權威挑戰。這種學生不僅在學校中,而且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不斷產生創新的觀點和思路,為社會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成為社會真正的棟樑。
創造性的個性特徵並非天生的,它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只要做個有心的人,絕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形成創造性的個性特徵。
自信自強,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自信自強,永不放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充滿旺盛鬥志和樂觀精神的學生。

自信心是一個優秀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只有自信,才能敢於面對困難;只有自信,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永遠保持樂觀的心態;只有自信,才能善於處理各種關係。面對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面對崎嶇不平的人生道路,一時的迷茫、失落、不知所措是難免的。
但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還能指望誰相信他呢?學生要達到自信自強的境界,除了老師、家長注意採用適當的教育方式外,更主要的是,學生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準確的定位,要善於從身邊尋找人生榜樣和奮鬥目標,讓自己追隨著榜樣不斷進步,時時感受到激勵作用。
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學生具備了這樣的品質,那麼他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處於逆境,都不會沉淪和洩氣。如果學生具備這樣一種品質,那麼在其畢業工作後,無論把他放在什麼地方,他都會生根開花,茁壯成長。學生也只有具備這樣的品質,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充滿競爭力。
當然,堅強的意志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養成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的鍛鍊培養。每一次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意志不斷強化的過程。
擁有堅強意志的學生通常是一個樂觀的人。生活中樂觀的人視困難為常情。“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而悲觀的人往往人為地誇大困難,被困難所嚇倒。只有樂觀的人才能正視外部的阻力和內心的障礙,勇敢地面對困難,經受逆境的考驗。
一名優秀的學生應永遠微笑著面對生活。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就宛如大海里的朵朵浪花,只有以正常的心態看待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才會使我們年輕的學生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創造出未來美好的生活。
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的學生。

現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為我們精神生活的充實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與條件。而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及一定的特長技能,已成為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做壞事,其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孩子沒有培養起健康的興趣和愛好,很可能在外界不良環境的誘惑下,把精力和時間放到不健康的事情上。學生正處於精力非常旺盛的時期,常常有莫名的難受(青春的躁動),這時提供給他們豐富的健康的精神生活,就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俗話說“無事生非”,很多學生學壞都是因為精神空虛、無事可做而被引入歧途的。因此,培養學生健康的具有積極意義的興趣顯得十分重要。
學生要善於從有趣的事情中積極尋找有意義的內容,從而逐步培養良好的志趣。培養良好的興趣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及時克服困難。二是要選擇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三是要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並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勝不驕,敗不餒,以滿腔的熱情對待活動。
專長是個人印記最強的東西。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完全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很難達到的,是一個“純理想的境界”。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應該是在具備了現代人應有的那些基本素質之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並服從社會的需求,努力發展個人的特長。
教育上真正切實可行的就是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長。“基本素質+特長”的培養模式應是學生素質發展的方向。學生應明確對自己提出挑戰和要求。我的特長是什麼?我長大以後憑什麼在社會上立足和生存?憑什麼給社會增添個人色彩?怎樣讓社會聽到我的聲音?我怎樣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自己的腳印?這些都取決於特色。
一個沒有特色的人,可能很快就會被歷史所遺忘。特長對於個人的發展、社會和時代的進步都很重要,特別是在進入終身學習的社會,閒暇生活增加的社會。只有有特色、有個性的人才能為歷史作出更大的貢獻。
善於與人合作,善於與人相處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一個善於與人合作、善於與人相處、有著和諧的人際關係、受人歡迎的“人緣兒”。

人生活在世界上,自身的感受常常取決於別人對他的感受,自身的快樂常常取決於周圍的人是否快樂。善於合作,不僅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而且也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
生活處處有快樂,生活時時有快樂。你在別人困難、煩惱時幫助了他,關鍵時刻伸出友誼之手,那麼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也會來幫助你,從而大家都感受到人世間做人的無窮樂趣。以一顆快樂的心對待別人的人通常也會得到同樣的快樂。那種自我封閉、孤芳自賞、不與人交往的人是享受不到與人相處的快樂的。因此,學生從小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如何與人合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那麼,怎樣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呢?
學會理解別人、諒解別人。古人講“士為知己者死”,我們今天講“理解萬歲”,強調的都是理解的重要性。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分歧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比較容易理解他人的所作所為了。
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們要學會賞識其他同學。“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合作的目的是揚長避短,學習別人的長處,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中,同學之間才會相互接納。
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中,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人和人之間是有無形的距離的,達不到或超過這個距離,都會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現實生活中,很多朋友關係鬧僵就是走得太近的緣故。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可以為學習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同學之間互幫互學能促進大家共同進步。孔子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人的性格固有先天自然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後天的培養。
每個優秀的學生都應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努力擴大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和人交往接觸,形成活潑開朗、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徵。
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象力,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有著紮實的基礎知識、善於學習、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象力,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用最少的時間贏得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生。

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生不同能力的提高,但不論什麼能力的提高,其關鍵在於必須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否則,能力的提高只是空中樓閣,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絕不能本末倒置。
想象力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它是發明、創造的源泉。一個沒有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意想不到的靈感和捷徑。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要注重培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最少的時間贏得最高的學習效率,這是眾多“聰明”的學生成功的訣竅之一。一名優秀的學生總是以課堂為中心,努力做好預習和複習。這是科學學習方法的核心。課堂聽課是最重要的。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總是非常集中,他們的思緒總是圍繞在老師活動的周圍。通常他們在課上就把問題解決了,因而課後他們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了。
為了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必須作好上課的各種準備,如知識準備、身體準備、心理準備、物質準備等。上課應積極主動、大膽發言、積極思考、認真做筆記。“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聽課水平和學習效率,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形成學習的良性迴圈。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溫故而知新”,可以查漏補缺,使掌握的知識完整化、條理化。
當然,科學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固定的,每個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基礎和個性特徵而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只有最適合的學習方法,沒有最好的學習方法。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必然會使自己的學習事半功倍。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學生的發展與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毛澤東曾對下一代提出殷切的希望:“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衷心希望每個學生不辜負時代的重託,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為實現中華騰飛而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