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廣告位諮詢: [email protected]
原創文章No.2351

肺結節患者通常需要經歷多次手術和活檢,才能確診並接受治療。然而,波士頓的一家醫院正在提供一種創新療法,使患者在一次手術中即可完成從診斷到治療的全過程,大幅減少手術次數,降低身體負擔。
波士頓學院前教授大衛·麥克梅納明(David McMenamin)年輕時便開始吸菸,這在當時的年輕男性中十分常見。他回憶道:“我是在高中時的週六晚上開始抽菸的。上了大學後,逐漸養成了經常吸菸的習慣,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72歲的他最終因長期吸菸付出了代價。在一次CT篩查中,醫生髮現了他肺部的一個“小斑點”。麥克梅納明當時試圖緩解自己的擔憂,他對醫生說:“我關注的是‘小’這個詞。”然而,醫生的回應卻更加嚴肅:“我關注的是‘斑點’。”
肺癌是美國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但如果在早期發現,治癒的可能性極高。由於麥克梅納明的癌變病灶非常微小,傳統手術切除存在一定的挑戰。
但幸運的是,他在波士頓的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

“尤其是對於這些早期肺癌病例,手術的目標是徹底治癒,”BIDMC的介入肺科醫生凱·斯文森(Dr. Kai Swenson)表示。
在這一創新手術中,醫生使用遠端操控的機器人,先將內窺鏡透過患者口腔深入肺部,在腫瘤部位注射熒光染料,使病灶更加清晰可見。
隨後,外科醫生利用另一臺遠端控制的機器人,以極高的精度切除腫瘤,從而在一次手術中完成活檢、確診、切除和治療的全過程。這種方式不僅減少了患者接受多次手術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了治療效率。

“這種手術方式不僅確保了癌症的有效治療,同時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呼吸功能,”BIDMC胸外科醫生詹妮弗·威爾遜(Dr. Jennifer Wilson)解釋道。
麥克梅納明的手術非常成功,甚至讓他對“癌症倖存者”這一稱號產生了懷疑。

“我問威爾遜醫生,‘這意味著我是癌症倖存者了嗎?’ 她堅定地回答,‘是的,這是一個你應該自豪地擁有的稱號。’”然而,麥克梅納明卻遲疑道:“我不太確定,因為在我的印象中,癌症倖存者都是經歷了痛苦和掙扎的人,而我並沒有經歷任何痛苦。”
而這,正是這種新技術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讓患者在最小的創傷下戰勝癌症,迴歸正常生活。
Ref:
https://www.cbsnews.com/boston/news/mallika-marshall-lung-cancer-treatment/
撰稿: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