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技術的普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作為微創治療的核心手段,憑藉其創傷小、功能保留和快速康復的優勢,已成為消化道早期腫瘤治療的"金標準"。然而,ESD技術的高操作複雜度、術野穩定性不足及長學習曲線等問題,長期制約其在基層醫院的普及,導致患者難以均質化獲得優質治療。
而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手術機器人研發的重點和難點,為突破這一瓶頸,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羅伯醫療”)創新推出國內首款整合型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EndoFaster,柔性機械臂+四自由度精準控制,為醫生在狹小的腔內空間中提供“第三隻手”,讓手術視野更清晰、操作更穩、風險更低。這一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在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開啟了消化道早癌診療的新時代。
該產品於2025年3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國械注準20253010539),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它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更在全球範圍內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實力與潛力。
4月3日(星期四)19:30,動脈新品鑑第129期,邀請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季銳、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吳牧、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學產品經理沈路平,帶來“國內首款整合型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EndoFaster”的創新性分享和產品推介。
EndoFaster速易必整合型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
該機器人採用消化內鏡外掛柔性機械臂,透過主從控制模式實現末端執行器4自由度運動,精確控制夾取位置與方向,並對有重複夾取需求的組織進行提拉,確保手術視野清晰,降低手術風險。該產品具有設計簡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勢,對推進我國消化道早癌早診早治,降低全社會消化道癌症醫療負擔具有積極意義。
儘管該機器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用於消化道診療的軟體手術機器人,透過整合現有軟鏡依舊能夠給難度很大消化內鏡下手術帶來革命性進步,降低手術難度,讓手術變得簡單,有望讓縣級醫院也能開展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
產品優勢如下:
①普適性
首創外掛式柔性機械臂設計,靈活適配現有內鏡系統,且不改變醫生操作習慣。
②主從控制模式
醫生“手部動作”精準對映到病灶部位,作為醫生的“第三隻手”,可實線提拉組織、拓寬並固定術野,減少手部震顫導致的穿孔風險。
③簡化複雜手術流程,降低操作門檻
透過標準化操作流程和智慧反饋系統,縮短學習曲線。
④推動技術普惠與標準化
基層醫療落地:低成本特性使ESD技術可下沉至縣級醫院,促進早癌篩查與治療覆蓋率提升。建立手術規範:機器人操作的重複性與一致性助力制定全國性技術標準,減少併發症發生率。
掃描海報二維碼,新增小助手預約直播。

01
嘉賓介紹
季銳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
現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消化影像協作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內鏡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多項,發表SCI論文20餘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吳牧 | 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

擁有12年政府事務及管理工作經驗,長期深耕於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領域,負責牽頭羅伯醫療政企合作事項,政府融資,科研專案申報,醫療收費准入,及政府招採等工作。
沈路平 | 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學產品經理

美國東北大學碩士畢業,2021年7月加入羅伯醫療。負責牽頭公司手術機器人的產品規劃,執行和市場推廣工作;同時負責公司融資、臨床實驗開展、專案管理及產品BD工作。
02
主辦方介紹
Robo醫療是一家進入產業化階段的醫療機器人研發型企業,現在,Robo已發展成醫療機器人領域技術及人才的輸出地,在柔性機械臂、並聯手術機器人設計及控制、力反饋、機器視覺、自動手術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並率先將這些技術用於經自然腔道手術、超聲診斷等臨床領域。
「動脈新品鑑」是助力醫療企業創新產品釋出的直播欄目,欄目的宗旨是:助力每一個醫療創新產品里程碑釋出。如果有企業有創新醫療產品或重大里程釋出的計劃,想參與動脈新品鑑欄目,請新增小助手諮詢。
03
直播通道
■ 方式一:小程式觀看直播
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絡小助手預約直播(如已新增過,請主動詢問小助手)

■ 方式二:上動脈網APP觀看直播,幸運大獎等你拿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動脈網APP報名觀看直播

聯絡小助手傳送直播截圖,參與抽獎即有機會獲取【動脈橙產業智庫15天試用會員】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