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而美”法案,對中國是喜是憂?這盤棋暗藏殺機!

“大而美”法案,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的簡稱。7月1日,該法案在參議院以1票優勢艱難透過,仍將再次送交眾議院批准。
“大而美”法案,堪稱一場“財政核爆”!此法案減稅規模大到嚇人,砍福利刀光劍影,印鈔票理直氣壯,軍費蹭蹭上漲。表面看是“美國優先”的自嗨藥方,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全球經濟都得跟著抖三抖,中美這盤世紀大棋局,更是瞬間佈滿了新迷霧。
咱今天就看看這“大而美”到底是顆糖衣炮彈,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神操作?對中國,是天上掉餡餅,還是地上挖大坑?

一、法案核心內容?錢從哪來?往哪燒?窟窿怎麼補?
好傢伙,這法案名頭唬人,內容更是“壕”氣沖天,簡單概括就是四個字:減、砍、加、印! 活脫脫一齣美式財政魔幻現實主義大戲。
1. 大規模減稅:未來10年減稅高達4萬億美元,這數字,頂多少個小國家GDP了?聽著就讓人肝顫。要提高遺產稅和贈予稅免稅額,這是生怕富豪們的錢傳不下去啊?提高小費和加班費免稅,這讓餐飲服務業的能樂開花?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波減稅盛宴的最大贏家是華爾街的精英、矽谷的大佬、家族企業的繼承者們。口號喊“普惠”,實際玩“精準滴灌”,美國這貧富差距的雪球,怕是要滾得更大了。
2. 大幅削減支出:法案掄起大刀砍向社會福利:醫療補助、食品券(SNAP,多少貧困家庭靠這個活命)、綠色能源補貼……預計未來十年要砍掉超過1.5萬億美元!
誰最受傷?還用問嗎!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依賴社會福利的普通老百姓。看病更難了,飯碗裡的肉更少了,指望政府幫一把搞點綠色轉型?門兒快關上了!一邊給富豪減稅,一邊砍窮人的口糧,這波操作,“劫貧濟富” 的帽子怕是摘不掉了。
這分明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另一部分人先餓起來”的美利堅魔幻版!社會撕裂的導火索,怕是要被這法案點得更旺了。內部矛盾?那是必然的!

3. 增加軍費與邊境安全:削減的福利支出部分轉向國防與邊境安全。增加軍費幹嘛?法案沒說,但地球人都知道。亞太地區,尤其是臺海、南海,美軍的艦船飛機怕是要來得更勤快了。
這是典型的“內病外治”,國內矛盾重重,就想著在海外秀肌肉、在家門口築高牆轉移視線。
4. 提高債務上限:擬再次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國家債務將因此再增加3.3萬億美元。美債這個雪球,眼看著要滾成珠穆朗瑪峰了。
財政赤字飆升是必然。錢從哪來?發債!誰買?全球(包括咱中國以前買不少)。美聯儲壓力山大:為了配合政府借錢,利率敢不敢加?縮表敢不敢搞?弄不好,又得開動印鈔機,全球輸出通脹。
什麼叫“債多不愁”?美國這就是教科書級示範!5萬億債務上限說提就提,國家信用當信用卡刷?寅吃卯糧玩到極致。這哪是“大而美”,這是“債多美”!全球都得為美元的“任性”買單,通脹這把火,怕是要燒得更旺了。

二、大法案對中國是躺贏還是躺槍?利與弊的生死時速!
(一)乍看的“利好”,天上真掉餡餅了?
1. 綠色產業與新能源出口機遇擴大。美國削減“綠色補貼”,可能削弱本土新能源產業競爭力,為中國光伏、風電、電動車等企業創造出口機會。
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啥地位?全球供應鏈的扛把子!技術、產能、成本,全方位優勢。美國自己撤梯子,全球市場(包括美國部分市場)的空白誰來填?當然是中國企業!出口美國機會可能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廣闊的第三世界甚至歐洲市場,中國產品替代美國貨的程序將大大加速。全球綠色產業向中國集中的趨勢,擋都擋不住!
美國這波“神助攻”,堪稱新能源界的“活雷鋒”!自己砍補貼,等於把市場拱手相讓。中國光伏板、風電裝置、電動車們,準備好迎接訂單雪崩了嗎?這波“餡餅”,又大又香,穩賺不賠的出口大單!
2. 美元流動性擴張或加劇全球通脹,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減稅(4萬億)+ 狂印債(再借5萬億)= 財政赤字爆炸!美聯儲怎麼辦?為了不讓政府借債成本太高(影響經濟?),很可能不敢大力加息,甚至可能被迫重回寬鬆(QE5?)。結果就是,美元流動性像洪水一樣氾濫全球!
中國的機會:美元多了就不值錢(貶值壓力),全球通脹壓力蹭蹭漲。錢往哪跑?總得找個地方保值增值吧?環顧全球,經濟相對穩健、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收益率還不錯的人民幣資產(國債、A股核心資產等),吸引力嗖嗖上升!外資流入可能加速,對人民幣國際化更是強力助推。
美國開閘放“美元洪水”,全世界找高地避險。咱中國這片“價值窪地”,風景這邊獨好!人民幣資產,準備好迎接全球資本的“用腳投票”吧。這波“水”,能載中國金融開放的“大船”!
3. 美國內部矛盾加劇,對外戰略資源分散。這法案簡直是“社會撕裂加速器”!給富豪減稅VS砍窮人福利,這階級對立能不激化?政治極化?那必須是火上澆油!兩黨、各階層吵翻天,遊行抗議少不了。國內一地雞毛,焦頭爛額。
中國的機會:美國精力都耗在內鬥上了,對外還能像以前那樣集中火力全方位打壓中國嗎?短期內,對華政策的連貫性和強度可能打折。為了國內經濟(比如急需中國配合買債、穩通脹?),某些領域可能不得不尋求“戰術性緩和”。這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戰略喘息和騰挪的視窗期
美國這“大而美”法案,先“美”了富豪,卻給社會埋了“大”雷。自己家裡吵翻天、鬧翻天,還有多少心思和資源來對我們搞“極限施壓”?壓力鍋總有洩氣的時候,這短暫的“視窗期”,中國要抓住!趁他病,謀我事!戰略緩衝期千金難買!
(二)暗藏的“利刃”,餡餅下面可能是陷阱!
1.  “脫鉤斷鏈”陰魂不散,科技圍堵變本加厲。別被減稅砍福利迷惑了!法案裡可沒寫著“放棄打壓中國高科技”!“小院高牆”、“脫鉤斷鏈”是兩黨少有的共識,絕不會停。非關稅手段(出口管制黑名單、技術封鎖、投資審查、長臂管轄)只會更狠、更密、更精準。供應鏈“去中國化”在法案“美國優先”的旗號下,可能獲得更多資源推動。
對中國的挑戰:晶片、AI、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關鍵領域的中國頭部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高壓環境。技術獲取、裝置進口、國際合作,處處是雷。想靠美國市場回血?門兒都沒有!
因此,減稅砍福利是表象,打壓中國崛起才是核心戰略。法案省下來的錢、借來的錢,保不齊就用來給“科技鐵幕”添磚加瓦了!對華為等企業的打壓,只會是開始,不會是結束。故高科技的寒冬,遠未過去!
2.  軍費“磨刀霍霍”,亞太“山雨欲來”。法案白紙黑字增加軍費和邊境安全支出!錢花哪?亞太是“重中之重”!航母戰鬥群、戰略轟炸機、先進導彈、對臺軍售……在南海、臺海等敏感區域的軍事存在和挑釁動作,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美國國內矛盾越深,越可能透過製造外部緊張來轉移視線、凝聚國內(效果存疑)。
對中國來說,家門口的安全環境將顯著惡化。擦槍走火的風險上升。臺海局勢可能被推向更危險的邊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壓力陡增,國防開支和戰略定力面臨嚴峻考驗。
3.  美元“洪水”也是“禍水”,金融風險暗流湧動。前面說美元氾濫可能利好人民幣資產?但凡事都有兩面!巨量美元洪水的衝擊力是恐怖的。一方面可能導致人民幣被動快速升值,打擊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資本可能大進(賭升值、賺利差)也可能大出。
一旦美聯儲政策哪怕只是預期轉向,或者全球風險偏好突變。這種劇烈的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是金融穩定的噩夢!
三、中美博弈新棋局——短期喘息?長期絞殺?中國如何見招拆招!
面對美國“大而美”法案掀起的驚濤駭浪和未來更詭譎的博弈,中國怎麼辦?慌?亂?NO!老祖宗智慧:以不變應萬變,苦練內功,廣交朋友,見招拆招!
1.科技自立自強,命門必須攥在自己手裡!晶片、工業軟體、高階材料、核心演算法……這些被卡脖子的地方,就是舉國之力攻堅的戰場!加大研發投入真金白銀!改革科研體制,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哪怕慢點,也要安全!
2.  朋友圈”做大做強,西方不亮東方亮。美國市場風險加大,那就把雞蛋放在更多籃子裡!“一帶一路”倡議是王牌。深耕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同時,歐洲雖然跟著美國搖旗,但利益是實打實的,抓住其戰略自主的微弱火花,深化在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RCEP要用足用好。
讓歐洲企業捨不得離開中國市場,讓“全球南方”國家看到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朋友多了,路才好走!
3. 金融防線扎牢,防住美元“洪水猛獸”。面對美元氾濫帶來的衝擊波,必須築牢金融防火牆。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即時、精準監測和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該出手干預時就出手!深化國內金融市場改革,增強韌性。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不冒進,重實效。
央媽的工具箱要擦亮備好!既要防熱錢快進炒高資產泡沫,更要防其快出引發市場踩踏。匯率不是不能動,但要可控。金融安全,是經濟穩定的壓艙石!
4.  外貿基本盤穩住,抓住機遇,多元發展。美國政策調整帶來的新能源出口視窗期,要全力抓住,能多賣就多賣!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尤其是美國)的依賴。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品牌”轉變。
送上門的訂單(比如新能源產品),別客氣,吃下!但眼睛不能只盯著美國。東南亞的工廠、非洲的需求、拉美的潛力,都要深耕。外貿這駕馬車,輪子要多,跑得要穩!
5.  國際話語權提升:用規則對沖霸權。美國搞單邊制裁、“家法”當“國際法”?我們就高舉多邊主義大旗!在WTO改革、氣候變化、全球發展等領域,提出更公平、更合理的“中國方案”。積極參與並引導國際規則制定,揭露和抵制美國的長臂管轄和霸權行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主張。
要在聯合國、G20、IMF、世行等平臺,有理有利有節地發聲。團結大多數國家,共同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不是美國定義的秩序)。話語權也是戰鬥力!

總之,美國的“大而美”法案,名字起得挺唬人,本質卻是其國內政治極化和財政困境下的一劑“猛藥”甚至“毒藥”
短期看,它製造的“內爆”和“美元洪水”,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絲喘息的空間和意外的出口機遇(比如新能源),讓金融市場顯得“熱鬧”。
但從中長期看,它更像是一臺加速美國內部矛盾、強化其“內病外治”衝動的機器,預示著未來中美博弈的烈度不會降,手段會更毒,時間會更長
面對這盤更加兇險複雜的棋局,中國需要的不是僥倖,而是清醒的頭腦、強大的定力、務實的行動和長遠的眼光。練好科技內功,築牢金融堤壩,拓展全球朋友圈,提升國際話語權。時間,終究站在確定性、穩定性和持續發展的這一邊。
美國在“嗑藥”狂奔,而中國,正在穩健地塑造未來。這場世紀博弈,好戲,還在後頭!咱們,走著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