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六代機”與世界和平

中美是否會有一戰,不取決於中國,而是取決於美國。
1
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上,有很多吵架的話題。“戰狼”與“反戰狼”就是其中一個。
比如,微博大V燒傷超人阿寶,發了一篇微博,說中國應該打一仗了。這句話被對面的很多大V圍攻。比如另一個大V Petriv,說:煽動戰爭侵略的人,通常自己躲在安全的後方,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倒也是上好的兩腳羊,絕佳的食材,到時候也不知道是清蒸阿寶,還是紅燒阿寶,或者是阿寶bbq。”
有些網友,喜歡說“中美必有一戰”,這句話確實聽起來很“戰狼”。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大多數中國人也都是愛好和平的網友,我們都不希望打仗。然而,中美打仗的可能性並不小,未來三十年,擦槍走火的機率大於50%。但是,中美是否會有一戰,不取決於中國,而是取決於美國。
那些說“中美必有一戰”的網友,可以改一個說法,說:“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12月25日,以軟著稱的某辦的新聞釋出會,又講了一遍這句話: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這句話總不能說是“戰狼”吧。當然,中國必須統一,並不等同於中美必有一戰。
2
中國的統一就一定意味著中美開戰嗎?不一定。統一可以是和平統一,也可以是武力統一。如果臺灣的結局是和平統一,中美就不應該“必有一戰”。
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大陸這邊,肯定是希望和平統一。臺灣這邊雖然不希望統一,但如果在“被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兩者之間選一個。估計也會選“和平統一”吧。如果被統一的命運是無法避免的,何必非要被揍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之後再統一呢?
真正不想看到和平統一的,就是美國。
美國學術界和政界都有人發表觀點,認為如果臺灣落入中國大陸之手,美國應該摧毀臺灣的半導體工廠。和平統一就意味著,臺灣的半導體工廠和其他所有工業,都會完好無損的成為中國工業體系和綜合國力的一部分。這是美國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
如果美國在臺灣被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中選擇一個,美國毫無疑問的會選擇被“武力統一”。如果臺灣被中國大陸統一,美國希望的是臺灣變成一片焦土廢墟,而不是完好無損的被中國大陸“接收”。在“武統”時,美國想炸掉臺積電,還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是和平統一,美國又能找什麼理由在臺灣搞“焦土政策”,炸掉臺積電呢?

美國會用一切手段來阻止臺灣被和平統一,甚至願意冒戰爭的風險。
3
如果和平統一失敗,在“武力統一”的場景下,中美會開戰嗎?
以目前海峽兩岸的軍事實力對比,臺灣的軍事實力,已經完全無法與中國大陸相比了。如果美國不干預,中國大陸的“武力統一”,將會是一場“短平快”的戰爭,對臺灣的破壞比較有限。指望臺灣自己摧毀自己,主動搞“焦土戰略“,也不太現實。這樣的“武統”,很難達到美國徹底把臺灣變成“焦土”,徹底摧毀臺灣半導體工業的目標。
美國介入中國大陸“武統”是大機率事件,就算無法阻止大陸的“武統”,美國介入把臺灣變成兩個超級大國交火的戰場,至少能達到把臺灣變成“焦土”的戰略目的。
統一對中國來說,是必須實現,也必然實現的目標。而美國在中國統一過程中,就算為了把臺灣變成“焦土”,也大機率會武力介入。從這個角度看,中美確實必有一戰。
中美避免戰爭,要麼中國一方放棄祖國統一,要麼美國在中國統一的過程中,放棄武力介入。中國放棄祖國統一,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民都不會同意。中美想避免戰爭,就得寄希望於美國放棄武力阻止中國統一了。
美國會放棄嗎?如果美國放棄了臺灣,那麼美國將徹底失去在西太平洋的話語權,美國想要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太平洋經濟框架將不再可能,美國在地區和全球的信譽將會造成毀滅性打擊,並會損害整個美國“跟班”網路。美國的“跟班們”都會不再信任美國,甚至背棄美國。美國為主導的世界將會崩塌。相反,美國介入臺海戰爭,只要最終美國能取勝,那麼即使損失慘重,美國依然是全球的主導者。
2024年12月,在美國智庫CSIS的臺海兵棋推演中,CSIS明確建議,在臺海衝突中,美軍應該勇於使用常規武器打擊中國本土目標,並認為這種打擊並不會導致中國的核報復。這個建議並不令人意外。
當年的抗美援朝,美國並沒有打擊中國本土,戰場侷限在朝鮮,最終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中國的工業實力,遠遠超過抗美援朝時候的中國。如果美國不打擊中國本土,只是在臺海區域和中國打消耗戰,美國的勝算微乎其微。臺海衝突,指望美國不介入是盲目樂觀,指望美國和抗美援朝一樣不打擊中國本土,也是盲目樂觀。美國人沒有這麼傻。
臺灣離中國大陸近,離美國本土遠。這個似乎對中國有利的“地利”,其實是雙刃劍。離美國遠,也意味著中國的常規武器很難直接打擊美國本土,而美國可以利用周邊美軍基地打擊中國。如果美國使用常規武器打擊中國,中國確實缺乏有效的打擊美國本土的對等反擊手段。但就這樣開始一場毀滅人類的核戰爭,確實有點難以決斷。怎麼應對這種情況,是中國大陸處理臺灣問題時,必須要考慮的。
4
臺海衝突,美國大機率會用常規武器打擊中國本土,不過,也就是空中打擊。有些人指望的“王師上岸”,沒什麼可能。應對空中打擊,第一是防空能力,第二是報復打擊能力。防空能力不用說了,中國一直在建設,也不差。但如果只有防空能力,沒有報復打擊能力,就只能被動挨打。難免百密一疏,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美國確實離中國太遠了,用洲際導彈打常規彈頭,成本太高,得不償失。美國也一樣,不可能用洲際導彈運載常規彈頭打擊中國本土,用美國起飛的B-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也不划算。B-21的作戰半徑目前還沒有公佈,從目前資料看,B-21的航程也無法完成從美國本土起飛,打擊中國本土目標的任務。
美國對中國的常規打擊,依賴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美軍基地和美國的航母艦隊,幹掉這些基地和艦隊,基本就可以免疫美國對中國的常規武器打擊了。對中國來說,一方面要告訴日本韓國菲律賓這些第一島鏈國家,如果美軍飛機使用其領土上的基地對中國本土發起攻擊,意味著中國有權對其國土進行常規武器報復性打擊。
第一島鏈國家距離中國的距離比較近,從中國的出發機場按1500公里劃半徑,基本可以覆蓋美軍在第一島鏈的全部空軍基地。殲-20的作戰半徑達到2000公里,殲-16也有1500公里。基本上可以覆蓋。
但這個威懾對第二島鏈關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的美軍基地沒用。這些島嶼本身就是美國領土。

上圖,是2018年《經濟學家》雜誌中的一張圖,被環球網軍事頻道轉載。裡面大概標識了中國本土到第二島鏈美軍基地的距離,大概3500公里。當時,只有最新的轟-6K戰機,能達到這個作戰半徑。3500公里這個距離,無論殲-20還是殲-16都夠不到。用東風-26打機場,也得不償失。這個距離,卻非常適合B-21。B-21的作戰半徑目前不清楚,但即使按照較短4000-5000公里估計,也足夠從關島出發,完成對中國大陸目標的打擊。
從中國的角度,非常需要一種可以作戰半徑超過3000公里,有一定自衛能力的隱身戰鬥轟炸機,扮演第二島鏈打擊者的角色。這種飛機,對機動性的要求可能弱一些,但對超音速巡航,載彈量和航程的要求會明顯高於殲-20。所以,外形估計會明顯比殲-20大一圈,氣動設計也更有利於高速飛行。
5
中美是否真的必有一戰?戰爭的烈度如何?這兩點都取決於美國,而不是中國。如果美國不干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統一,中美大機率就不會發生戰爭。但美國不願意。中國大陸永遠不會放棄對統一的追求,如果美國用武力阻止中國的統一,確實中美之間必有一戰。
如果中美開戰,如果像抗美援朝一樣,把戰區侷限在臺灣區域,雙方都不攻擊對方戰區外目標,戰爭的烈度就不會太大,也不會演變成世界大戰。估計美國也不願意。
以今天的中國的實力,如果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祖國統一,已經能做到了。但中國的目標是崛起,統一是崛起道路上的一個步驟。不能為了統一而放棄崛起這個目標。今天中國的目標,不僅僅是祖國統一,還是以儘可能小的代價,完成祖國統一,最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想不發生戰爭,就實現祖國統一,必須威懾住美國。中國需要兩個能力,第一是使用戰略武器,摧毀美國本土的能力。這個估計現在已經差不多了。美國顯然不敢和中國打一場核戰爭。但美國人同樣認為,中國也不敢和美國打核戰爭。如果打全面常規戰爭,美國覺得自己還有優勢。畢竟常規武器,中國打不到美國本土,美國卻可以利用中國周邊的基地,打擊中國本土。
所以,中國想避免戰爭,還需要第二個能力,就是使用常規戰術武器,摧毀中國周邊有能力對中國本土發起常規武器攻擊的所有美軍基地。這一點現在還沒做到。
這次試飛的新飛機,不管是不是“六代機”,服役之後,應該能顯著增加第二個能力吧。願中國的“六代機”能加速祖國統一,同時避免中美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