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70後海歸博士迎來一IPO,市值超100億元|專精快報

國“儲能整合第一股”:70後海歸博士的創業之路。
周欽冰
編輯彭孝秋
封面來源企業官網
近日,海博思創(688411.SH)成功登陸科創板,截至2月21日收盤報63.90元,總市值113.57億元。其也被譽為“儲能整合第一股”。
海博思創成立於2011年11月4日,總部位於北京。公司專注於電化學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為傳統發電、新能源發電、智慧電網、終端電力使用者等“源-網-荷”全鏈條行業客戶提供全系列儲能系統產品,以及儲能系統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0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飛速增長,分別為3.70億元、8.38億元、26.26億元及69.82億元,2024年預計營收82.66億元至87.01億元。其中2022年增速最為顯著,同比2021年增長213.37%,2023年增速依然強勁,同比2022年增長165.89%。但2024年增長明顯放緩,預計在18.39%至24.62%。
與此同時,公司扣非淨利潤也經歷了扭虧為盈的過程。2020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分別為-0.42億元,-0.06億元,1.27億元及5.61億元。
從發展過程來看,海博思創有過一次大轉型。
早在2017年,公司開展的是新能源車租賃業務。但到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約50%,公司主營業務遭受重創。高昂的車輛購置成本及運營維護成本,疊加應收帳款佔比大、資金迴流慢的特點,公司經營面臨巨大挑戰,處於艱難轉型的關鍵節點。
2020年,由於轉型初期研發費用高、市場利潤壓縮等原因,公司尚處於虧損狀態。其果斷剝離非核心業務,將大部分新能源車租賃業務出售給合營公司東風海博,轉而聚焦儲能系統整合領域。2021年公司新能源車租賃業務收入佔比由27.83%降至10.34%,並於2022年進一步降至2.43%。
2021年,儲能行業迎來各方政策利好,公司轉型成效亦開始顯現。更安全的電池和即時監控的電池管理系統(BMS)提升了產品的安全性及使用壽命;超95%的能量轉化率及快速充放電的效能進一步提升了儲能系統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產品優勢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力。此外,公司積極進行海外市場佈局,與施耐德電氣等國際企業達成合作,初步構建起覆蓋歐美、澳洲、中東的銷售網路,這一拓展亦為營收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較上一年而言,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約2.3倍,虧損幅度亦大幅收窄。其中儲能系統業務收入為6.5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78.52%,已然成為公司業務增長的核心動力。
2022年,公司業績實現重大突破。營收飆升至26.26億元,扣非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且漲勢迅猛。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24.56億元,佔比提升至94.61%,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公司業務中的主導地位。
2023年,海博思創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69.27億元,佔比高達99.30%,幾乎成為公司收入的全部來源。這一階段,公司在儲能系統領域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23年成為全球五大儲能系統整合商之一,在亞太地區位居第二。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1.98億元,同比增20.40%;實現歸母淨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77.36%。公司預計2024年度可實現營業收入82.66億元至87.01億元,同比增長18.39%至24.62%;預計實現淨利潤6.14億元至6.47億元,同比增長6.25%至11.84%。
2024年業績增速顯著放緩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儲能系統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市場價格下行
2022年至2024上半年海博思創儲能系統單價同比變動為8.41%、-4.31%及-27.03%,而成本下降幅度相對較小,使得毛利率下滑,影響利潤增長。
產業鏈波動的影響
上游來看,公司向第一大供應商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採購佔比大幅下降,向億緯動力採購金額上升幅度較大,新供應商的開發和合作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原材料供應和成本控制。下游來看,公司對於大客戶依賴度較高,2021至2024上半年,海博思創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16%、83.70%、74.37%和58.43%,雖2024年有所下降,但佔比仍然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客戶涵蓋“五大六小”發電集團及兩大電網集團,客戶資源較為優質。
公司應收賬款佔比較高,但回款比例低的特點仍然制約公司發展
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經營現金流淨額大幅下降至負數,資金可能限制公司業務拓展和日常運營,影響業績增長。
具體到產品上,公司儲能系統產品包括四類,分別為功率型、能量型、使用者側和系統控制類,涵蓋多個應用場景。在發電側,可助力新能源發電實現平滑輸出、跟蹤計劃發電曲線,提升發電效率與穩定性;在電網側,能夠參與電網調峰、調頻、調壓等輔助服務,增強電網穩定性與可靠性;在使用者側,可幫助使用者實現峰谷電價差套利、提升電能質量等。
圖源招股書
在行業內,海博思創佔據重要地位。根據CNESA統計,在2022年度、2021年度國內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創均排名首位;在2023年中國儲能系統整合商出貨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二。
創始人張劍輝的經歷亦不乏閃光點。張劍輝,遼寧瀋陽人,生於1978年,本碩均就讀於清華大學電機系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碩士研究大功率電力電子方向,涵蓋從系統側到電力電子裝置端的開發。2001年,張劍輝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專業從強電轉到微電子,即IC design積體電路設計。畢業後,他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工作,期間團隊成功開發兩款量產晶片,一款是用於太陽能光伏面板級功率最佳化的控制晶片Solar Magic,另一款是電池管理系統晶片。深厚的學術背景與豐富的行業經驗,為他回國創立海博思創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此次募集資金總額8.61億,扣除發行費後約7.66億元,主要用於年產2GWh儲能系統生產建設專案、儲能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專案、數字智慧化實驗室建設專案及營銷及售後服務網路建設專案。募集資金投入研發有望進一步推動儲能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