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達利歐:我吃了足夠多的碎玻璃,也懂得了最重要的事
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在金融史的星空中,瑞·達利歐(Ray Dalio)如同一顆以逆襲軌跡劃破天際的恆星。他創立的橋水基金管理著1600億美元資產,並穩居全球對沖基金榜首,而他更是被譽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他還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位列《福布斯》世界富豪榜前100。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成功背後,達利歐也曾經歷過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一次幾乎摧毀了他職業生涯甚至自我信念的巨大失敗。這場危機讓他的橋水基金幾乎破產,他不得不遣散所有員工,還向父親借了4000美元來支付賬單。然而失敗並沒有將他擊垮,反而是在此次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並寫成了一本暢銷全球的的著作《原則:生活和工作》,其中提煉的“失敗進化論”更顛覆了傳統成功學敘事——不是勝利者的光環,而是跌落谷底時的反思與重構,真正定義了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命核心。
在這本書裡,瑞·達利歐詳細記錄了他如何面對失敗、分析問題並從中吸取教訓的過程。他坦言:
回頭來看,我的一敗塗地是在我身上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因為它讓我變得謙遜,而我正需要謙遜來平衡我的進攻性。我學到了一種很好的恐懼犯錯的意識,這把我的思維定式從認為“我是對的”變成了問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
靠水晶球謀生的人註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1979—1982年,我已經吃了足夠多的碎玻璃,也懂得了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預知未來,而是知道在每一個時間點上如何針對可獲得的資訊做出合理的回應。
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達利歐的“失敗進化論”恰似一劑清醒劑。它拒絕將低谷浪漫化為雞湯,而是強調結構化反思:1982年的崩潰讓他學會謙遜,2008年的勝利則教會他敬畏週期。人生的拋物線總有起伏,但達利歐證明:低谷不是終點,而是系統升級的觸發點。當多數人困於“完美陷阱”時,擁抱失敗、提煉原則、持續迭代,方能將傷疤鑄成鎧甲——這不僅是投資的智慧,更是生命進化的終極法則。

人生最慘重失利
1982年8月,墨西哥對其債務違約。那時,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很多其他國家也會步其後塵。這件事非同小可,因為美國銀行正在向像墨西哥一樣高風險的其他國家提供貸款,總額約為其資本金總和的250%。美國的商業貸款活動逐漸陷於停頓。
因為我是少數預見到這一情況的人,我開始得到很多關注。美國國會就這場危機舉行了聽證會,並邀請我去做證。11月,我成為《路易斯·魯凱澤華爾街一週》的特約嘉賓,這是從事市場交易工作的人必看的節目。在這兩個場合,我都自信地宣稱,我們正在走向一場蕭條,並解釋了原因。
在墨西哥違約之後,作為對經濟崩潰和債務違約的回應,美聯儲增加了貨幣供給。這使得股市出現了創紀錄的漲幅。儘管這讓我感到意外,但我將這一現象解讀為市場對美聯儲行動的條件反射式反應。畢竟,在1929年,股市上漲15%之後,就出現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崩盤。1982年10月,我在一份備忘錄中寫下了我對事態的診斷。我認為,美聯儲的努力失效,經濟走向崩潰的機率是75%;美聯儲的行動一開始成功刺激經濟,但最終仍然失敗的機率是20%;美聯儲提供了足夠的刺激來挽救經濟,但最終觸發惡性通脹的機率是5%。為了透過對沖規避最不利的可能性,我開始買入黃金和國債期貨,作為對歐洲美元的對沖,這是一種押注於信貸問題加劇的風險控制方式。
但我大錯特錯了。在經歷了一段延遲期後,美國經濟對美聯儲的努力做出了回應,以一種無通脹的方式復興。換言之,在通脹率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長加速。股市開始了一輪大牛市。在接下來的18年裡,美國經濟經歷了一段史上最繁榮的無通脹增長時期。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最終,我找到了原因。隨著資金大舉撤出那些借債國,迴流美國,一切都改變了。這使美元升值,給美國經濟造成了通縮壓力,從而使美聯儲可以在不加劇通脹的情況下降息。這驅動了一場經濟繁榮。銀行得到了保護,一是因為美聯儲借給它們現金,二是因為債權國委員會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等國際金融重整機構做出了安排,使債務國能夠以舉借新債的方式履行還債義務。這相當於所有人都可以假定一切良好,然後在許多年的時間裡逐漸把那些不良債務減記。
我在這段時期的經歷,就好像不斷被球棒打到自己的頭。犯下如此大的錯誤,尤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是極具羞辱性的,也讓我幾乎失去了我在橋水創造的一切。我發現之前的我是一個自以為是的笨蛋,頑固地相信一個大錯特錯的觀點。
這就是我從業8年之後的情況,毫無成就可言。儘管我對的時候比錯的時候多得多,但我還是一下子回到了原點。
那段時間,我損失的錢太多了,以致我付不起與我共事的人的工資。我不得不讓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離開,橋水只剩下兩名職員—我和科爾曼。接著科爾曼也不得不離開了,在所有人的淚水中,科爾曼一家收拾行裝回到了俄克拉何馬州。於是橋水只剩下了一名職員—我自己。
失去我如此關心的人,我為自己而工作的夢想差點兒就要毀掉,這對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為了實現收支平衡,我甚至不得不向我父親借了4000美元,直到我賣掉了第二輛車。我走到了一個分岔路口:我是不是應該打起領帶在華爾街找一份差事?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我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尚且年幼的孩子要養活。我意識到,我正面臨著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點之一,而我的選擇將對我和家人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橋水成功背後的秘密
透過市場交易賺錢是很困難的。對此,才華橫溢的交易者和投資家伯納德·巴魯克形象地說道:“只有你已經做好準備放棄其他一切東西,像醫科學生研究解剖一樣仔細地研究市場的整個歷史和背景,並研究所有主要上市公司—如果你能做到上述的一切,同時你還擁有賭博者的鎮定、洞察者的第六感和獅子的勇氣,你才有可能抓住一絲機會。”
回頭來看,導致我崩盤的那些錯誤明顯得令人難堪。第一,我離譜地過度自信,並放縱自己被情緒左右。我(再次)學到,無論我知道多少東西,無論我多麼勤奮,我都不能自信地給出絕對的言論,就像我在《路易斯·魯凱澤華爾街一週》節目中所說的那樣:“軟著陸將不會發生。我可以絕對肯定地這麼說,因為我知道市場是怎麼運作的。”直到今天,我都為當初的自以為是感到震驚和難堪。
第二,我再次領會到了研究歷史的價值。歸根結底,當時發生的不過是“舊事重演”。我當時應該意識到,以一國貨幣計價的債務,可以在該國政府的幫助下被成功重組,而且,當各國央行同時提供刺激時(它們在大蕭條達到谷底的1932年3月這麼做過,而且在1982年又這麼做了),通脹和通縮能夠互相對沖。像1971年時一樣,我未能意識到歷史的教訓。對這一點的認識,引導我努力理解過去100年裡所有主要經濟體與市場發生的所有活動,並總結出經過仔細驗證的永恆和普適的決策原則。
第三,這次事件提醒我注意,把握市場的時機是多麼困難。我對市場平衡水平的長期估計並不是足夠可靠的押注物件。從我下注到我的估計變成現實(如果真的會發生的話),其間會發生太多事情。
凝視著這些失敗,我明白了,如果我不想帶著再次遭遇重大挫折的高機率繼續前行的話,我就必須客觀地看待自己,並做出改變。我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總會表現出一種天然的進攻性,我要學習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種進攻性,這可以成為我實現改變的出發點。
想象一下,為了擁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須穿越一片危險的叢林。你可以安全地留在原地,過著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險穿越叢林,過上絕妙的生活。你將如何對待這一選擇?花點兒時間想想這件事,因為無論其形式如何,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做出的一個選擇。
即使在我一敗塗地之後,我也明白,我必須追求這種伴隨著種種風險的精彩生活,因此我的問題是如何“穿越這片危險的叢林”而不在途中被殺死。回頭來看,我的一敗塗地是在我身上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因為它讓我變得謙遜,而我正需要謙遜來平衡我的進攻性。我學到了一種很好的恐懼犯錯的意識,這把我的思維定式從認為“我是對的”變成了問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我清楚地看到,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方式是找到其他的獨立思考者,他們與我肩負共同的使命,但對問題的看法與我不同。透過以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辯論方式與他們交流,我就能理解他們的推理,並讓他們對我的推理進行壓力測試。我們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降低自己犯錯的可能性。
換言之,我的目標只是讓自己正確—我並不關心正確的答案是不是來源於我。所以我學會了讓自己保持極度開明的心態,允許其他人指出我可能疏忽的東西。我發現,我能夠成功的唯一途徑為:
1.找到與我觀點不同的最聰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夠努力理解他們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不能有明確的意見,不急於下結論。
3.逐步歸納永恆和普適的原則,對其進行測試,將其系統化。
4.透過平衡風險來保持較大的回報,並降低下行波動。
我發現,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會使你一蹶不振,這將造成很大的痛苦。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但這不一定是失敗,除非你自己放棄。信不信由你,但之後你的痛苦將會逐漸消散,你在未來將會迎來很多其他機會,儘管當時的你也許看不清這些機會。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總結這些失敗提供的教訓,學會保持謙遜和極度開明的心態,從而增加成功的機率,然後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最後的這個教訓也許是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因為在我的一生中,這個教訓一次次地適用。最初,我似乎面臨著一個“要麼全得、要麼全失”的選擇:我或者冒很大的風險追求高回報(並有可能在此過程中一敗塗地);或者降低自己的風險,滿足於取得較低的回報。但我想要的是既承受低風險也享受高回報,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在面對兩個你都需要但看起來又相互矛盾的東西時,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選擇。透過這種方式,你將摸索出如何盡最大可能讓二者兼得。幾乎總是存在著一條你還沒有發現的有利的道路,所以你需要不斷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滿足於最初對你顯而易見的那種選擇。
儘管這個過程很艱難,但我最終找到了一條魚與熊掌兼得的道路。我稱它為“投資的聖盃”,這也正是橋水成功背後的秘密。
使痛苦成為某種你渴望的東西
人避免不了痛苦,尤其是在追求雄心勃勃的目標時。如果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痛苦,感到痛苦就是你的幸運,因為這將提示你尋找解決方案以便繼續前進。如果你能養成一種習慣,面對精神痛苦時能夠自動地反思痛苦而不是躲避痛苦,你將能夠快速學習和進化。直面你的問題、錯誤和弱點導致的痛苦現實,會大幅提高你的效率,我相信,只要你看到了這種方法的好處,你就不會再用別的方法了。你只需要養成習慣。
大多數人在痛苦時不願反思,而一旦痛苦消失,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所以他們難以透過反思得到教益。如果你在痛苦時就能好好反思(這個要求也許太高),這非常好。如果你能記得在痛苦消失後反思,這也很有價值。
你面臨的挑戰將考驗你,強化你。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失敗,就說明你沒有努力突破極限,而如果你不努力突破極限,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努力突破極限有時失敗、有時成功,但都能帶來好處。雖然這種做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假如適合你的話,你會對此產生依賴,那將是一種美妙的體驗。生活不可避免地會帶給你這樣的考驗,而你願不願意以退為進、從失敗中獲益,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選擇在這條常常很痛苦的個人進化之路上拼搏,你將自然而然地不斷“更上一層樓”。當你達到更高一層的境界時,你就會發現,你原來只是因為境界低才覺得之前包圍著你的那些紛至沓來的東西令人頭疼,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生活中的大多數東西都不過是“同類情況的重演”。你的層次越高,你就越能有效地應對現實,塑造符合你目標的結果。而曾經看起來複雜得不可思議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
a.迎接而非躲避痛苦。如果你不是放任自己,而是養成習慣,總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將更快地進化。事情就是這樣。
每當你遇到痛苦的東西時,你就處在生活中一個潛在的重要節點:你可以選擇健康並痛苦的事實,也可以選擇不健康但舒適的幻覺。妙處在於,如果你選擇了健康之路,痛苦將很快變成快樂。痛苦就是訊號!就像不鍛鍊的人開始鍛鍊,養成享受痛苦的習慣,從痛苦中學習,將讓人“步入新境界”。
我所說的“步入新境界”是指,你將喜歡上以下3點:
找到、接受並學會如何應對你的弱點;
更喜歡周圍的人對你坦誠,而不是隱瞞對你的負面看法;
展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強行把弱點偽裝成優勢。
b.接受嚴厲的愛。在我的生活裡,我想給他人尤其是我愛的人最好的東西是,應對現實以實現願望的能力。為了實現增強他們能力的目標,我經常會否定他們的“願望”,因為這樣做將給予他們拼搏的機會,以便他們增強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實現願望。這在情感上會讓人難以接受,儘管他們在理智上明白,他們需要透過困難體驗增強能力,如果我只是給他們東西,就會削弱他們,最終導致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
當然,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沒有缺點。我們接受的各種教育和現實經歷讓我們對自身的缺點感到難堪,並試圖掩蓋缺點。但能夠真實展現自我的人是最快樂的。如果你能以開放的心態看待自身缺點,那麼這將解放你,幫助你更好地應對缺點。我建議你不要為自己的缺點感到羞愧,要明白任何人都有缺點。把缺點擺上桌面將幫助你戒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獲得真正的能力,擁有充足的理由保持樂觀。
這一創造性適應與提升的進化過程,即不斷尋找、實現和追求更大膽的目標,適用於個人與社會如何前進的問題。它同樣適用於逆境,而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你一生中必定會經歷某個一敗塗地的時刻。你可能工作失敗、家庭失敗、失去親人、遭遇嚴重事故、生病,或者發現你想象的生活永遠遙不可及。總會有某些厄運找上你。那時,你將深陷痛苦,可能覺得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力量。然而,你幾乎總是有這樣的力量—你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你能否認識到這個事實,儘管可能當時看起來不是這樣。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許多經歷挫折的人,在成功適應挫折後變得和以前一樣快樂,甚至更快樂,儘管當初的挫折似乎是毀滅性的。你的生活質量如何,將取決於你在這些痛苦時刻做出的抉擇。一個人的適應能力越強越好。無論你想實現什麼樣的生活願望,你的適應能力、在個人進化之路上快速有效前進的能力,將決定你能否成功和幸福。如果你做得好,你就能改變自己的心理反應模式,使痛苦成為某種你渴望的東西。

暢銷300多萬冊
2025全新增訂升級版
探尋人生進化之路
華爾街投資傳奇、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
升級思維更新系統成就自我
【基本資訊】
作者:[美]瑞·達利歐
出版時間:2025年1月
定價:138.00元
書號:9787521769456
【內容簡介】
在這本書中,全球知名投資家、企業家,對沖基金巨頭橋水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詳細闡述了他在成功經營橋水公司的過程中所奉行的一套原則。他認為這些原則是他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也希望他的這些原則能幫助讀者形成自己的原則、達成自己的人生日標。
瑞·達利歐認為,橋水及其個人的成功源於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則,而他將自己用一生經驗總結的工作、生活與人生智慧都寫在了這本《原則》當中。達利歐相信,原則是根本性的真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構建並在反思中不斷最佳化自己的原則取得成功。這本書闡述了達利歐原則的兩大基石——極度求真、極度透明,並闡述了以此為基礎的諸多處世之道。書中500多條原則將幫助我們保持開放心態,看清現實,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打造強大的團隊,從容面對決策。
該書自出版以來,成為備受矚口的超級暢銷書,不僅影響了大半個金融投資圈,更啟迪了數百萬讀者的人生。《原則》(增訂升級版)進行了全新升級,並增補了達利歐專為中國讀者設計的內容。他從目標、認知、關係等多個維度為讀者提供了真誠的忠告寫指導,幫助讀者在快速變化的現實世界中應對挑戰,進步深刻認識自我,持續進化和成長。
【作者簡介】
[美]瑞·達利歐(RayDalio)
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0多年的發展,橋水成為全球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5位(《財富》雜誌)。他曾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雜誌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於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投資界著名物CIO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瑞·達利歐出版過多部暢銷全球的著作,致力於分享他在投資、工作寫人生中的經驗與智慧,包括《原則:生活和工作》《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債務危機》等。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