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了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的計算方法。實在是太有趣了,小學生都能看懂。

對等關稅稅率的計算核心是一個公式。公式包括兩個係數,一個是進口價格相對於關稅的彈性φ,另一個是進口需求的價格彈性ε。以及美國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佔總進口額的比例 (出口額xi-進口額mi) / 進口額mi。

同時,假設φ=0.25,ε=4,兩者乘積等於1。最終,對一個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就等於美國對這個國家的貿易逆差佔總進口額的比例。比如美國口徑下,中國對美的出口大概是進口的3倍。算出來的數字就是(3-2)/3 = 67%. 越南對美出口大概是進口的10倍,算出來的數字就是(10-1)/ 10 = 90%。(這個公式似乎有一個符號錯誤,貿易逆差應該是進口-出口)
然後特朗普在這個計算結果基礎上打了一個五折,就算出來了各個國家的關稅比率,如果低於10%,就按10%計算。
最開始看到這個計算方法,還以為是一個段子,結果去美國貿易辦公室的網站上一看,居然是真的就是這麼算的。
美國的官員們為了設計出一個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同時又能讓特朗普理解的演算法,也是煞費苦心了。這個演算法,簡單清晰,小學生水平也能看懂。
在對等關稅方案出臺前,不少券商研究機構,做了預測,用了各種的複雜演算法來估算美國可能徵收的稅率,比較美國和貿易伙伴的加權關稅稅率差距,增值稅的影響等等。結果誰都沒想到對等關稅的演算法是如此的簡單直接。
按這個演算法,只要任何一個國家和美國之間存在貿易順差,就必然會受到超額關稅的制裁,直到貿易順差消失。特朗普看起來真的是希望美國有朝一日能達到貿易平衡,消滅貿易逆差。
這是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在今日的重生,不過,當年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處於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狀態。當時的美國希望透過關稅提高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今天處在產能過剩地位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卻是中國。
特朗普關稅戰向全球企業釋出了一條明確資訊:全球化時代已經結束。訊息宣佈後,A股跌的卻不算多,估計大家已經習慣了貿易戰和關稅戰。讓我們一起迎接一個去全球化的“脫鉤時代”吧。